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成了,厘語也早就離語了。
我不是要反對成語啦,
但有些話啊~不是過時,而是……過不了心。
像是那句:「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欸,是要多可憎?明明有時候沒讀書,照鏡子還是覺得自己挺可愛的啊。
(雖然也有那種素顏對鏡會倒抽氣的時候…)

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的說法:這句話來自宋代黃庭堅,意思是人如果不讀書,不充實學問,對鏡子會覺得自己面目可憎,跟人講話也詞彙乏味。
好啦,是個很有修辭與氣質的提醒,但我總覺得……有點傲嬌又假掰。
( 像是那寫假裝嫌棄自己其實炫耀.....你們懂對不對😊)
那裡的「讀書」,應該也不是真的只指讀書本對吧?應該是指一種內在的涵養或知性修行之類的……可是你知道嗎?有時候根本沒那個時間或心思去讀書,日子都快讀不完了,哪還有空翻紙本頁?但我想說啊,其實你願意坐下來聽我碎唸這幾分鐘,應該也算某種程度的「讀書」吧?哈哈哈哈(好會牽拖)
不過說真的常常把「讀書」當作一種標準,一種修養值,甚至拿來衡量一個人可不可愛、夠不夠好。但如果「讀書」讓人壓力很大,變成一種道德高地上的語言暴力,那這樣的讀書……還有意思嗎?
📍成語亂編重生它,你要不要也加入這個行列?:
三百日不讀書,我膠原蛋白狂升(咦?)
這集其實不是在反對讀書,而是想換個方式問問: 讀書,能不能不是為了變得討人喜歡,而是單純為了讓自己——不再那麼討厭生活? 如果讀書,是讓人靠近自己,那它就仍然是美的。 如果語言,是能接住我們的,而不是評判的, 那它就有溫度的。
那麼,你今天,有為自己讀點什麼嗎?
還是你今天只是靜靜地、好好地,show up for yourself?(這也很棒啊。)
📍來<墨綠指向哪>坐坐,跟我一起唸碎碎:
🎧 YouTube | 🍎 Apple Podcast | 🎧 Spotif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