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海星出身日本愛知縣,是個從部落客起家的自媒體經營者,自謙一無所長,所以如封底警示:「本書沒有一步登天的神奇捷徑,也沒有躺著賺的好康秘訣。平凡的魯蛇只能靠努力,但也代表這是任何人都有機會改變的翻轉人生計畫!」然而在我看來,正是因為他的腳踏實地,所以才能走到今天的海闊天空。
打造翻轉人生的事業前,先從生活革命做起
本書開篇不講成功法則,而是先從生活習慣的建立開始。作者指出,想要開始一項副業,「時間」往往是最重要的資產。所以在步調繁忙的生活中,能否先戒掉「任何一件」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把空出的時間撥給副業會是第一步,且需要幫自己訂定可掌握的目標。
尤其,設計一些小行動,幫助我們遠離壞習慣(例如漫無目的地滑手機),取回時間掌控權。這部分,我覺得借鑑《原子習慣》提及的技巧,反向增加行動難度,會是可行的做法。例如,登出所有社群媒體,讓自己在行動裝置上無法點開即滑,以減弱自己下意識掛在社群上閒逛的惡習。作者也提出具體 4 個步驟,協助大家思索如何為副業找出時間(P. 29、P. 31):
- 為目標設定所需時間:決定每天要花多少時間在副業或自我提升上。
- 列出可以不做的清單:為撥出需要的時間,從現在的生活中找出可以不做的事情(如看電視、打電動、滑手機等)。
- 為戒除那些事情,採取輔助行動:如拔插頭、收遙控器、裝箱等。
- 有效利用空出的時間:將空出的時間用在人生革命上,如讀書擴展視野、學習提升技能、經營副業增加收入等。
啟動副業要思考哪些事情?
作者提醒,在選擇副業時,要先思考以下幾點(P. 79):
- 自己每個月可以投入的時間。
- 自己每個月可以投入的金錢。
- 自己已經具備的技能。
- 將來是否自立門戶。
簡言之,評估標準在於:
「以現在的狀況,自己可以做什麼、能做到什麼程度、想藉由副業改變什麼,請在這些基礎之上,好好思考要選擇什麼副業。」(P. 79)
選擇時,請先從「讓你感興趣」的事情開始,先嘗試再說。若發現無感,那就換一個,不要畏懼挑戰。但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可先自我分析,從「適合」自己的事情下手。
要讓副業上軌道,需注意的事情
一、確保作業時間
作者很重視時間的運用,建議檢視固定會花費的時間(例如通勤),思索如何節省之。除此之外,也要善用便利的家電或工具,以創造或縮短時間(如掃地機器人)。日常縫隙間的零碎時間自然也不可放過,應時時刻刻將副業放在心上,用這些時間發展構想。
二、不要埋頭苦幹,要落實 PDCA 循環
就算是副業,也要鎖定目標再做事,善用專案管理的「計畫(Plan)→ 執行(Do)→ 確認(Check)→ 改善(Action)」循環,持續精進副業策略。若一件事情成功了,便可嘗試橫向拓展,亦即複製成功經驗。
以作者經驗舉例,當時動畫排行文章,精選 30 部的介紹文是主流,作者便寫了精選 40 部,成功登上搜尋首位。後來便以動畫為中心,發展如「10 集內完結的有趣漫畫排行」、「熱血動畫排行」等文章。
三、觀察已經成功的人
某種程度而言,類似尋找成功典範,分析對方的成功要素與線索。
四、經營副業不能忘記專業精神
無論案子大小,對於客戶而言,這都是一場商業交易,只會想收到與付出金額相應的成果。端正自己面對副業的態度,自然會對於交付品質有所期許,拉開自己與其他「玩票性質」的人的差距。
五、停滯時,找前輩商量
作者建議可以找「走在你前面一步的人」聊聊,因為對方可能打怪等級與你差不多,卻已做出成果,面對痛點該如何解決可能更心有戚戚焉,且具有實務上的參考價值。
六、拓展人脈,維持動機
作者這裡指的是結交志同道合的夥伴,而不是胡亂遞名片找商機。建議要先有一定程度的實績,才能比較順暢地交流與分享經驗,讓雙方的互動都能有所收穫。
從副業到離職,你需要釐清的事情
一、列出不滿,才能知道要改善什麼
很喜歡作者的一段提醒:
「要是沒弄清楚自己到底對什麼不滿,就突然決定辭職或換工作,到最後,同樣的事情會一再重演。不論是成為自由工作者還是換工作,都只是手段之一,重要的是目的。」(P. 146)
每種不滿都有可以相應解決的方式:例如對人際不滿(或許換部門就可解決,不用換工作?)、對薪資不滿(持續進修、轉職、經營副業?)、沒自由(若找遠距工作是否可接受?)、沒成就感(此點便須深入挖掘)等。但不滿何其多,也要尋找到可以妥協的點,亦即優先順序,不然會變成什麼都無法做。
二、設定目標,培養達成目標需要的技能
針對前面列出來的不滿,思考改善的方法。
三、化解金錢焦慮
若不能了解自己需要多少錢,就會對需要賺多少錢茫然不知,於是焦慮油然而生,因此要去分析自己平常的生活費,以及最低限度的生活費,若能省下固定支出,會是節流第一步。有所準備,就能降低不安(P. 174):
- 計算生活費,預先存好一年的生活費。
- 分析將來大概要花多少錢。
- 努力透過自己想做的事賺到一定金額的錢。
如何經營自媒體(部落格)?到底該分享什麼?靈感在哪裡?
作者認為,部落格是最適合發展副業的起始點,尤其對於寫手及插畫家而言,甚至能插入廣告增加額外收益。最主要的優點是,幾乎不需要投入初期成本、可以輸出每天的學習成果、在過程中自學到網路知識與技巧(如資料篩選、網路廣告投放等),還能拓展家庭與公司以外的人際關係。
一、一開始該分享什麼內容比較好?
作者推薦兩個方向:第一,是不用查資料就能直接寫的事情,例如自己過去很沉迷的事、曾經努力過的事、親身經歷、想對過去的自己說的話;第二,自己感興趣、想學習的事情,可以記錄自己從零到一的過程,依序寫下學到的東西或彙整查到的資訊,還能兼做複習。
在寫的過程中,要在心裡先設定好想分享的對象是誰:
- 想讓什麼人知道?
- 想傳達什麼內容?
- 想解決什麼煩惱?
二、寫出淺顯易懂的文章需要注意 3 大技巧
- 先寫結論。
- 盡可能一目了然。排版十分重要,例如盡量多換行、有效運用圖片、表格、對話框等方式呈現。
- 讓人將目光停留在最重要的部分,此處強調大綱的重要性,讓每段內容都能清楚傳達內涵,並善用粗體、斜線等方式強化重點。
三、素材荒怎麼辦?怎麼讓寫作靈感源源不絕?
- 增加輸入:例如看 10 本與自己經營主題相關的書籍,分享核心議題;考取相關證照,分享準備過程、經典概念等。
- 想想最近買過什麼好東西:例如商品使用心得、評比、排行等。
- 學習從「這個能不能成為寫作題材」的角度看世界。
- 做到某一階段成績後,分享做出成績前這段過程的靈感或想法。
我個人很喜歡作者書中提到,重點在於先做出實績,但立刻就能看到結果的成績沒有價值。雖然有些嚴厲,但真正打中我的核心理念在於,作者認為,經營社群的重點便在於分享有價值的內容,一味追求量化數字的「爆紅」固然當下會有成就感,但「持續性」才會是長久走下去的關鍵。
另外,作者建議,平凡人要以量取勝,但這個「量」的主題定位,需「劍走偏鋒」。舉書中例子,若以「研發 1,000 種食譜」做為主題定位,是很難跟那種全球食譜收集網站一較高下的,應該嘗試挖掘競爭對手少的利基市場,例如「研發 1,000 種可以控制在 1,000 日圓以下,讓一家四口飽餐一頓的食譜」、「研發 1,000 種只用 7-11 買得到的食材來製作的食譜」等。
這本書不僅只是作者如何從平凡上班族轉身成為自媒體創業者的心路歷程,更實際的是從生活態度、副業起步、轉向自營、如何經營等面向,全方位剖析他自身的實戰收穫。與其強調「平凡人創業」,不如說,看完本書後會理解到,唯有實踐,才是定義一個人平凡與否的那條線,努力的過程本身,就會讓人顯得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