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當你不停尋找「該怎麼辦」的答案時...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面對一個重大抉擇,內心充滿矛盾與不安,你開始找朋友討論、在網路上查資料,甚至會去廟裡拜拜求籤、問塔羅或算命,只為了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但奇怪的是,儘管你已經收集了一堆建議,心裡不但沒有安定下來,反而更亂了。
而在於你還沒準備好,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1. 你是否曾反覆問別人該怎麼做,卻依然不安?
一個月前,阿宗剛離職...
每天醒來就是不斷滑著人力銀行上的職缺,不想繼續做同樣類型的工作,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
於是他開始找朋友聊,
問 A:「你覺得我該轉職嗎?」
問 B:「我去讀職訓學一技之長呢?」
甚至問 C:「如果是你,會怎麼選?」
每個人都給了不同的回覆,這讓阿宗覺得更迷惘了。
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反問他一句:「那你自己想要做什麼呢?」
阿宗愣住了,此時他才驚覺「對耶!我想要做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知道該怎麼選,而是害怕選錯。
一心想找尋「別人說可以」的方向,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
卻忘了自己是否真的願意走那條路。
我們是不是,把決定權交給別人,
就能在失敗時,說服自己「是他們叫我這樣做的」?
這種來自他人的「安全感」,或許短暫迷人,
但我們的內心深處知道,那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因此也感受不到真正的快樂與安心。
2. 外部建議無法替代內在的選擇,唯有自己負責,才能安心前行
建議,從來都只是參考。
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經驗與價值觀來說話,建議不是錯的,但也未必適合你。
人生的路就像穿鞋子,別人穿起來舒服,不代表你穿上也合腳。
重點不在於誰說得對,而是你能否坦誠地面對內心的聲音。
當你能清楚感受到「這是我做出的決定,不論結果好壞,我都願意承擔」,
那一刻,焦慮才會慢慢散去,因為你從依賴外界,回到依靠自己。
3. 聽聽他人,但更要傾聽自己
你可以聽聽朋友的建議、看看網路的經驗分享,
但人生的方向盤,始終握在你自己的手裡。
別人的意見是風,能溫柔的提醒你,但不能決定你航向哪裡。
很多時候,我們對「答案」的渴望,來自於對未來的恐懼。
但人生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而是要在充滿修正、探索與嘗試的路上,一步一步向前走。
總結:別人的意見不是答案,你的選擇才是
當你越想聽見「正確答案」,其實越該停下來,
問問自己:「我真的願意讓別人替我決定嗎?」
人的想法很有趣,當事情是由他人決定,最後結果不如預期時,會下意識的卸責,甚至後悔,心裡可能會想「早知道就不要聽他的,也不會變成這樣了。」
但如果事情是由自己決定,無論結果是好是壞,反而更能坦然接受。
因為你知道,這是自己選的,要為自己負責,也因此,才會更靠近真正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