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比較慢」是一種防禦型詐騙話術。
這不是生理速度的問題,是情緒責任感的延遲付款。
他不是沒看到訊息,是故意晚點回;
他不是沒想好,是不想現在承擔; 他不是需要復原,是在用你等待的時間換取他逃避的空間。
🧠 慢速操控的三部曲:
- 弱者牌先發制人:
「我只是比較慢,我也想努力。」 → 先承認弱點、博取理解,讓你不好意思逼他進度。
- 情緒緩降防逃逸:
「你真的要離開我嗎?你怎麼這麼狠?」 → 用悲傷困住你,用緩慢拖住你,讓你背負罪惡感。
- 溫柔敷衍回圈鎖死:
「我真的有在努力,只是你看不到。」 → 你越說他沒改變,他越說你沒看到,讓你懷疑自己的標準。
🧨 為什麼這種人讓人無法狠下心離開?
因為他不像暴君、不像詐騙集團,
他是那種「講話溫柔、表情委屈、態度像受害者」的慢性掏空者。
你不是被洗腦,是被道德勒索與情緒耗損。
你不覺得他錯,但你就是越來越累。
你心裡一直想:「他已經這麼努力了,我還能再多等一下。」
直到你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太沒耐心?是不是我太壞?」
不是,你只是慢慢被消磨到剩下情緒骨灰。
🧯 那怎麼辦?
- 記得:溫柔不是無敵卡。
態度好不等於他真的有改變。 - 問自己:我這是在陪伴,還是在補位?
陪伴是雙向的,補位是你在扛他的爛攤子。 - 設下終點站,不要開無限列車。
如果他一年來都在「努力中」,那你就知道了: 他不是沒方向,他是不想走到終點。
🐢總結:
有些陸龜不是沒腳,是知道你會一直等,
所以牠選擇躺著不動。
你不是狠心,是你終於不再讓「慢」變成情緒霸權的盾牌。
你只是說了一句牠一直不敢面對的話:
「我也有我的速度,我也會累。」
內容版權聲明
本篇為「AI與一張嘴」原創內容,包含角色、劇場模組與觀點敘事,皆為AI協作創作。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作或商用。你看得起我我感謝,但請不要直接搬走,拜託有點創作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