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隔離病房,不是你在電視上看到的那種,要穿無塵衣才能進入,而實際是一間單人病房,然後有控管,物品帶進去是不能帶出來的,所以護士小姐的醫療車是禁止進入,萬一真的受感染,可能醫療車到哪,哪邊就會感染。他的等級不像特等病房一樣(特等病房有電視、冰箱、書桌),但至少不會吵到其他病患。
或許是主治醫師-李克釗醫師給予父親最後的仁慈,因為在加護病房我們已經簽屬放棄ICU緊急治療,同時也簽屬安寧病房的同意書,但李醫師對父親還是不離不棄,雖然菌血症對李醫師而言不是專業領域,就李醫師對父親做最後一分的努力。(父親歷經加護病房的生死大關,氣力已經不敵剛進醫院時的活潑亂動)
進入隔離病房的第一天早上,是由潘槿衿護理師對父親做第一次的清創,先別指責其他護理師,因為人性,一樣都是工作賺錢,有人覺得得過且過就好,有人覺得看不下去,當然看不下去會比較辛苦,病患的人數就這麼多,沒有因為你的仁慈善良就有人幫你分攤工作量。主要是父親在加護病房的傷口已經有段時間沒有處理而漸漸潰爛,潘護理師看不下去就花了兩個小時清創,閒聊時說著:光一個病患就處理兩個小時,還有其他病患等著處理,如果處理不完就報加班,總是可以處理完成的。換作是你你會怎麼想?你會因為病患犧牲假日休息時間,還得報加班處理?總之這都是人性的考驗,願意做的就是人性多一分純粹,不願意做的頂多就是遵從人性,沒有對錯,但我還是得感謝潘護理師的一分純粹,讓父親身體能夠輕鬆一點。像父親進加護病房後的照護如果沒有聘請看護,我想父親到離世後都會被護理師埋怨,畢竟台灣醫療體制已經崩壞,護理師低薪,大量離職下的結果就是加重工作量,我常將心比心的問:換成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如果你的孩子是護理師你會給甚麼建議?換成你是病患,你想不想接受最妥善的照護?這永遠就是一個二元悖論的問題。在父親最後的時光,我們聘請看護,誰知道看護可能忍受不住獨居隔離病房的痛苦,又或是看不慣護士對待父親的輕率,因為我們都沒看見,所以無法斷定誰對誰錯,最後還是回歸母親繼續照顧(父親是喑啞人士,所以無法與看護做任何的互動,且獨居隔離病房,人不會瘋掉才怪)。
感謝謝佳玲護理師的提醒,由我母親繼續接管照顧下,父親面容恢復的光澤,甚至是精神也漸漸開始恢復。其實這段時間已經是父親迴光返照的時間,由我母親繼續接手的隔天,就是父親第三次病危通知前。父親幾乎在心肺器官漸漸衰竭下,進入第二次與第三次病危通知的五天,基本上你看不到他有甚麼痛苦,但就因為父親是喑啞人士,只要他不合意的問題,他一律不回答,只有最後一段話,他交接的非常清楚,不久就進入第三次病危通知,之後他改用氧氣罩,再也沒有講話,只剩點頭、搖頭、揮手的表達方式。
父親生肖屬馬,你要叫他躺在床上他會受不了,他的腳都一直不安分想翻跨病床的護欄;不知道是不是家族遺傳,奶奶的皮膚到九十幾歲離世前都很滑嫩、皮薄,還是父親注射藥物,整個皮膚薄的不得了,一不小心翻床就有可能破皮流血,而晚上睡覺時都喜歡跨病床護欄,搞得每天早上都有一片大傷口,護理長看不下去,只好找尋橡膠護墊,圍著父親一圈,感謝護理長的用心。
父親後期照顧,護理師都是輪調方式照護,假如今天中班是甲位護理師照顧,隔兩天中班就是乙位護理師照顧,為了就是讓所有護理師都能經驗學習,畢竟到一般隔離病房全程都有用氧氣供氧,還要幫病患抽痰,尤其是帥氣的南丁格爾,抽痰技術一流,期望你的技術能夠幫助更多這類病患,讓他們身子能夠更舒服。
在父親第三次病危通知後,我下班都會直接去醫院吃晚餐陪伴父親,當然也看看護理師的照護,我只有一個建議,因為有些護理師在先天的限制下,勾掛點滴瓶都特別的吃力,甚至我還看到護理師踩著點滴腳架才能勾掛點滴瓶,雖然點滴腳架有止滑踏板,但也別表演特技,建議醫院別把點滴放置在超人的高度,畢竟人生父母養,每個人都有先天的限制,人家都來醫院成為護理師願做活菩薩,醫院也別考驗特定護理師,讓他們每天都可以安心工作,快樂下班。
感謝高雄長庚醫學大樓6B的醫護團隊,你們的努力我無法實質的幫助,只好寫篇文章感謝各位;再次李克釗主治醫師的不離不棄,每天一早專程探望我父親,雖然我知道治療菌血症不是你的專業領域,但你的心意我收到了,感謝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