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大學生活好像永遠都在「顧得了這個,就顧不了那個」的輪迴裡?
經過了一年的大學生活,我想來聊聊:「大學生活三選二」。
▸ 什麼是「三選二」?
所謂「大學三選二」的說法,就是說:在課業、打工、社交這三件事情中,我們通常只能同時顧好兩個,第三個就會默默被犧牲掉。
一開始我還不太相信,心想:「時間安排一下應該可以吧?」
結果實際走進大學後才發現──欸,這是真的耶。 尤其像期中期末、活動季、報告季,每天行程一排開,光是喘口氣都嫌奢侈,更別說「三個都兼顧」。
▸ 我的選擇「學習+打工」
目前的我,是屬於「學習+打工」型的人。
我還蠻在意成績的,不一定要超強,但至少不想讓自己被當掉或跟不上進度;另一方面,家裡沒辦法幫我分擔,我也不想一直倚靠家裡,所以打工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但這樣安排下來,社交就很自然地被擠到後面。
朋友們相約吃飯、唱歌、出去走走,我常常只能說:「我那天要打工欸~」然後再心虛地補一句「下次一定!」但現實裡的「下次」,往往拖到很久以後。
曾經我也因此自責過,懷疑自己是不是越來越邊緣。
但後來我慢慢理解,其實我不是不重視朋友──而是我選擇了把精力集中在我當下覺得最重要的事上。
社交變成比較低頻的模式,但只要還有能夠真誠分享的對象,這樣的關係也是有力量的。
▸ 每個人的選擇都值得被理解
有些朋友選擇「打工+社交」,課業壓力可能就比較小;
也有朋友是「學習+社交」,他們暫時不打工,專注在課堂與活動中。
以前我會拿別人的選擇來懷疑自己──「我是不是太廢?太安逸?」
但現在我比較能理解,每個人的生活背景、體力狀態、生活重心都不同,沒有誰的安排比較好或比較對。
這些選擇都沒有標準答案,重點是找到你可以撐得住的節奏,不會太累、不會太空虛,那就夠了。
我是糯米糰子,謝謝你看到這裡。
如果喜歡這篇,歡迎在底下留言,讓我們一起聊聊生活裡的那些小小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