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也有以下相同的狀況?「常被情緒牽絆,過於焦慮」、「常因出口的話而感到後悔」、「經常杞人憂天,裹足不前」、「時常被工作或生活等事物追得喘不過氣」。這些全是執著惹的禍,別放不下過去,專注凝視現在,全力以赴做好此刻能做的事。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各大書店的暢銷排行榜書架上,站著隨手翻了幾頁,不知不覺也看完了8-9頁; 本書由四大章節及許多小篇章匯整而成,每二頁就是一小篇,每天花幾分鐘瑣碎時間讀幾小篇,讓閱讀者不會感到太大壓力。
不僅易讀,感覺有時情緒上來時,也可以拿來翻一下,快速讓自己冷靜,也推薦給了最近很憂鬱的同事。還在陷入鬱悶深淵的你,不妨也去書店試翻一下,這樣的設計和內容,說不定意外打中你的心。
第一章 消除憤怒、不滿、嫉妒的秘訣
- 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每個人理所當然不一樣。
- ⭐遠離被情緒操控的人:越累的時候會格外敏感,可藉由排除身體疲勞改善。
- ⭐率先失去冷靜就輸了:右耳進,左耳出,不與無禮的人爭執。不妨拖著長音回答,是~喔~然後呢。
- 怒氣應暗自排解:寫下來或吶喊。(以自身經驗,寫下來真的蠻有用的,也可以作為未來回想的一個特別記憶點☺️)
- ⭐任誰也都有理由:應先保持「傾聽」態度了解來龍去脈,同時讓自己冷靜,再和對方講道理,對方更容易聽得進去。(公司高層應該更要學習...最近遇到不少高層真的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發怒💢再說...)
- 懂的考慮對方的立場:簡單來說就是換位思考。
- ⭐扔掉沒必要的自尊:值得自豪的是今天的自己,成功已是過去式。(我跟你們不同!這不是我該做的...恩...感覺這種自尊心作祟的傲慢很容易發生在高層身上🤫)
- 別對他人缺點猛烈攻擊:和顏悅色(笑臉)的說出對方的弱點,對方才會敞開心胸。
- ⭐放下自卑感:停止與人比較,妄自菲薄跟傲慢就會自然消失。
- 人望比人氣更重要:言行要謙虛。
- 輸就是贏的精神:成為身後力挺眾人的人,才會成為「被眾人往前推的人」。
- ⭐不花心思在後悔:斬斷對過去的執著,利用昨日經驗孕育明天。
- ⭐「理所當然」的幸福並非理所當然:別等到生病才體會健康的重要,別等到失去朋友和家人才體認存在的重要,現在擁有的一切都要值得感恩。
第二章 煩腦、忙碌、出錯、沒成果也無妨
- ⭐不完美是理所當然:完美主義只會累死人,疏漏時,只要重新來過就好,沒有過不去的坎。(還記得在高敏人這本書也有談到完美主義給自己有多大壓力)
- 與自己「容量」打商量:認清自己的容量,不接無法承受的工作量。
- ⭐迷惘時回到起點:忘記工作目的的時候,不妨先把成績的事擺一邊,反問自己一開始的目的,認清方向重新打開「幹勁」開關。
- 一心多用會搞砸:專心不分神,反而能更快完成。
- 掌握自己最舒服的步調:勉強自己必定會被勉強反撲。
- 預留樓梯平台:工作時在每個關鍵處,確認狀況檢視前面內容,才能更從容看出下一步。
- 多睡一分鐘都覺得可惜:提早三十分鐘,就能從容做好出門準備。
- ⭐此刻所在位置,猶如黃金般耀眼:黃金般的大地並非向外追求,而是透過自身努力淬煉出來。
- 雙贏關係:懷有利他,各方面才會運作順利。
- 親近值得尊敬的人:吸收對方日常行止,工作態度,思考方式等。(其實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相同的道理)
- ⭐把力氣花在擅長的事:不擅長的事情果決放棄,交給擅長的人去做。擅長的事情則應從通才變專才。
- 「沈迷」能夠提高產能:忘記「這麼做的原因」,全心投入必能得到好結果。
第三章 想要開始,想要停止 的那些事
- ⭐真正的富裕是「知足」:慾望越厚重,心越寒冷。內心富足才是最重要的。
- 閒置務要「放手」而非扔掉:自已不要的垃圾,或許是別人的寶物。
- ⭐剛剛好就是最好:一旦有「還可以再多做一些」的念頭出來時,就是暫停的時候。
- 改掉囤積的習慣:有需要再買,不趁便宜的時候大量囤貨。
- 得失不要太計較:與其每件事都評估損益,最好辦法就是「隨緣」。(這個我覺得行不通,如果每個合作客戶都不做事前評估,到時候跑路就...😶)
第四章 切換力
- 沒有什麼不能失去的:地位,收入,成就..最終一切都會歸零
- 前進的路不只有一條:重點在於,不迷失終點。
- ⭐人生沒有無用的經驗:冬天的扇子,夏天的暖爐,當下不需要的東西,到了下一個季節來臨時將變得格外重要。懷才不遇時,兢兢業業做好現下的工作,被埋沒的才能終將會被用上。
- 無視雜音:「水急不流月」,不管河水多湍急,倒映在河面上的月亮也不會隨波逐流,而是緩緩地從東移到西。
結論
看完整本書有種,「如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的感覺。大部分經典名句其實從小就耳濡目染聽過,看過,經歷過。個人覺得某些篇章只是換湯不換藥,感覺只是換個大標題而已,或者是我悟性不夠吧!不知道大家看到哪一句話最有感覺呢?整本看下來最有感覺,最需要時時刻課提醒自己的都已用星號標記,尤其是「放下自卑感,停止與人比較」,人生從小到大,每一個階段都充斥著「比較」; 比較課業,比較收入,比較穿著等。希望自己能永遠保持著一個觀念,有很好,沒有也不差,自己擁有的已經比更多人還要好很多了。
不知道大家看到哪一句話會覺得,自己根本辦不到呢?我有!
第63章「減少隨身攜帶的物品,減少內心的壓力,出門只帶必要物品,萬一臨時有需要,便利商店都能買到」。對I人來說,減少包包的重量,卻是增加了內心的不確定因素壓力,也增加了錢包的壓力。
第93章「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有時候感覺這些雜事並非我的工作,這種態度只展現了自己的無禮,也摘掉了成長的芽,學習接受任何工作,才能使自己成長」。但現今社會若真的每件事情都接受下來,那真的不得了,而且也會造成工作界線無法劃分清楚,反而造就後續工作安排的模糊。另外也和前面所述「與自己容量打商量,認清自己的容量,不接無法承受的工作量」有所抵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