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都是不讀書的」、 「感覺運動員都會被那些資優生身看不起」...這些話是從我們的學生球員說出來的,也都是我們大家對運動員還有體育界的傳統觀念。 是時候我們一起來「打破」這個傳統觀念了!從基層做起。
我們相信「打球」和「學業」是可以並進的,但重點是要有正確的制度和環境。 球學聯盟代表的就是新的環境、機會和制度,一個新的運動生態環境。 我們沒有辦法馬上改變這一切,但必須要先跨出這第一步。 「改變」必須要先從事情透明化開始。 我相信當我們的學生可以學業和球技並進的時候,天下沒有任何一位家長會阻擋自己的兒女打球吧?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中華高中學生球員的分享吧!
球學聯盟 | 是時候我們一起來「打破」傳統觀念了!(下方附影片連結,或點擊圖片)
https://youtu.be/XeH8BmRuIFg?si=DN4nsqldIxa4EUwn
不是上場的權利,而是學會負責的能力:球學聯盟的學業門檻制度
在球學聯盟,我們設下了一條清楚的原則:學生必須達到學業標準,才有資格上場比賽。這不是懲罰,而是提醒——提醒每一位學生運動員,你不是只是球員,你首先是學生。
這個制度,最初在推動時並不容易。許多教練擔心主力選手被禁賽,家長也質疑這是否讓孩子壓力更大。但經過幾季的實踐,我們看見了改變:學生開始更主動掌握課業進度,教練願意協助安排讀書時段,家長也不再將比賽視為課業的敵人。

球學聯盟 - 球員逐週學業禁賽表現
運動與學習不應該互相排斥。過去的制度常讓這兩者對立:練球(體育班)就顧不了成績、考不好就不能打球。但我們認為,問題不在於時間分配,而在於制度設計。如果有一個清楚且一致的標準,引導學生在場下也要努力,那麼球場上的表現才有真正的意義。
這項學業門檻的存在,不只是為了讓成績變好,而是培養一種「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因為運動最終教會人的,不只是得分與勝負,而是紀律、自主與平衡的能力。而這,正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我們也理解,每個孩子的學習起點不同。因此我們的標準不是僵化的分數,而是進步的意願與持續的努力。球學提供輔導資源、學業協助與反思機制,讓學生知道,我們不是要限制誰不上場,而是要幫助每個人都能站穩腳步。
這個制度背後的價值,是讓「上場」成為一種值得的結果,而不是理所當然的權利。當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課業負責,也就更有能力為自己的球隊、夢想與未來負責。

木柵國中 教練與學生因學業規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