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是要閃亮亮,還是好好在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做自己,是要發光發熱?
還是學會不被看見也不慌張?

我想做自己,卻不知道怎麼做自己!

曾經以為,做自己是任性一點、灑脫一點、不配合、不討好,為所欲為、隨心所欲。

後來又以為,做自己是找到天命、活出天賦,在人生的舞台上發光發亮,有角色、有定位,像煙火一樣燦爛,至少一生能有一次被看見、被鼓掌。

說得更直接些——我怕我沒做自己,會「白活」;

更怕我默默無聞,就等於在這場生命舞台上「失格」了。

這些年,「做自己」變成一種潮語,也變成一種壓力。

我們看著舞台上那些耀眼的人:

有的人長得漂亮,天然就站在聚光燈下;

有的人深諳裝點,敢表現,走到哪裡都讓人眼睛一亮;

有的人能言善道,意見鮮明,一開口就引發討論甚至爭議。

我們羨慕,也模仿……

心裏忍不住想:這樣的人,才算活出自己吧?

人生要是沒來一場這樣的燦爛,是不是就白來了?

但,這樣的人真的就做自己了嗎?

或者說,做自己,真的就是這樣嗎?

表現 ≠ 自我,沉默 ≠ 隱藏

我們常常把「做自己」跟「有特色」、「敢表達」、「有存在感」畫上等號,

但這些似乎只是表現的形式,不是內在的根源!

一個人敢在人前發表意見、反對別人,不見得是在做自己,

他可能是為了爭勝、表現、反擊,甚至是為了填補某種內在的空洞。

同樣地,一個人沉默寡言、低調不語,也不代表他埋葬了自我,

他可能只是選擇觀察、選擇保留,選擇以不驚擾的方式與世界相處。

真正有區別的,不在於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而在於:那是出於自由,還是出於力求表現?


有光不等於有根

有些人的光芒,是靠壓力撐起來的,是討好來的,是焦慮生成的。

他們在舞台上活得好像閃閃發亮,卻可能在幕後喘不過氣來。

也有些人選擇不發光——

不是因為沒有光,而是因為不需要用「被看見」來證明自己。

做自己,不是拚命讓人看見,而是誠實地看。見。自。己!!

不是拼湊出一個夠特別的形象,而是找到那個不需要證明的存在!

覺知、承擔、選擇:做自己的三個支柱

做自己不只是「你想怎樣就怎樣」,

而是先要有覺知——我知道自己此刻的感受、渴望與慾望是什麼;

然後有承擔——我願意接受這些感受,負責自己的選擇與後果;

最後才有選擇——我能在這些了解中,自由地決定要不要說、要不要改、要不要出場。

有時候,我知道我在沉默,是因為我害怕;

但我仍選擇不說話,因為我在練習一種深層的穩定。

有時候,我選擇退場,不是因為我輸了,而是我不想再演了。

這些看起來不炫目、不精彩,卻可能比那些轟轟烈烈的登場,更接近「做自己」。


不當主角,也不代表你失格

我們太習慣用「舞台中心」來定義一個人的存在感,

好像一生至少要當一次主角、演一齣經典戲,才算不枉此生。

但有些人選擇當觀眾,也是一種深思熟慮的角色;

有些人選擇當配角,卻成為別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段光;

甚至有些人選擇不登場,把舞台讓給他人,自己退到光影交界的地方,也活得踏實。

如果這些選擇,是出於清明的自知,是發自內在的「我願意」,

那他就沒有遺憾。


沒有燈光的舞台,我還能演自己嗎?

做自己,不是擁有多高的聲量、多大的舞台、多豐功偉業;

做自己,是一種內在的安頓感:

我知道我是誰,也願意在我所在的位置,好好活著。

不是每個人都要站上舞台,

不是每一種人生都要燦爛才算數,

不是非得驚天動地,才能叫做「自己」。

做自己,很多時候其實沒有那麼「好看」,

但它會讓你好好地在場,在自己的生命裡,不缺席。

我對自己說:我沒有要驚豔誰,只想好好在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妃妃之想
15會員
49內容數
嗨,我是妃妃,半生遊走新聞界、電視圈與國際企業,見過大千世界的鎂光燈,卻在內心的小劇場找到最動人的劇本。在「妃妃之想」,我用快樂的書寫捕捉生活的微光,隨心靈小旅行潛入夢境與星空,透過澄心聚焦喚醒身心的智慧。文字是我的畫筆,療癒是我的魔法,歡迎來我的三間小屋,與我一起嬉笑、探索,點亮內在宇宙的星辰!
妃妃之想的其他內容
2025/06/23
小時候,不懂大人為什麼誇完孩子要趕快「噓」;長大才發現,不只是迷信,而是我們都怕,希望說出口,就會失去。從童年到成人,從東方到西方,誇不得、不能太高興,背後其實藏著我們對失望的恐懼。但不敢希望,就真的比較安全嗎?還是,我們正在縮小自己的靈魂?這是一段關於希望、恐懼、自我保護與重新選擇相信的探索。
Thumbnail
2025/06/23
小時候,不懂大人為什麼誇完孩子要趕快「噓」;長大才發現,不只是迷信,而是我們都怕,希望說出口,就會失去。從童年到成人,從東方到西方,誇不得、不能太高興,背後其實藏著我們對失望的恐懼。但不敢希望,就真的比較安全嗎?還是,我們正在縮小自己的靈魂?這是一段關於希望、恐懼、自我保護與重新選擇相信的探索。
Thumbnail
2025/06/05
小學會接台詞、中學預測劇情、婚後搶答老公的話…… 我一直以為自己很會「預判」,人心、反應、動機,一眼就能看透。 但在一場讀書會中,我驚覺:原來不是我通透,而是我太急。 我們常以為理解,是快、是準。 但真正的理解,也許是放下「我懂了」的驕傲,願意讓對話慢慢展開。 人心不是劇本,而是正在寫的詩。
Thumbnail
2025/06/05
小學會接台詞、中學預測劇情、婚後搶答老公的話…… 我一直以為自己很會「預判」,人心、反應、動機,一眼就能看透。 但在一場讀書會中,我驚覺:原來不是我通透,而是我太急。 我們常以為理解,是快、是準。 但真正的理解,也許是放下「我懂了」的驕傲,願意讓對話慢慢展開。 人心不是劇本,而是正在寫的詩。
Thumbnail
2025/05/19
我家有個地下室,住了些不太熟的「家人」。他們像一群未經邀請的房客,帶著各自的行李,時不時闖進我的生活,掀起一陣風浪。我曾天真地以為,只要把門鎖緊,就能把他們隔絕在幽暗的角落,換來片刻安寧。可這鎖頭,顯然比我家的Wi-Fi訊號還不可靠,他們總能找到縫隙,溜上來搗亂,讓我背上「情緒化」的罪名。
2025/05/19
我家有個地下室,住了些不太熟的「家人」。他們像一群未經邀請的房客,帶著各自的行李,時不時闖進我的生活,掀起一陣風浪。我曾天真地以為,只要把門鎖緊,就能把他們隔絕在幽暗的角落,換來片刻安寧。可這鎖頭,顯然比我家的Wi-Fi訊號還不可靠,他們總能找到縫隙,溜上來搗亂,讓我背上「情緒化」的罪名。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愛自己是顯化夢想的先決條件。當我們愛自己時,好事就會發生。一切變得明亮、閃閃發光,更輕盈,卻更強大。
Thumbnail
愛自己是顯化夢想的先決條件。當我們愛自己時,好事就會發生。一切變得明亮、閃閃發光,更輕盈,卻更強大。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成功常被描繪成光鮮亮麗、萬眾矚目的樣子。 更多的人卻在低調和默默無聞中持續付出,埋頭苦幹。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成功常被描繪成光鮮亮麗、萬眾矚目的樣子。 更多的人卻在低調和默默無聞中持續付出,埋頭苦幹。
Thumbnail
冒牌者容易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太重視結果、害怕失敗。也常常求完美,容易把失敗歸類為自己的錯、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眼前這一切,因此,逼自己過度準備、也造就過勞的自己
Thumbnail
冒牌者容易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太重視結果、害怕失敗。也常常求完美,容易把失敗歸類為自己的錯、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眼前這一切,因此,逼自己過度準備、也造就過勞的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和風格,不要因為別人的優秀而看低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和風格,不要因為別人的優秀而看低自己。
Thumbnail
常見錯誤路徑:(1)想成為真正的自己,但心中很多害怕,不敢走自己的路;(2)不知道如何正確運用自己, 活成忙碌的生命,身心疲憊;(3)想要擁有豐沛物質,但一直擔心錢不夠用 當你走在正確路徑上,每個人都會發出自己的獨特光彩,這是宇宙對你的承諾! 活出最高版本的自己,這是每個珍貴靈魂到人間最想完成的事!
Thumbnail
常見錯誤路徑:(1)想成為真正的自己,但心中很多害怕,不敢走自己的路;(2)不知道如何正確運用自己, 活成忙碌的生命,身心疲憊;(3)想要擁有豐沛物質,但一直擔心錢不夠用 當你走在正確路徑上,每個人都會發出自己的獨特光彩,這是宇宙對你的承諾! 活出最高版本的自己,這是每個珍貴靈魂到人間最想完成的事!
Thumbnail
我們總是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卻沒有想到”更好地成為自己”。
Thumbnail
我們總是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卻沒有想到”更好地成為自己”。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做自己」是很長的一個過程, 我們會藉由理解自己、調和內在衝突、逐漸能為自己負責。 成為自己並不容易,但每當完成一個階段, 我們會越來越感到內外一致的喜悅和感到自己無所不能的力量。 ◎理解自己的方式可藉由他人回饋、深度談話、回顧自己的日記、諮商、或各種探索團體。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做自己」是很長的一個過程, 我們會藉由理解自己、調和內在衝突、逐漸能為自己負責。 成為自己並不容易,但每當完成一個階段, 我們會越來越感到內外一致的喜悅和感到自己無所不能的力量。 ◎理解自己的方式可藉由他人回饋、深度談話、回顧自己的日記、諮商、或各種探索團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