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你真的需要別人的建議嗎?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前言:當你不停尋找「該怎麼辦」的答案時...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面對一個重大抉擇,內心充滿矛盾與不安,你開始找朋友討論、在網路上查資料,甚至會去廟裡拜拜求籤、問塔羅或算命,只為了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但奇怪的是,儘管你已經收集了一堆建議,心裡不但沒有安定下來,反而更亂了。

也許,問題不在於你問了誰,
而在於你還沒準備好,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1. 你是否曾反覆問別人該怎麼做,卻依然不安?

一個月前,阿宗剛離職...
每天醒來就是不斷滑著人力銀行上的職缺,不想繼續做同樣類型的工作,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

於是他開始找朋友聊,
問 A:「你覺得我該轉職嗎?」
問 B:「我去讀職訓學一技之長呢?」
甚至問 C:「如果是你,會怎麼選?」
每個人都給了不同的回覆,這讓阿宗覺得更迷惘了。

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反問他一句:「那你自己想要做什麼呢?」
阿宗愣住了,此時他才驚覺「對耶!我想要做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知道該怎麼選,而是害怕選錯。

一心想找尋「別人說可以」的方向,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
卻忘了自己是否真的願意走那條路。

我們是不是,把決定權交給別人,
就能在失敗時,說服自己「是他們叫我這樣做的」?

這種來自他人的「安全感」,或許短暫迷人,
但我們的內心深處知道,那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因此也感受不到真正的快樂與安心。



2. 外部建議無法替代內在的選擇,唯有自己負責,才能安心前行

建議,從來都只是參考。

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經驗與價值觀來說話,建議不是錯的,但也未必適合你。
人生的路就像穿鞋子,別人穿起來舒服,不代表你穿上也合腳。

重點不在於誰說得對,而是你能否坦誠地面對內心的聲音。

當你能清楚感受到「這是我做出的決定,不論結果好壞,我都願意承擔」,
那一刻,焦慮才會慢慢散去,因為你從依賴外界,回到依靠自己



3. 聽聽他人,但更要傾聽自己

你可以聽聽朋友的建議、看看網路的經驗分享,
但人生的方向盤,始終握在你自己的手裡。
別人的意見是風,能溫柔的提醒你,但不能決定你航向哪裡。

很多時候,我們對「答案」的渴望,來自於對未來的恐懼

但人生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而是要在充滿修正、探索與嘗試的路上,一步一步向前走。



總結:別人的意見不是答案,你的選擇才是

當你越想聽見「正確答案」,其實越該停下來,
問問自己:「我真的願意讓別人替我決定嗎?」

人的想法很有趣,當事情是由他人決定,最後結果不如預期時,會下意識的卸責,甚至後悔,心裡可能會想「早知道就不要聽他的,也不會變成這樣了。」

但如果事情是由自己決定,無論結果是好是壞,反而更能坦然接受。
因為你知道,這是自己選的,要為自己負責,也因此,才會更靠近真正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現實之外 · 故事之中
30會員
80內容數
夜深了,你還醒著嗎? 這裡沒有喧囂,只有一些字句,想陪你走過那些無人知曉的時刻。 如果這裡能給你一點點勇氣、一點點溫暖, 那就好像天快亮了,風也變柔了。 願這裡的文字,成為你夜晚的光,也成為你明天的方向。
2025/06/29
當我們過度執著「應該」,人生也會逐漸被困住:他應該回覆我、我應該更努力、事情應該不會這樣...但這些念頭,其實多半來自內心的期待與控制慾。一旦現實無法配合,我們就容易焦慮與受傷。學會轉念與安頓內在,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真正的自由,不是掌控他人,而是理解自己。
2025/06/29
當我們過度執著「應該」,人生也會逐漸被困住:他應該回覆我、我應該更努力、事情應該不會這樣...但這些念頭,其實多半來自內心的期待與控制慾。一旦現實無法配合,我們就容易焦慮與受傷。學會轉念與安頓內在,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真正的自由,不是掌控他人,而是理解自己。
2025/06/25
我們常在日常裡習慣壓抑情緒、扮演角色,卻漸漸遺忘了自己的模樣。 這篇文章引導你從「感覺到什麼」開始,練習覺察情緒、理解需求,並勇敢表達內心真實。 做自己不是任性,而是一種細膩的自我照顧。 當我們願意回到自己,才能在生活中感到安心與完整,找回那份被理解的歸屬感。
2025/06/25
我們常在日常裡習慣壓抑情緒、扮演角色,卻漸漸遺忘了自己的模樣。 這篇文章引導你從「感覺到什麼」開始,練習覺察情緒、理解需求,並勇敢表達內心真實。 做自己不是任性,而是一種細膩的自我照顧。 當我們願意回到自己,才能在生活中感到安心與完整,找回那份被理解的歸屬感。
2025/06/17
當我們全力以赴時,真的有把力氣用在對的地方嗎? 有時候,事情之所以讓人疲憊,不是因為它難,而是我們用錯了方式。 排滿行程不代表充實,事事親力親為也不等於負責任, 真正重要的事,不該拼命完成,而該有意識地「留力」, 選擇高效的做法、適時放下舊模式,才能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最值得的地方。
2025/06/17
當我們全力以赴時,真的有把力氣用在對的地方嗎? 有時候,事情之所以讓人疲憊,不是因為它難,而是我們用錯了方式。 排滿行程不代表充實,事事親力親為也不等於負責任, 真正重要的事,不該拼命完成,而該有意識地「留力」, 選擇高效的做法、適時放下舊模式,才能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最值得的地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個人公開分享的想法與意見都是寶貴的,我們可以從每個人的想法與做法上學習到很多,但不要讓你自己成為一個按照他人標準答案生活的人,不要害怕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自己做決定、不要害怕自己做的決定不是最好的。
Thumbnail
每個人公開分享的想法與意見都是寶貴的,我們可以從每個人的想法與做法上學習到很多,但不要讓你自己成為一個按照他人標準答案生活的人,不要害怕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自己做決定、不要害怕自己做的決定不是最好的。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人生中總是充滿選擇 但在選擇地當下又是充滿著疑惑 來吧~想想你的是非題,看看下圖有沒有喜歡的 (特別提醒一句,沒有感覺不需要硬選)
Thumbnail
人生中總是充滿選擇 但在選擇地當下又是充滿著疑惑 來吧~想想你的是非題,看看下圖有沒有喜歡的 (特別提醒一句,沒有感覺不需要硬選)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各種不同的思維,讓生活中有各種可能。 從不同的思維去思考自己為何這麼想,也是一種更認識自己的方式,當知道為何有這樣的思維與行為的時候,也是一種對自己的確認。 我們都有自己的選擇,也無需用力去影響他人,尊重每個選擇,也讓自己的心保持開放的態度,接納。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各種不同的思維,讓生活中有各種可能。 從不同的思維去思考自己為何這麼想,也是一種更認識自己的方式,當知道為何有這樣的思維與行為的時候,也是一種對自己的確認。 我們都有自己的選擇,也無需用力去影響他人,尊重每個選擇,也讓自己的心保持開放的態度,接納。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在聽取意見時,不需要聽進每個人的想法。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意見,需要一些經驗來分辨哪些是真正有幫助的。
Thumbnail
在聽取意見時,不需要聽進每個人的想法。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意見,需要一些經驗來分辨哪些是真正有幫助的。
Thumbnail
如果,你正因為找不到人生志業而焦急不安,那你或許能從這篇文章獲得一點撫慰; 如果,你正在找尋方向的途中,看到幾個「好像不錯啦」的選項,又有點遲疑,那你更該看看這篇文章再想想。
Thumbnail
如果,你正因為找不到人生志業而焦急不安,那你或許能從這篇文章獲得一點撫慰; 如果,你正在找尋方向的途中,看到幾個「好像不錯啦」的選項,又有點遲疑,那你更該看看這篇文章再想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