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者街舞團的創辦人田晉瑜(哈利),正是這樣一位從零起步,靠著熱情與堅持,從嘉義的一個中正公園起步,走向國際舞台的實踐者。
當年他迷上街舞,起初只是為了追求一位喜歡跳舞的女孩。沒想到這分初心,竟為他開啟了人生另一扇門。他的家庭背景是補教業,父母經營連鎖補習班,對課業成績非常重視。對於哈利用跳舞作為人生目標,家人無法理解,更不可能支持。但他沒有因此退縮,反而立志要靠實力證明,跳舞也能跳出未來。
哈利在2010年創立「築夢者」舞團,起初僅是在嘉義中正公園無師自通、風吹日曬地練舞。沒有場地、沒有資源、更沒有收入。他回憶,那些年「只有失敗陪著我」,但也正是那些懷疑與壓力,讓他培養出異於常人的心智與韌性。
創業從來不是一場單打獨鬥的冒險,而是一場對「人心」的理解與溝通。
哈利清楚知道,帶領團隊不只是跳得好,而是能不能建立一個信念、一個共識。他用自己的薪水支撐團員生活,讓大家能留下來一起打拚。從最初兩人,到如今有規模的舞蹈教室與國際賽事的舞台,他一步一步地把「街舞」從興趣,變成了可以改變人生的職志。
但這條路也讓他意識到,光有技術與冠軍是不夠的。「冠軍只能養活我一個人,但我希望整個團隊都能活得好。」於是他決定從舞蹈文化出發,踏上創業之路,建立品牌、經營學校、拓展影響力。他強調,「街舞本身是中性的,就像水一樣,看你怎麼運用。」他希望透過街舞,讓更多年輕人找到努力的方向與信念。
築夢者如今不只在南部、北部設有教室,學生年齡層從五歲到成年不等。他希望街舞能作為一種教育載體,讓學習不只是知識的積累,更是人格的養成。每一次的練舞、每一次的跌倒與再站起,都是一種堅持夢想的修行。
他也提到創業過程中,內心最大的挑戰並非來自環境,而是自我懷疑與孤獨。
創業初期,不被理解、不被看見,甚至家人也認為他「只是愛玩」,他只能選擇沉默,讓時間與成果為自己發聲。直到逐夢者獲得國際賽事冠軍、與大型企業合作、學生人數穩定成長,父母才逐漸理解這條路的價值。
哈利也把佛教與孔子的故事當作創業靈感。他從佛祖「割肉餵鷹」的精神中體會到:領導者的高度來自於願意為團隊承擔、為理念犧牲。他說:「創業是修行,苦難是考驗,撐過了,就成了歷練;撐不過,就成了劫。」
如今的哈利,已不再只是為自己跳舞,而是希望透過築夢者這個品牌,創造更多年輕人的舞台。他相信,只要你願意付出、願意堅持,每個人都有可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不平凡。
這段從街頭開始的創業歷程,是一個年輕人如何用「不設限」的態度,翻轉命運、創造影響力的故事。
築夢者,是舞團的名字,更是一種信仰。
❤️更精釆完整的內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