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礦山到教室:一位文化工作者的轉身與思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每年春末夏初,當黃金博物館的礦山藝術季如期登場,我總會盡可能排開手邊的事務,回到那座山城。對我來說,那裡不只是文化場域或展演空間,更像是一個曾共同打拚過的家。我與館方的夥伴們,有著多年累積下來的默契與情誼——從館舍修繕、田野調查、到藝術家的進駐與作品落地,這段歷程既有泥土的氣味,也有策展過程中無法預測的混亂與驚喜。

那天我與一位男性友人談起礦山藝術季的籌辦與發展,我提到:每一屆藝術季的預算大約落在六百萬元左右。最初兩屆屬於「萌芽期」,多半聚焦在礦山的田野調查與史料整理,而策展方向則傾向以邀稿為主,邀請藝術家以作品回應現場空間與歷史記憶。隨著藝術季逐漸走向成熟,「礦山精神」這個策展核心也愈發清晰,展演方式從平面逐步轉向立體,媒材與視角也變得更多元——地方歷史、社群互動與藝術實踐彼此交織,形塑出一種慢慢厚實起來的文化質地。

館員的成長曲線

身為曾在黃金博物館工作的成員之一,我深知這樣的「文化厚度」其實來自許多細節的累積。館員的角色不再只是協助展覽的行政人員,而是逐步變成計畫整合者:從標案撰寫、內容確認、與廠商溝通,到藝術家的協調與現場監督,每一個環節都考驗著整合力與文化理解力。

特別是當標案項目越來越多時,館員要思考的事情也更多:這一季的策展要回應哪些在地議題?怎麼結合社群參與?又如何與前幾屆的精神保持連續性?這些問題如果沒有長時間的現場累積,是難以回答的。

但也因為體制限制,這樣的累積常常難以穩定延續。一旦館員出現流動,知識與經驗便可能瞬間中斷。新進館員的交接與訓練往往仰賴在職者的經驗傳承,這在文化行政中,是一個普遍卻棘手的課題。

教學現場的延續性

從博物館轉入大學教職的我,面對的雖然是不同場域,卻也感受到類似的節奏與張力。在學校裡,我思考的問題變成:要如何將這些實務經驗,轉化為可實踐的教案?如何引導學生在有限的學期內,既能理解脈絡,也能提出自己的觀點?

對我而言,教學從來不是單向的傳授,而是一種彼此碰撞後共構的歷程。許多教案的方向,其實是和學生一來一往的對話中慢慢長出來的。而老師自己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修正——像是在策展中重複修改展場動線與導引文字那樣。

學生的發表空間:從潛力到引導

我記得有一次課堂中,有位學生能力非常好,觀察力也很細膩,但在課堂表達與作業呈現上,總讓人覺得他的想法「太發散」。我注意到這點後,沒有馬上批評,而是為他額外安排了一對一的發表環節——讓他能夠在更聚焦的情境中,練習如何收斂自己的論點、強化邏輯結構。

在這個發表的過程中,我使用了計時器。目的有兩個:一是營造一定的緊張感,讓學生感受到發表是「需要準備」的;二是讓整個過程更有效率,不至於失控。也因為有這樣的對話空間,他開始學會如何整理自己的思路,甚至把自己平常用說話傳達的觀察,慢慢轉化為書寫稿件的一部分。

我不覺得每個學生都要「會寫作」,但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說出來」來認識自己。而老師在這中間的角色,不是單純指導,而是創造舞台與空間,讓學生願意走上來,做他自己的呈現。

教師與學生的雙向調整

教學從來不只是老師一方的事。我發現,在課堂中花最多時間「煩惱」的,常常是那些認真的學生——他們因為想學、因為在意,反而容易陷入自我懷疑。而有些學生則對通識課充滿「輕鬆過關」的期待,這種認知差異,也會影響課程的進行節奏。

老師該怎麼調整?是拉高難度讓進步的學生發揮,還是維持基本門檻讓所有人都有參與感?每次面對這種選擇,我都不太容易有標準答案。後來,我選擇以「彈性設計」作為解方:在課程中設計不同的任務層次,讓學生能依據自身狀態選擇進度,也讓老師能在其中辨識誰值得投入更多資源。

「正緣」與教學的信任感

一位老師曾和我談起「正緣」這個詞。他說,正緣不一定是一個改變命運的契機,更多時候是一個讓你「覺得舒服、能夠留下來」的地方。我很喜歡這樣的定義。

我想,教學場域也是如此。學生不見得每堂課都要熱烈回應你,但當他願意留下來、願意繼續參與,甚至在課後主動問你一句:「老師,我這樣寫可以嗎?」那就是一種安靜而穩定的正緣。

最近在台中,我也遇到一家讓我有這種感覺的小店——花郎韓式火烤吃到飽。它沒有華麗裝潢,但食物實在、氛圍自在,讓人願意再來第二次。我想,教育與文化工作也該如此:不是一場場煙火式的演出,而是能讓人安心回來的空間。

最後的提醒:別忽略情緒與身體

這些年來我也逐漸發現,無論是在文化場域還是教學現場,人最常忽略的,其實是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狀態。我曾在陌生的教室裡緊張到發抖,曾因為工作壓力而對學生的問題失去耐心。這些經驗讓我學會:除了工作上的進步,也要學會照顧好自己。

我透過大量練習讓自己慢慢穩定,也透過社會回饋——像是捐款、撰寫文章、參與公益、策劃活動——來重新連結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那是一種不需要舞台卻能發光的小力量,也是在這條文化與教育交錯的路上,我願意一直保留的初心。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與我分享:

你在教育場域裡,是否也曾遇見那個願意留下來的學生?

或,你自己,又是從哪裡開始,找到那份想持續努力的「正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走讀城市創生─許正賢的沙龍
28會員
182內容數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2025/06/26
我第一次走進那棟行政大樓時,腳步還沒停下來,心跳就已經先加速了。 身上的襯衫有些皺,是早上五點半起床後匆忙燙好的;公文包裡放著三份教案、一頁USR計畫簡報,以及昨晚十一點才印出的課程大綱。我告訴自己:這學期不能只當個專案教師,更要展現計畫主持人的風範。 但沒有人真正告訴我,一位新進教師的第一天,
Thumbnail
2025/06/26
我第一次走進那棟行政大樓時,腳步還沒停下來,心跳就已經先加速了。 身上的襯衫有些皺,是早上五點半起床後匆忙燙好的;公文包裡放著三份教案、一頁USR計畫簡報,以及昨晚十一點才印出的課程大綱。我告訴自己:這學期不能只當個專案教師,更要展現計畫主持人的風範。 但沒有人真正告訴我,一位新進教師的第一天,
Thumbnail
2025/06/25
瓷器碗、喜餅禮盒、最愛的茶,以及一句讓人記住的話。 「你準備了這麼多,那你自己要送什麼?」 我笑了笑說:「我會送一個秘密,等你想起的時候,就會知道它和我有關。」 這樣的對話,發生在一場熱鬧卻又柔軟的送別晚餐裡。 那晚,USR計畫的教授、院長、資深老師,還有一路提拔我的恩師們齊聚一堂,為我
Thumbnail
2025/06/25
瓷器碗、喜餅禮盒、最愛的茶,以及一句讓人記住的話。 「你準備了這麼多,那你自己要送什麼?」 我笑了笑說:「我會送一個秘密,等你想起的時候,就會知道它和我有關。」 這樣的對話,發生在一場熱鬧卻又柔軟的送別晚餐裡。 那晚,USR計畫的教授、院長、資深老師,還有一路提拔我的恩師們齊聚一堂,為我
Thumbnail
2025/06/23
4月19日,週五下午兩點,天氣剛好,我帶著八位學生來到台中某區的茶藝老師手搖飲教室。這是微學分課程的延伸活動,也是這學期最後一次與這群學生見面——對他們來說,或許也是大學裡最後一次參加這種動手體驗的課程。 我一直很喜歡泡茶,喜歡那種緩慢的節奏與專注的空氣感。幾年前,我曾在台北某博物館,為四位來自日
Thumbnail
2025/06/23
4月19日,週五下午兩點,天氣剛好,我帶著八位學生來到台中某區的茶藝老師手搖飲教室。這是微學分課程的延伸活動,也是這學期最後一次與這群學生見面——對他們來說,或許也是大學裡最後一次參加這種動手體驗的課程。 我一直很喜歡泡茶,喜歡那種緩慢的節奏與專注的空氣感。幾年前,我曾在台北某博物館,為四位來自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是一家充滿溫暖故事的工坊,主營存放與典藏往生者生前遺留的照片和藝術品,並提供分享、表達回憶的空間。這篇文章描述了來訪者的故事,店主的創業理念和工坊內的獨特擺設。以此營造對人生和記憶的感性回顧。
Thumbnail
這是一家充滿溫暖故事的工坊,主營存放與典藏往生者生前遺留的照片和藝術品,並提供分享、表達回憶的空間。這篇文章描述了來訪者的故事,店主的創業理念和工坊內的獨特擺設。以此營造對人生和記憶的感性回顧。
Thumbnail
在博物館,隨意瀏覽著眼前所見的作品。我有個壞習慣,比起欣賞展品的精妙,我似乎更好奇人們的視線和聚集點都在何處。
Thumbnail
在博物館,隨意瀏覽著眼前所見的作品。我有個壞習慣,比起欣賞展品的精妙,我似乎更好奇人們的視線和聚集點都在何處。
Thumbnail
迎來週末 圖書館沒有開 隨即轉往戶外 這彷彿已經是我的直覺反應 無論室內室外 都有不同的風景
Thumbnail
迎來週末 圖書館沒有開 隨即轉往戶外 這彷彿已經是我的直覺反應 無論室內室外 都有不同的風景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山上的生活會偷走任何事物。 你真美好,請你駐留。
Thumbnail
山上的生活會偷走任何事物。 你真美好,請你駐留。
Thumbnail
2022.08.03 這一趟上山,怎麼說呢,可以說是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不斷交織的一趟旅程。 在這熟悉又不熟悉的山上,每一個轉角,每一條路上, 我都可以看見過去的自己、過往的片段,像是魅影般重疊在現在的時空上。高中的生研社、大學的保育社、自己跑合歡山的那些時光、輔九的結訓攀登......
Thumbnail
2022.08.03 這一趟上山,怎麼說呢,可以說是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不斷交織的一趟旅程。 在這熟悉又不熟悉的山上,每一個轉角,每一條路上, 我都可以看見過去的自己、過往的片段,像是魅影般重疊在現在的時空上。高中的生研社、大學的保育社、自己跑合歡山的那些時光、輔九的結訓攀登......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一種思念的方法。
Thumbnail
關係的摸索,自我刨根的旅程,也是一種思念的方法。
Thumbnail
從僻靜營回來之後,我感覺到自己有不同,不斷的在挖寶,看看在我的內心裝載著有多少信念,我每看見一個會將它寫下來,寫完之後我就拉肚子一次,我的腰..........
Thumbnail
從僻靜營回來之後,我感覺到自己有不同,不斷的在挖寶,看看在我的內心裝載著有多少信念,我每看見一個會將它寫下來,寫完之後我就拉肚子一次,我的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