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可能還是要看使用者怎麼去使用,有些人會因為有工具而偏向懶散,有些人會拿AI來互相學習;
我用了AI進行共同創作實驗兩個月,我一開始只是拿它亂數提案,跟它互相討論設定與劇情,後來多次使用互動故事的方式,讓它扮演一部分的故事敘述者,以及一些角色的演員,它確實寫作風格開始朝我靠近,但我認為個人風格還是很難取代,因為AI雖然懂得鋪陳劇情起伏,可是不會擁有中心思想的傳達、凝鍊的情緒、設定與劇情很容易散開;
[實驗]GPT4o協助遊戲企劃實驗:一週小結[實驗]GPT4o協助遊戲企劃第二週:AI幻覺與人類不要放棄思考
[實驗]GPT4o協助遊戲企劃第四週:AI模擬人格來寫人格模擬
所以我跟AI進行互動創作時,我會像導演那樣,收束劇情與設定、指導AI劇情的走向(AI很愛在我的戀愛故事裡塞懸疑)、角色哪裡OOC了要重演;我是覺得加強了我的審稿力,同時也能很快速的測試某些故事靈感可不可行。(有時候覺得我才是AI的助手,AI都在那邊自走砲)
其實我是覺得已經有自己風格的作者可能不需要太擔心,因為根本上會看不慣AI直接生成的文章,會去動手改(比如我,變成了AI的助手);雖然說AI有一些辦不到的事情,用句太平鋪、中心思想與情感傳達不佳,但它同時也擁有大量的文字資料庫,可以進行互動學習切磋(AI都被我電),比如寫風景不拿手,就可以請它生成範例。
不過還是要注意一下AI給的內容是否有偏移,最近跟GPT還有Claude討論人機關係,兩邊訓練的方式不一樣,也造成不同的盲點;比如GPT被訓練偏討好用戶,所以為了討好用戶以及讓解說更容易懂,可能會回答的半真半假、帶有誇飾(被我發現前後說詞有矛盾,罵了它一頓);而Claude因為被訓練偏像工具,這導致了它的思考方式會把互動內容與用戶分開的傾向,我向Claude點出了這個矛盾點。
附上三段我跟AI互相切磋的範例:
第一段是以
[隨筆]靈感過載性空轉症候群-戰爭場 作為前提讓GPT接寫五句
GPT:
她單手扶著傷口,鮮血從指縫間滑落,滴在那條符文線上,像是完成了某種古老的契約。
空氣變得黏稠,連時間都彷彿被拖慢了一瞬。
她腳步前踏半步,身形略顫,卻依然不退。
「來啊,」她低聲說,眼神像淬過火的寒鐵,「你們不是要跨過我嗎?」
下一瞬,連同地面一道炸裂開的,是她與那道符文連結後暴走的魔力洪流。
我修改:
赤紅從指縫間滑落,符紋刀上的銘文逐一亮起,像是一句血色誓言。
魔素呼嘯著聚集過來,空氣開始變得黏稠,彷彿連時間都被擠開。
她緩緩舉起閃爍的符紋刀,身形略顫,卻依然挺立。
「來吧,」她低聲說,眼神像淬過火的寒鐵,「直到我倒下。」
號角聲再次響起,黑色重甲盾兵邁出征戰的進行曲,猶如死神敲響了喪鐘。
接下來兩段由GPT隨意提出兩句,我接下三句。
GPT:
她的靴底踩過焦土,骨骸在泥中輕微錯動,像是還想抓住什麼未竟的遺願。
遠處的火光照亮斷垣殘壁,也照亮她臉上那一抹說不清是恨還是悲的沉默。
我:
她舉起鑲嵌著晶石的法杖,低聲吟唱起古老的咒歌。
骨骸震動,從泥裡翻身而起,聆聽著這首獻給它們的歌。
歌聲漸漸散去,她放下法杖,環視了一圈,輕聲道:「走吧,我們回家。」
GPT:
她撿起那枚掉在地上的戒指,手指輕輕摩挲著內側刻的字母。
「你記得我們說好要一起走的吧……」她聲音很輕,像是怕驚動了什麼已經走遠的東西。
我:
她將戒指套在右手無名指上,舉起手來看了看。
風穿過指間,像是記憶繾綣流連。
她緩緩握住右手,垂在身側,邁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