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哈是魔法森林裡最認真的小學生。一天,森林裡新開了一所學校,請來了山羊老師教數學、馬老師教體育,還有貓頭鷹老師教自然科。三位老師的課程都好豐富,可是他們的講義卻都各做各的:有的畫滿了算式、有的貼了磁性小貼紙、有的圖鑑裡標了好多小動物,結果一本都翻不出脈絡,讓同學們看了眼花撩亂。
「不如……」小哈舉手發言,眼睛裡閃著靈光,「我來把老師的講義整理起來,讓大家回家複習時更方便!」山羊老師、馬老師和貓頭鷹老師聽了,都點頭微笑,把自己那一疊厚厚的講義交給他。
從此,小哈帶著三大摞講義,開始了他的「魔法整理計畫」。他先把所有數學題目剪下來,貼到一本定製的「數字寶典」裡,再把運動小技巧畫成連環圖,裝進「動動好玩簿」,最後把貓頭鷹老師的動植物照片分類貼進「森林圖鑑」。為了不弄混,他還幫每一本簿子畫上小圖示:數學用小山羊帽子、體育用小馬蹄鐵、自然科用貓頭鷹眼鏡。同學們每天放學後,就拿著這三本色彩分明的講義,開心地翻看、練習。有了清楚的分類,不但寫作業更快,還常常邊學邊笑:原來山羊老師的難題可以先在「數字寶典」裡找,馬老師的體操步驟也能一邊翻「動動好玩簿」一邊做。貓頭鷹老師課後還常來問:「小哈,把我的森林圖鑑借我看看,好像想再增補幾頁呢!」
漸漸地,魔法森林學校變得更熱鬧了:大家上課更專心,回家也不怕忘記重點。更厲害的是,小哈帶來的整理方法,還讓老師們自己也開始動手做筆記,整個學校充滿了井然有序的歡樂氣氛。
小哈笑著說:「只要把知識分門別類,每次複習都像探險一樣有趣!」於是,魔法森林裡的每個孩子,都開始練習做自己的「整理小高手」。
====
小哈整理完三本「數字寶典」、「動動好玩簿」和「森林圖鑑」後,眼睛一亮,想出新點子:
他在教室一角搭起了一個小書架,拿出精裝封面,寫上「魔法森林知識圖書館」。圖書館裡擺滿了他親手做的整理講義,每一本都畫得漂漂亮亮。
開館第一天,大家蜂擁而至。小哈拿出他的木製小收費盒,笑著說:「借一本複習,只要一顆魔法果子就行!」同學們掏出彩色果子──那是魔法森林裡最珍貴的小點心,交換之後就能在圖書館閱讀,如果是舊版講義,還可以借回家慢慢看~
山羊老師、馬老師和貓頭鷹老師也來參觀,他們繞著書架走了一圈,驚喜地發現自己講義變得這麼清楚易懂。馬老師還偷偷在一旁拿出馬蹄鐵貼紙,貼在「動動好玩簿」好看的頁面上;貓頭鷹老師則在「森林圖鑑」裡用羽毛畫上新標記。
同學小米拿了「數字寶典」跑回家,每解完一道題,就丟一顆魔法果子到收費盒裡;同學小虎帶著「動動好玩簿」到操場練習新招式,回來後也乖乖付果子。收費盒裡的魔法果子越積越滿,大家彷彿在幫助小哈一起經營圖書館。
不過,有一天,小松發現自己剩下的果子快不夠了,便去找小哈商量:「可不可以改用畫畫或幫忙整理圖書館來交換?」小哈想了想,笑著點頭──看來,圖書館不只是借書的地方,更變成同學們一起分享和合作的新天地……
====
小松帶著畫筆和膠棒,早早來到魔法森林知識圖書館,一邊跟著小哈學貼標籤,一邊把書架上的講義按科目、顏色、圖示排好。他小心地擦掉書封上的灰塵,還幫「動動好玩簿」套上透明書皮,讓封面上的小馬蹄鐵亮晶晶的。
整理完第一排後,小松抬頭看著那排整齊的「數字寶典」、「動動好玩簿」和「森林圖鑑」,心裡突然閃過一個大大的想法: 「如果我也在家裡,架一座屬於自己的小圖書館,讓鄰居小朋友能借課本和繪本,是不是也很棒?」
這念頭一冒出,小松立刻拿出筆記本畫起平面圖。他在家門口畫了三個書架位置:左邊放故事繪本、中間放功課筆記、右邊放手工素材;每區都用不同顏色的絲帶標示,也畫上小旗幟寫著「小松的奇趣書屋」。
隔天,他把家裡那些自己做過的漫畫、旅行明信片和舊習字簿搬到門口,學著小哈貼上圖示標籤,還自製了一個小收費盒——收魔法果子之外,也接受畫畫交換。小松一邊掛上燈飾、一邊想:要怎麼把這裡打造成一個人人都想逛的小天地呢?
====
小松背著裝滿自家舊繪本的背包,鼓足勇氣跑到學校,一進教室就看見山羊老師拿著「數字寶典」在黑板前講解。
「山羊老師,我可以借您的講義做整理嗎?」小松戰戰兢兢地開口。山羊老師微微皺眉,把寶典摟在懷裡:「小松,這可是小哈花了好多心思整理的啊,我要留給圖書館同學們借閱。」
接著他又跑去找馬老師,和貓頭鷹老師:「馬老師,體育講義給我借一下嘛……」「貓頭鷹老師,您的森林圖鑑好漂亮,能讓我抄幾頁嗎?」三位老師都輕聲婉拒,說:「那本是小哈的心血,不能外借喔。」
小松愣在原地,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在操場邊坐下,望著空蕩蕩的書包,心裡既難過又沮喪:自己好不容易想模仿小哈,卻連一本講義都沒拿到。
這時,山羊老師走過來,拍拍小松的肩膀:「整理講義不只是剪貼,我覺得你更適合從老師那裡學習『整理的方法』,不像拿成品那麼容易。要不,下週放學後來我們一起做講義整理工作坊,好好掌握技巧?」
小松抬頭,看著老師們期待的眼神,心裡又燃起一絲希望:也許,他能在這裡學到更好的整理祕訣,自己動手打造獨一無二的「小松圖書館」。
====
在老師們的「講義整理工作坊」裡,小松學到了許多既實用又有趣的整理技巧,讓他對「整理」這件事有了全新的想法:
1.「一頁一主題」原則
貓頭鷹老師告訴他,每一頁只講一個小主題,才能讓知識一目了然。這樣同學在複習時不會分心,也方便做記號。
2.用圖案分類
馬老師教他用小圖案幫助快速分類:像是畫一個小鞋子代表體育、一棵小樹代表自然科、小算盤代表數學,讓講義光看就知道內容。
3.重點用顏色畫出來
山羊老師示範怎麼用三種顏色的螢光筆標示:「黃色是定義、綠色是範例、粉紅色是常犯錯誤」,讓小松驚呼:「好像在做彩色寶藏地圖!」
4.加上「我懂了!」小語貼紙
每學完一段內容,就貼上自己畫的「我懂了!」貼紙。這是山羊老師鼓勵大家自己確認理解的方法,小松也開始自己設計貼紙圖樣。
5.可翻頁的小機關設計
馬老師特別喜歡用摺疊頁的方式,加進互動式的小機關,像是「拉開就看到圖解步驟」的折頁,讓整理不只是整理,更像一本會動的故事書。
6.空白留白是美德
貓頭鷹老師提醒他:「不要怕留白,有空間寫筆記,才叫真正的整理!」小松這才發現,太多資訊擠在一起,反而學得不清楚。
7.給講義取個有趣的名字
最後,老師們鼓勵小松給自己的講義系列取名,像小哈的「數字寶典」、「森林圖鑑」一樣,讓整理更有記憶點,也像是打造自己的品牌!
====
小松的奇趣書屋終於在家門口掛上了「小松的知識小驛站」招牌,亮晶晶的燈飾和彩色旗幟吸引了大批同學來參觀。剛開幕那天,小松忙得不亦樂乎:有人借故事繪本,有人翻功課筆記,還有人專門來看手工素材。
消息一傳開,魔法森林知識圖書館也被熱鬧吸引。小哈看著自己滿溢魔法果子的收費盒,不禁好奇「小松那邊怎麼辦得這麼可愛?」於是他也帶著同學去小松家,想體驗一下一對一的「圖書館導覽」。
結果大家發現——小哈的館裡分類詳盡、一目了然;小松的驛站裡充滿互動小遊戲和手作素材,還能拿畫筆邊讀邊塗鴉。兩邊各有千秋,同學們開心地說:「有書借、有遊戲、有手作,根本像跑兩座遊樂場!」
於是,每天下課後,同學們像辦會員卡一樣,輪流持著魔法果子,一會兒到小哈那兒還書借書,一會兒到小松這裡打卡玩遊戲。這場「友善競爭」讓知識變得更有趣,也讓所有人都成了小哈和小松的小幫手。
====
小松發現,老師們每次把最新、最完整的手寫筆記都先交給小哈整理,自己的「小松的知識小驛站」就沒有新鮮內容。於是,他悄悄組成「抄寫小隊」──邀請幾位同學放學後到小哈的圖書館,把最新筆記一頁頁抄錄下來。
每天下課後,抄寫小隊就在小哈館外排隊,手裡拿著彩色筆和筆記本,翻抄完重點、圖表和小哈的「我懂了!」貼紙。等到小松那裡,他們就把一大沓手抄講義交給小松,小松再依據剛學到的分類技巧:為新筆記畫上獨特圖示、套不同顏色書皮、做成可摺疊小夾頁──成了又一批「小松專屬筆記」。
慢慢地,小松的小驛站書架上不僅有故事繪本、手工素材,還堆滿了這些最新整理過的「體育小抄」、「數學小秘笈」、「自然科小圖解」,內容比小哈的圖書館更多元、更鮮艷。不少同學拿著魔法果子,一邊嘰嘰喳喳地說:「小松的這本『跑跳翻轉3步驟』好有用!」甚至有人專程來小松這裡打卡拍照。
與此同時,小哈的圖書館卻開始門可羅雀。以前排隊借書的隊伍縮短了,收費盒裡的果子一天比一天少。小哈看著越來越空的書架,拿起一本「森林圖鑑」,心裡暗暗納悶:為什麼同學們都跑去小松那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