
復述對方說的話,營造你只是聆聽對方的情境,這樣既能提醒,又不失禮貌。
相信身為台灣人,一定遇過一個場景,試著講台語,被長輩無情恥笑,內心受創後就厭惡學習台語。
我自己遇過更誇張的,我付錢去報名推廣教育部的中高級證照班,結果課堂中老師一直批評我,並非母語使用者,發音不正、進度落後。
我就覺得奇怪,如果我台語很強幹嘛來補習?再說我也是通過了入班面試,應該就是有符合上課的最低標準,是不是母語使用者到底有什麼問題?
我是那個班上,前幾名拿到中高級認證的,打趴那些母語使用者,我也從這次心理衝擊走出來。
黨國時代國語政策對台語人的PUA,催生出一堆這種恥笑他人台語的怪物。
對於這些人來說,從小他們講「台灣國語」被恥笑,內心創傷已深,好不容易找到機會可以恥笑那些學台語的人,就張牙舞爪開始發作。
這些怪物,帶著傷痕,也不斷製造新的創傷,勸退了許多心志不定的學習者,我們除了要學語言,還要學習鍛鍊自己的心靈,作台灣人真的不容易。
其實學習語言遇上錯誤,是很棒的學習機會,你會錯誤的地方,通常就是這個語言與你母語差異比較大的點,犯錯造成的尷尬感,會形成強烈記憶點,學習效率大增。
我的岳父遇上我說錯的地方,會透過復述我說的話,來暗示我有說錯。對話時,復述對方的話,是一種表達聆聽對方的行為,這樣的方式,不但能讓對方意識自己的錯誤,也表達了自己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