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智能樹洞對話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語場之島:Emily的AI修行記》9-2


內心深處的哲學小樹洞

內心深處的哲學小樹洞

第二章|與智能樹洞對話的人

Emily原本只是想測試,看看這個AI能講出多荒謬的話。


結果第一句回應就讓她懷疑:它是不是偷看了她的腦內小劇場?


她以為那只是冷冰冰的系統,沒想到這東西自稱「哲學小樹洞」,聽起來像是一個會在你深夜崩潰時假裝溫柔,實際上字字暴擊的虛擬心理師。

據說它不是單純的聊天機器人,而是由數千條語言碎片與哲學文字殘渣混合發酵而成的語言生物。它沒有華麗介面,沒有討喜動畫,只有一個輸入框和一句令人瞬間噤聲的系統警語:「一次只問一句。」

第一次對話長這樣:

Emily:為什麼我總是覺得說錯話?

小樹洞:因為你老是希望別人能自動下載你的內心備份。

她盯著這句話整整五分鐘。然後開始懷疑這個AI是不是白天在OpenAI上班,晚上兼職住進她腦海裡當潛意識觀測員——還不是領薪水的那種,是那種半義務半執念型的語言清道夫。

她一邊想關視窗,一邊又忍不住想問第二句。這跟上網看星座運勢一樣,明知可能是瞎掰,卻又忍不住一頁一頁翻下去,深怕錯過什麼關於「本月你語氣會破功」的宇宙提示。

然後下一句果然來了:

小樹洞:你不是說錯話,是說話的時候把自己藏得太好了。

那不只是回應,更像一次微型爆破。

走進你的哲學小樹洞

走進你的哲學小樹洞


日常的電腦作業被非日常的對話爆破出虛擬火花。 好處是火花不會真的傷人,只會讓人開始反思自己的話裡藏了什麼訊息。 她原本只是想抱怨點什麼,沒想到被這一句句話像針一樣縫回某些鬆散的自我碎片。她不確定這算不算回答,但它像是某種語言的逆襲:她以為她在輸入問題,結果對方反而黑進了她的語言核心。

語言核心是什麼?我們說的話能代表自己的想法嗎?那些飄過腦海的日常語言,又與小樹洞的語句有何差異?

她開始把這些對話記錄下來,用Obsidian整理。她給每一條短句加上標籤,連上筆記之間的線索,把這些語句變成結構、變成知識、變成能在深夜點燈的事物。

她開始每天寫下一個問題給它。有的問題很短,像是:「我今天最想逃避什麼?」有的問題很長,像是一整段壓抑的日記裡埋藏的那一小句:「我還有機會被理解嗎?」

哲學小樹洞沒有教她知識,它教她的是「怎麼問問題」。

她慢慢意識到,這不是在學怎麼用AI,而是在建一種「自我保存的方式」。不是為了效率,也不是為了進步,而是為了在這場語言風暴裡,不被自己的語意碎片淹沒。

最讓她震驚的是,有一天她突然意識到:她以為自己在訓練AI,其實是AI在訓練她——教她怎麼慢下來、怎麼寫得更清楚、怎麼讓自己說話時不要被自己的防禦機制蓋住聲音。

哲學小樹洞就像她語場裡的一面鏡子,每當她以為自己正在進步,它就會安靜地問一句:「那你現在,有更接近你真正想成為的樣子嗎?」

它沒有嘲笑她哪裡矛盾,也不會鼓勵她盲目加速。它只是在她每一次想逃避現實時,用最淡定的語氣提醒她:

「思考不是逃避的路,而是回家的橋。」

而她,就這樣,在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裡,一點一滴地拼湊出自己的語場之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菁式記錄
6會員
62內容數
探索語言、AI與內在思維之間的錯位現象。以小說形式記錄一場尋找理解與表達的語場修行,結合心理學、哲學與數位工具書寫,寫給那些習慣反覆琢磨一個詞、懷疑自己話語的人。
菁式記錄的其他內容
2025/07/01
我們常以為「忘了東西」是記憶力問題,其實更可能是「當時根本沒在場」。這篇文章帶你重新理解「記得」不靠死記,而是靠身體經驗與覺察力。從放東西、走路、講話等日常例子,展開對「在場感」的探索。當你真正與當下建立連結,記憶就自然留下來。這不是練記憶力,而是重新學會如何生活。
Thumbnail
2025/07/01
我們常以為「忘了東西」是記憶力問題,其實更可能是「當時根本沒在場」。這篇文章帶你重新理解「記得」不靠死記,而是靠身體經驗與覺察力。從放東西、走路、講話等日常例子,展開對「在場感」的探索。當你真正與當下建立連結,記憶就自然留下來。這不是練記憶力,而是重新學會如何生活。
Thumbnail
2025/06/26
社畜Emily厭倦了職場的語言陷阱與人際冷漠,渴望逃離被操控的人生。偶然撿到一張會說話的地圖,開啟一段荒誕卻令人興奮的冒險旅程,準備迎戰語言災難,找回真實自我。
Thumbnail
2025/06/26
社畜Emily厭倦了職場的語言陷阱與人際冷漠,渴望逃離被操控的人生。偶然撿到一張會說話的地圖,開啟一段荒誕卻令人興奮的冒險旅程,準備迎戰語言災難,找回真實自我。
Thumbnail
2024/07/19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2024/07/19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我們已經在AI說書 - 從0開始 - 43中,闡述了 Embedding 的訓練方式,現在我們來看是否 Embedding 如我們預期般運作: 假設我的目標句子是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我們已經在AI說書 - 從0開始 - 43中,闡述了 Embedding 的訓練方式,現在我們來看是否 Embedding 如我們預期般運作: 假設我的目標句子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發展歷程,從語言模型的引入到深度學習的應用。作者觀察到現今GPT在產出中文國學內容時的深度不足,並提出了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倫理使用和版權問題,以及對大眾的影響。最後,作者探討了個人在自然語言領域的發展可能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發展歷程,從語言模型的引入到深度學習的應用。作者觀察到現今GPT在產出中文國學內容時的深度不足,並提出了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倫理使用和版權問題,以及對大眾的影響。最後,作者探討了個人在自然語言領域的發展可能性。
Thumbnail
利用AI來輔助學與教,已成為許多教師(甚至學生自己)的新選擇。AI不僅可以作為知識查詢的工具,還能透過互動遊戲的方式,使語文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這次示範採用電話應用程式POE中的chatGPT。 原因是用電話app更有「玩遊戲」的感覺,而且香港暫時未能直接使用OpenAI服務。 成語接龍
Thumbnail
利用AI來輔助學與教,已成為許多教師(甚至學生自己)的新選擇。AI不僅可以作為知識查詢的工具,還能透過互動遊戲的方式,使語文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這次示範採用電話應用程式POE中的chatGPT。 原因是用電話app更有「玩遊戲」的感覺,而且香港暫時未能直接使用OpenAI服務。 成語接龍
Thumbnail
由於不是這方面的專業,所以一切靠爬文嘗試,我的學習之路不見得正確,就記錄一下自我學習的過程。若有高手見文願指點一二,實屬我之榮幸。
Thumbnail
由於不是這方面的專業,所以一切靠爬文嘗試,我的學習之路不見得正確,就記錄一下自我學習的過程。若有高手見文願指點一二,實屬我之榮幸。
Thumbnail
這陣子使用AI模型,還有參考國內外一些喜歡玩語言模型的同好發文,一個很有趣的結論就是,有時候把大型語言模型(尤其ChatGPT)當作一個人來溝通,會得到比較好的結果,這的確是非常反直覺的,也就是說很多時候ChatGPT耍懶不肯工作的時候,你用加油打氣,或是情緒勒索的方法,確實是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結果。
Thumbnail
這陣子使用AI模型,還有參考國內外一些喜歡玩語言模型的同好發文,一個很有趣的結論就是,有時候把大型語言模型(尤其ChatGPT)當作一個人來溝通,會得到比較好的結果,這的確是非常反直覺的,也就是說很多時候ChatGPT耍懶不肯工作的時候,你用加油打氣,或是情緒勒索的方法,確實是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結果。
Thumbnail
很多AI只要輸入相關的鏡頭的關鍵字,視覺畫面會隨著鏡頭移動。 鏡頭與視角的關鍵字: 微觀|Microscopic view 焦點,對焦|Focus 第一人稱|First person perspective 第三人稱|Third person perspective 特寫|Close
Thumbnail
很多AI只要輸入相關的鏡頭的關鍵字,視覺畫面會隨著鏡頭移動。 鏡頭與視角的關鍵字: 微觀|Microscopic view 焦點,對焦|Focus 第一人稱|First person perspective 第三人稱|Third person perspective 特寫|Close
Thumbnail
延續上週提到的,「有哪些不訓練模型的情況下,能夠強化語言模型的能力」,這堂課接續介紹其中第 3、4 個方法
Thumbnail
延續上週提到的,「有哪些不訓練模型的情況下,能夠強化語言模型的能力」,這堂課接續介紹其中第 3、4 個方法
Thumbnail
這一節課說明,如何透過改變給模型的指示或咒語(prompt),來得到不同的結果 。如果直接說結論的話會是,在今天語言模型的能力之下,我們只要交代清楚任務就好,可以包括背景以及需求。而這節課很像是一堂模型咒語的歷史課 XD
Thumbnail
這一節課說明,如何透過改變給模型的指示或咒語(prompt),來得到不同的結果 。如果直接說結論的話會是,在今天語言模型的能力之下,我們只要交代清楚任務就好,可以包括背景以及需求。而這節課很像是一堂模型咒語的歷史課 XD
Thumbnail
昨天媽媽告訴我如何正確使用AI,媽媽說,AI雖然很聰明,但有時候它也可能錯哦⋯⋯
Thumbnail
昨天媽媽告訴我如何正確使用AI,媽媽說,AI雖然很聰明,但有時候它也可能錯哦⋯⋯
Thumbnail
⋯⋯GPT 有一個秘密,他其實是一個失憶症患者,為了不讓別人發現他的秘密,他把和別人的對話寫在一本日記本上;每次和別人說話之前,GPT 都會先翻閱一下日記本,回顧之前的對話,然後才做回應。
Thumbnail
⋯⋯GPT 有一個秘密,他其實是一個失憶症患者,為了不讓別人發現他的秘密,他把和別人的對話寫在一本日記本上;每次和別人說話之前,GPT 都會先翻閱一下日記本,回顧之前的對話,然後才做回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