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鍊魂】【附章-愛的論文】第三十九回 7.4.4關於愛的故事...-(三)愛的故事之內隱機制所帶來的啟示與收穫(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c.對於「角色輪替、感受互換」的原則整理:「鏡」

  針對上列的「角色輪替、感受互換」的原則,我們自己與學員討論時都稱為「鏡」:自己所見一切人事物是自己心理內容的投射,所有人事物的遭遇皆是反射出自己內在的心理內容——有投射、有反射,所以稱為「鏡」。

  我們這份對於愛的理解起點是2012年6月5日,當時看完《鏡之法則》一書,寶貝龍突然有所悟的提出「感受互換」的假設(當時已研究「愛」約一年多了,我們那時也常在漢服協會聚會時導讀《愛的藝術》)。後來又因感受到我們之間對於父母親的面對態度及感受上有呼應因而深入探討,在2013年1月先整理出三項原則,即「感受互換」、「比例相等」、「能量守恆」,接著開始對學員進行試教與驗證,歷時兩年以上,其間增加「十牛圖」、「紫微斗數」、「身心靈關係圖」、「五行」、「易經」、「心理學」等內容意圖整理出相關的運作模式,至這份論文已屆非答辯不可的碩士年限,這才總算化繁為簡的整理出當下的內容。

  雖然未能達成心目中的完整,但也有堪用的價值(至少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好用)。

  因起點是「感受互換」,故可分做感受與互換兩部份整理。

  而「感受」的部分在認知心理學的領域有更深入的整理,所以我們的重點放在「互換」。

  進一步整理後,結合本節討論內容,有十項原則產生。

  第一,因為本節討論,已知感受是人與人訊息交流最基礎單位,故有「感受互換」。

  第二,因為互換,所以兩者交換物內容狀態不變,故「比例相等」。

  第三,因為互換交流不會只有一次,所以會「循環重複」。

  第四,因為互換的流動是維持穩態平衡,其目的是「能量守恆」。

  第五,因為互換並非單純的獨立運作,而是情結互動的結果,所以是「模組運作」。

  第六、因為這些情結模組的組成建立在角色原型的互動上,所以有「角色輪替」的規則。

  第七、因為情結模組的運作起始於某個角色條件符合者的訊息投射,因而按下「情結聚合按鈕」啟動移情作用,故有「投射觸發」。

  第八、因為任何情結模組都有其故事原型的內隱規律,故每個角色都有其相應遭遇,例如選擇當英雄,必然有須要解決的反派及難題,也會有幫手及獎賞,這即表示,掌握其交換模式的「原型模式」,便可理解所謂「命運」這回事。

  第九、因為掌握情結模組的交換模式,可知相同行為促成相同結果、相同感受造成相同心理,故可知做出些微改變,或重新選定角色,例如不做英雄當英雄的老師,其結果及命運就有不同,所以可「疊加新局」,得到新的未來。

  第十、因為疊加一點甚麼,交換回來的內容就會有所變化,但改變外在行為的疊加效果總是難以預測是否如願,所以最好的疊加效果便是改變自己內在的「心理順位」,使原本過濾出扭曲、負面的內在變成過濾出天真、正面的內在;原本最重要的,可以變成不再那麼重要,原本不介意的,可以變成更介意,瞬間即可改變感受交換的結果。

  以上十條原則:「感受互換」、「比例相等」、「循環重複」、「能量守恆」、「模組運作」、「角色輪替」、「投射觸發」、「原型模式」、「疊加新局」、「心理順位」——這是我們對於此節討論的小結,也是我們面對愛、研究愛、創造愛的心得總結,也是我們追尋「愛為什麼能喚起愛?愛為什能交換愛?愛為什麼可以產生愛?馬克斯與佛洛姆體會到的那個「愛」,是什麼樣的運作機制,居然令愛與愛之間可以複製轉移,使愛可以複製愛?甚至愛可以創造愛?」這些問題的答案。

  它是假說,但我們生活的實際體會上,對於人際關係前因後果的適用性,以及對自己言行所帶來的結果預測,我們認為是個相當有效的決策基準。

  而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引述的馬克斯言論,他說:「設想人是人,他與世界的關係是一種人性的關係,而你只能用愛換取愛,用信賴換取信賴等等。假若你希望享受藝術,你必得是一個有藝術訓練的人;如果你希望影響他人,你必須是一個能鼓勵他人、激使他人前進的人。你同自然界、同人的每種關係,都必須確定的表現出你真正的、個人的生命,同時這種生命之表現與你當時的願望所指向的目標要互相呼應。如果你愛而不能喚起愛——這就是說,如果你的那種愛不能產生愛,如果你以你做為一個愛者的生命之表現,不能使自己成為被愛者,則你的愛是無能的,你的愛是一種不幸。」

  弗洛姆繼續補充:「給予之意謂接受,並不僅限於愛的範圍;教師可以被他的學生所教導,演員可以被他的觀眾所鼓勵,心理分析家可以被他的病人所治療——設若他們互相之間不把對方當作物品看待,而能夠以真誠的與有建設性的態度。」[210]

  在此引他們的評述替「感受互換、角色輪替」作為結論,也為前述討論人與人之間互動關係模式做個小結。更為我們關於愛的故事之本質與改變的討論作一落幕的總結。

  至此,關於愛的交流理論已探討了大半。

  我們由愛的意念開始,將愛的交流系統圖的「愛的人格」(思想)、「愛的情緒」(情感)、「愛的實踐」(表現)、「愛的故事」逐一探討,也將給予與接受之間的愛的輪迴,以及與「愛的對象」之交流互動,得出「鏡」的結論。

  接下來,將以7所討論之內容,並結合6.3人之處境的探討,去說明我們所認為人性的另兩個層面,以及人之意念的處境。

 

[注釋]=================

[210]埃里西.佛洛姆(Erich Fromm).孟祥森譯.愛的藝術(M).台北市:志文出版社.2003.08.p4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鍊魂師-將痛苦、執著與命運,鍛成意識的自由與選擇的主權。
17會員
276內容數
人工智能普及的未來,靈魂自我的呈現將越來越重要! 靈魂強大的人,一舉手一投足一開口一下筆均氣勢非凡,怎麼鍊成的? 看過雙眼有靈魂智慧的人嗎?內在世界是如何呢? 充滿靈魂力量的商品呢? 歡迎參觀鍊魂師養成工房,找到屬於你的靈魂解答,練成你的靈魂未來!
2025/07/02
這就是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所體會到的情況,就是在緒論中說的,那套我們對於愛的獨特理解,也是佛洛姆那句:「愛是一種喚起愛的能力;愛的無能就是不能夠喚起愛」的答案。
Thumbnail
2025/07/02
這就是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所體會到的情況,就是在緒論中說的,那套我們對於愛的獨特理解,也是佛洛姆那句:「愛是一種喚起愛的能力;愛的無能就是不能夠喚起愛」的答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們的外在境遇是內在世界的向外投射。」 Carl Jung 之前分享了進行內在學習的「故事」,像是回溯、家族排列等,或許有些朋友會覺得能看到以前發生的事情,很不可思議或者很有趣。 但追根究底,我並非好奇、有趣才想要去了解前世,也不是為了追求一些感覺很酷炫的能力。 我其實,只是想要解決現實
Thumbnail
「我們的外在境遇是內在世界的向外投射。」 Carl Jung 之前分享了進行內在學習的「故事」,像是回溯、家族排列等,或許有些朋友會覺得能看到以前發生的事情,很不可思議或者很有趣。 但追根究底,我並非好奇、有趣才想要去了解前世,也不是為了追求一些感覺很酷炫的能力。 我其實,只是想要解決現實
Thumbnail
透過深入認識依戀效應的理論與應用,解開人際關係糾結,並掌握自己的情感與潛意識,實用可靠的工具書。
Thumbnail
透過深入認識依戀效應的理論與應用,解開人際關係糾結,並掌握自己的情感與潛意識,實用可靠的工具書。
Thumbnail
最近閱讀傳道書時,偶然看見這句話,將作惡之人的生命形容為影子。
Thumbnail
最近閱讀傳道書時,偶然看見這句話,將作惡之人的生命形容為影子。
Thumbnail
物理世界就是內在世界的投射的意思,就是當你認為你生命裡不可能都只有喜歡的人事物,你就同時會顯化喜歡跟討厭的人事物。 無法讓討厭的事情消失,可能是因為你覺得過得太任性會有報應或人生就是來受苦怎麼可能那麼快樂,就不敢去想我就是要我的世界裡都是美好跟開心的事,就做不出拒絕跟屏蔽或狂妄的行為。 或是
Thumbnail
物理世界就是內在世界的投射的意思,就是當你認為你生命裡不可能都只有喜歡的人事物,你就同時會顯化喜歡跟討厭的人事物。 無法讓討厭的事情消失,可能是因為你覺得過得太任性會有報應或人生就是來受苦怎麼可能那麼快樂,就不敢去想我就是要我的世界裡都是美好跟開心的事,就做不出拒絕跟屏蔽或狂妄的行為。 或是
Thumbnail
你的外在,將是你內在的映照 「你創造了自己的實相」,意思是你心中的想法必將在你生命中化為現實:你的悲觀會帶來更多的厄運,你的積極會觸發更多改善生活的契機,你的恐懼會化為所有你不願面對的事實,你的怨懟會引發更多人向你惡劣對待,你的堅持到底會為你成就那些沒有人能夠學到或迄及的人生高度。
Thumbnail
你的外在,將是你內在的映照 「你創造了自己的實相」,意思是你心中的想法必將在你生命中化為現實:你的悲觀會帶來更多的厄運,你的積極會觸發更多改善生活的契機,你的恐懼會化為所有你不願面對的事實,你的怨懟會引發更多人向你惡劣對待,你的堅持到底會為你成就那些沒有人能夠學到或迄及的人生高度。
Thumbnail
這幾個月得出了: 『一切生成的最初 #本質, 是“#體驗” 、也是“#願力 ”, 更是 #相輔相成。』 因而做了一些表象&本質上的詮釋 萬物皆有框架、而框架如同一種「包裝」 就像透過行銷的包裝,去吸引人,那樣子 透過文字的包裝,也能去傳遞“真理”的抽象概念 (如上上篇文【
Thumbnail
這幾個月得出了: 『一切生成的最初 #本質, 是“#體驗” 、也是“#願力 ”, 更是 #相輔相成。』 因而做了一些表象&本質上的詮釋 萬物皆有框架、而框架如同一種「包裝」 就像透過行銷的包裝,去吸引人,那樣子 透過文字的包裝,也能去傳遞“真理”的抽象概念 (如上上篇文【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感受、心智與意識之間關係的科學證據
Thumbnail
果然像當初關注通靈的時候一樣吧,必須一次次回來檢視自己的意圖與初衷...我想連結他們,是為了什麼?我是否清楚自己需為此付出什麼、承擔什麼?如果有時我連自己和生活都顧不好...那注意力轉向另一個世界,是一種逃避嗎?
Thumbnail
果然像當初關注通靈的時候一樣吧,必須一次次回來檢視自己的意圖與初衷...我想連結他們,是為了什麼?我是否清楚自己需為此付出什麼、承擔什麼?如果有時我連自己和生活都顧不好...那注意力轉向另一個世界,是一種逃避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