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在等機會,其實只是躲在舒適區
「我不是不願意談戀愛,只是還沒遇到對的人。」
但其實,心裡真正想的可能是:「我希望那個人主動來靠近我,最好他先喜歡我,然後我再考慮要不要喜歡他。」
這不是戀愛,是幻想劇本
我們以為自己在「等機會」,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在避免冒險。
怕失敗、怕太主動被看輕、怕「喜歡對方」這件事讓自己失去優勢,所以選擇靜靜地在一旁期待著:
他會不會突然私訊我?
她是不是也覺得我很特別?
你不是沒能力愛人,你只是把希望寄託在對方主動上,這樣你就不用承擔風險,也不用面對失敗。
主動不是掉價,是你願意承擔選擇
很多人把「主動」誤解成一種失格,好像只要你先開口、你先釋出善意、你先示好,就代表你比較弱、比較急、比較沒行情。
這完全錯了。
真正成熟的主動,是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敢為此行動。
主動不是求,而是邀請。不是低價,而是你用自己的方式對世界說:「我準備好靠近一個人。」
你在意的人,會因為你的主動看見你的誠意;不在意你的人,就算你表現得再完美,他也不會主動。
所以與其等待被選,不如開始練習選擇。
給自己的反思
你有多久沒主動跟一個人開始一段真正的互動?
你是不是在等一種「零風險的關係」,但又幻想能夠得到真心?
你覺得被動比較有價值,還是比較不容易受傷?
練習主動的三個方式
1. 語言主動: 主動開啟話題、問問題、表達欣賞,不需要一次丟很多,只要真誠、有界線。
例:「我看到你分享的那篇文章,覺得很有感,可以聊聊你怎麼看這件事嗎?」
2. 情緒主動: 當你有感受時,嘗試用「我想說」而不是「我怕說錯」的邏輯出發。
例:「剛剛那句話我有點在意,不確定是不是我想太多,但還是想說出來。」
3. 行動主動: 不要只停留在訊息來回,嘗試創造現實互動機會。
例:提議一起參加某個活動、看展、喝咖啡。不一定是曖昧,也可以是「我想多了解你」。
《靠近,沒那麼簡單》
你值得一段關係,不是因為你等得夠久,而是你夠真、夠勇敢、願意靠近。
等,不會讓你變得更有魅力。
行動,才是讓人開始認識你。
主動不是單純只有告白,更多是告白之前的行動。主動說話、主動了解、主動邀約、主動讓彼此靠近,這些主動都跟朋友相處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份想深入了解的心意。
而當我們勇敢地踏出這些主動的步伐,或許就會發現一段美好的關係正悄悄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