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標題看起來很像張飛打岳飛,但闖入東歐的維京人首領自號可汗,卻是有一點史料證據的。
在公元九世紀時,一支拜占庭史團來到今日德國的英格爾海姆(Ingelheim),拜訪法蘭克人的皇帝「虔誠者路易」。記錄下這段歷史的特華主教,普羅登修斯(Prudentius of Troyes),就寫道:「狄奧斐盧斯(拜占庭皇帝)派遣的這支使團還帶著一批稱為『羅斯人』的種族,羅斯人說受他們的國王『可汗』派遣,來向君士坦丁堡尋求友誼。狄奧斐盧斯請求法蘭克皇帝讓羅斯人經由他們的國土,並給予所有必要的協助,好讓他們安全回家。」
(He also sent with the envoys some men who said they – meaning their whole people [gens] – were called Russians and had been sent to him by their king whose name was the Khagan for the sake of friendship, so they claimed.requested in his letter that the Emperor in his goodness might grant them safe conducts to travel through his empire and any help or practical assistance they needed to return home,)
這裡的「Khagan」,拉丁文原文是「Chacanus」,通常被解讀為是維京人入侵東歐後,與歐亞大草原的遊牧民族交流(例如曾經雄霸黑海、高加索北部的可薩汗國),學過來的頭銜。
另一方面,穆斯林也曾留下維京人使用可汗頭銜的紀錄。十世紀的穆斯林學者,艾哈邁德.伊本.魯斯塔(Ahmad ibn Rustah)就曾徵引別人的文獻,描述住在「島上的」羅斯人聚落:
「關於羅斯人……他們有個領導者,稱之為羅斯可汗。這些羅斯人與斯拉夫人征戰,用駕駛船艦攻擊他們,並把他們俘虜,帶去給可薩人,賣作奴隸……他們沒有村落、莊園或是農田。他們唯一的生計就是交易貂皮、松鼠或其他種動物的毛皮給願意購買的商人。」
儘管從十九世紀以來,就有不少俄羅斯學者堅持,羅斯人指的是斯拉夫人,但伊本.魯斯塔的描述怎麼看都像是在講北歐的商人/海盜。
儘管要說,維京人在東歐的政治組織就是「汗國」,可能是跳太快的推論,不過很有可能的是像開頭所說,不同的維京首領也開始用東歐遊牧民族首領的稱號,好方便跟外人交流。
這也讓我想到,基輔羅斯的象徵符號,「留里克三叉戟」(也是烏克蘭一直用到現在的符號),也有不少評論,認為他很可能就是模仿自遊牧民族的部族標記「塔木加」的形式。遊牧民族、斯拉夫人和北歐人的文化在這個地方交融起來,實在是很好玩的事情。
&
圖片:留里克三叉戟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Emblem of Kievan Rus.svg"
資料來源:
H. T. Ellis Davidson, 《The Viking Road to Byzantium》, 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