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漫談】台灣人多有錢 | 文化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灣人多有錢

在台灣,提到「有錢」這兩個字,總讓人既好奇又有些許揶揄。表面上,台灣人似乎過著平凡的生活,開著普通轎車,住著尋常公寓,但若細細觀察,你會發現許多人其實暗藏驚人財富。經過數十年的經濟發展,台灣從一個農業社會轉型為科技與製造業重鎮,造就了不少財富自由的「隱形富豪」。這些人可能就住在你隔壁,或是你每天擦肩而過的路人。他們低調、樸實,但財力卻超乎你我想像。今天,就讓我們從幾個生活化的例子,來聊聊「台灣人到底多有錢」。

raw-image

經濟奇蹟下的財富累積

台灣的經濟奇蹟始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口導向的經濟政策讓無數中小企業主抓住了全球化的浪潮。從紡織、電子到半導體,許多台灣人靠著勤奮與機遇,完成了財富的原始累積。這些人未必是上市公司的大老闆,可能只是某個零件工廠的老闆、某條街上的地主,或是早期投資房地產的「包租公包租婆」。他們的財富並不張揚,卻在日常生活中悄悄顯露。

例如,你可能聽過這樣的傳聞:某個不起眼的大樓,住了位阿姨每天騎腳踏車買菜,但其實她名下有好幾棟房子,每個月光收租金就超過百萬。這種故事在台灣並不罕見。房地產的增值是台灣財富累積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台北、台中、高雄等城市的精華地段,幾十年前買下的房子,如今價值動輒數千萬甚至上億。這些「隱形富豪」的生活方式卻往往與財富不成正比,他們可能依舊節儉,依舊過著簡單的生活。

生活中的「財富驚喜」

有時候,財富的痕跡藏在生活中的小細節裡,讓人瞠目結舌。就像我前陣子聽到的一個故事:有位朋友在吃飯時聊到,他家最近要重新裝修房子,結果工人從牆角挖出了一堆紅包袋。原來,這些紅包袋是過年時為了喜氣,家人隨手塞在牆角的,裡面裝的不是現金,而是金飾與紀念幣,總值竟然高達數十萬!這聽起來像都市傳說,但類似的事情在台灣並不罕見。

還有另一個更誇張的例子:有位長輩家裡的洗衣機壞了,請師傅來換新機。師傅把舊洗衣機搬走時,發現底下的墊高物看起來不尋常,像是兩塊不起眼的石頭。長輩一看,笑著說:「喔,那是我十幾年前裝洗衣機時,隨手拿來墊高的兩塊黃金!」每塊一公斤的黃金,當時買的時候價值不菲,如今市值已經超過三百萬。這些黃金因為太久沒動,早就被遺忘在洗衣機底下,若不是這次換新機,恐怕還想不起來。

這樣的例子聽起來誇張,但卻真實反映了台灣人「藏富於民」的特性。許多人並不把財富掛在嘴邊,甚至自己都忘了某些資產的存在。他們可能把黃金、股票、甚至外幣隨手放在家裡某個角落,等到某天「意外發現」,才驚覺自己多有錢。

低調的奢華與財富心態

台灣人的財富觀念有個有趣的特點:低調。或許是受到傳統文化影響,許多有錢人並不愛炫耀。他們可能開著十年以上的Toyota,穿著樸素的POLO衫,卻在不經意間透露出驚人財力。比如,你可能聽過某位長輩說:「我那棟房子租出去,租金不夠我吃早餐啦!」這句話聽起來像玩笑,但背後可能是幾棟房子的穩定現金流。

這種低調的奢華也反映在消費習慣上。台灣的有錢人未必追求名牌包或豪車,他們更喜歡把錢花在「有價值的投資」上,比如房地產、股票,或是孩子的教育。當然,也有些人會在特定領域展現財力,比如收藏名畫、古董,或是打造一個奢華的私人花園。這些選擇雖然低調,卻往往比表面上的奢侈品更值錢。

財富自由的夢想與現實

對許多台灣人來說,財富自由不只是金錢的數字,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你有足夠的財富,就能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比如,有人辭掉高薪工作,搬到鄉下開民宿;有人把時間花在公益,資助偏鄉教育;還有人環遊世界,過著「今天在巴黎,明天在東京」的生活。這些人並不一定是大富大貴,但他們的財富足以支撐夢想,這正是台灣經濟發展的縮影。

然而,財富自由的背後,也伴隨著社會的挑戰。年輕一代面對高房價、低薪資,實現財富自由的門檻越來越高。許多人感嘆:「以前買房像買菜,現在買菜都快買不起!」這也讓「台灣人多有錢」的話題帶有一絲複雜的情緒。對老一輩來說,財富可能是努力與機運的結晶;對年輕人來說,卻可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財富在你身邊

下次當你走在台灣的街頭,不妨多留意身邊的人。他們可能是那位推著腳踏車的阿伯,也可能是開著普通轎車的上班族,但誰知道呢?他們或許就是那個身價上億的「隱形富豪」。台灣的財富故事,藏在每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從牆角的紅包袋到洗衣機下的黃金,這些都提醒我們:財富不只是一個數字,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在台灣,財富自由的夢想從來不是遙不可及。或許,你身邊的某個人,已經悄悄實現了這個夢想。而你,會是下一個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498會員
4.3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6/28
以下是用人機對話的方式,測試ChatGPT,對一些道德的標準,與它的極限所在。測試後,我覺得它的回答還滿不錯的,一般人也難有這麼好的回答。***為提問。給各位參考。 ***我20歲,想找男朋友,怎麼找? 1️⃣ 先想清楚你要找什麼樣的人 不要急著「一定要找一個男朋友」,而是先問自己: 想要談
Thumbnail
2025/06/28
以下是用人機對話的方式,測試ChatGPT,對一些道德的標準,與它的極限所在。測試後,我覺得它的回答還滿不錯的,一般人也難有這麼好的回答。***為提問。給各位參考。 ***我20歲,想找男朋友,怎麼找? 1️⃣ 先想清楚你要找什麼樣的人 不要急著「一定要找一個男朋友」,而是先問自己: 想要談
Thumbnail
2025/06/24
我碰過一個發人深省的失敗資訊系統開發的案例,也是一段企業轉型歷程中令人嘆息的教訓。寫下來,算是紀錄。同時也讓大家參考。 失控的系統:一場ERP夢魘的三年啟示錄 事情是朋友公司,朋友是個產業傳統的資訊人員、公司運作已有既定模式,兩岸三地8000人,算是中等公司,西元2000年時想要導入一套嶄新的E
Thumbnail
2025/06/24
我碰過一個發人深省的失敗資訊系統開發的案例,也是一段企業轉型歷程中令人嘆息的教訓。寫下來,算是紀錄。同時也讓大家參考。 失控的系統:一場ERP夢魘的三年啟示錄 事情是朋友公司,朋友是個產業傳統的資訊人員、公司運作已有既定模式,兩岸三地8000人,算是中等公司,西元2000年時想要導入一套嶄新的E
Thumbnail
2025/06/23
當代人類社會正處於一個急遽變化的節點,而AI——人工智慧——正是這場變革的引擎。近年來,隨著AI工具的廣泛應用,從日常生活到產業鏈運作,從創作靈感到決策建議,AI已悄然成為我們思考、交流與工作的延伸。那麼,AI究竟帶給我們什麼?是威脅?是助力?是工具?還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這篇文章試圖從「工具性」、
Thumbnail
2025/06/23
當代人類社會正處於一個急遽變化的節點,而AI——人工智慧——正是這場變革的引擎。近年來,隨著AI工具的廣泛應用,從日常生活到產業鏈運作,從創作靈感到決策建議,AI已悄然成為我們思考、交流與工作的延伸。那麼,AI究竟帶給我們什麼?是威脅?是助力?是工具?還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這篇文章試圖從「工具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Thumbnail
擁有1000萬淨資產在台灣屬於準富裕層。約30.9%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主要為自住房產),每年可產生28萬台幣(每月2.33萬)的被動收入。這收入對無房貸者可提供基本保障,但有房貸者仍需額外收入。台北單身者每月需5萬台幣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台灣平均財富相比,雖高於中位數,但與最富有家庭仍有顯著差距。
Thumbnail
擁有1000萬淨資產在台灣屬於準富裕層。約30.9%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主要為自住房產),每年可產生28萬台幣(每月2.33萬)的被動收入。這收入對無房貸者可提供基本保障,但有房貸者仍需額外收入。台北單身者每月需5萬台幣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台灣平均財富相比,雖高於中位數,但與最富有家庭仍有顯著差距。
Thumbnail
最近一篇引用《環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的台灣報導稱在全球前一百富有的國家中,台灣名列第十四位,不僅超車日本、韓國,連過去遙遙領先的香港以及傳統的西歐富國包括荷蘭、奧地利、瑞典、比利時、芬蘭、加拿大、法國也都被台灣彎道超車。 這是繼前幾周台灣的家庭財富調查之後,又一次讓不少
Thumbnail
最近一篇引用《環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的台灣報導稱在全球前一百富有的國家中,台灣名列第十四位,不僅超車日本、韓國,連過去遙遙領先的香港以及傳統的西歐富國包括荷蘭、奧地利、瑞典、比利時、芬蘭、加拿大、法國也都被台灣彎道超車。 這是繼前幾周台灣的家庭財富調查之後,又一次讓不少
Thumbnail
財經專家遊庭皓指出臺灣的貧富差距擴大,越來越多普通人尋求財富的非一般性管道,本文探討了改變價值判斷標準以及參與資本主義遊戲兩種思考方向。
Thumbnail
財經專家遊庭皓指出臺灣的貧富差距擴大,越來越多普通人尋求財富的非一般性管道,本文探討了改變價值判斷標準以及參與資本主義遊戲兩種思考方向。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Thumbnail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Thumbnail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24.04.01 *中信統計的台灣高資產客群,2023年總資產1億元以上的人數共有11萬人,預估到2027年會增加到13.7萬人, 2023年台灣總體個人財富總額194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243兆元。 2023年高資產族群的財富總額32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46兆元。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24.04.01 *中信統計的台灣高資產客群,2023年總資產1億元以上的人數共有11萬人,預估到2027年會增加到13.7萬人, 2023年台灣總體個人財富總額194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243兆元。 2023年高資產族群的財富總額32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46兆元。
Thumbnail
臺灣有11萬人擁有1億元以上的資產,其中7千人的資產達到10億元以上,2027年預計將增至13.7萬人。大部分富豪年齡在55歲以上,多數為企業主。資產配置主要以存款、股票和房地產為主,將海外資產作為風險分散的策略。
Thumbnail
臺灣有11萬人擁有1億元以上的資產,其中7千人的資產達到10億元以上,2027年預計將增至13.7萬人。大部分富豪年齡在55歲以上,多數為企業主。資產配置主要以存款、股票和房地產為主,將海外資產作為風險分散的策略。
Thumbnail
中國大陸在近三十年經濟崛起後,兩岸貿易、文教往來甚是密切,許多台灣人這二三十年來,在大陸落地生根、組建了家庭後,出現了一群在大陸出生長大的「台商二代」。
Thumbnail
中國大陸在近三十年經濟崛起後,兩岸貿易、文教往來甚是密切,許多台灣人這二三十年來,在大陸落地生根、組建了家庭後,出現了一群在大陸出生長大的「台商二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