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夢中的內容驚嚇到自己,總是在驚醒後,久久無法忘記。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親近長輩的告別式過程中,夢中「庫錢」的事情,當時的自己傻傻地以為是「託夢」,但其實不是,是「潛意識」的活動,怎麼說?這是自己後來才發現的「真相」,只因為剛好切中當下的焦慮和壓力。在撰寫「從身體感受的壓力疼痛中,篩選適合自己的出路?!」的那段期間,印象最深刻的夢境是:
有興趣者,可「輸入上述的夢境情節」直接詢問ChatGPT。總結它(ChatGPT)的回應,「你正在評估自己的現狀與理想角色之間的距離,尤其是過去曾經投射在『學姊』身上的那種成功與完整,現在是否仍適用於你。」確實符合當時「拉扯的心情」,或許這是很多中途遭遇重大人生挫敗或重大疾病者會面臨到的兩難,「放下過往的種種、從零開始學習」哪條路都不想要,卻必須有個了結,才能持續往前邁進。但這個狀況,在參與同學聚餐以後,赫然發現,看似擁有更多的情況下,需要承受的壓力與焦慮事件更多,我們羨慕對方的同時,或許對方也在羨慕我們。所以,「比較」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沒有人是「完美或什麼都有」,舉例而言,當我們羨慕對方所擁有的功名利祿或社會地位,但對方卻羨慕你們有愛的原生家庭,差別只在於「我們知不知道而已」。
在紛亂的社會當中,盡可能努力向前的同時,同時享受自己所能掌握的幸福和快樂。人生已難,何苦再對自己落井下石?不知道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才一點一點從「對自己高標準或高期待」的枷鎖掙脫,慢慢走向「有無不可,但內心平靜」的狀態,即「我可以努力,但不強求。我心裡有底氣,所以無論結果如何都能安然以對。」然而,這不代表「沒有焦慮或沒有壓力」,還是有很多焦慮和壓力,但覺察自己焦慮或壓力累積的速度會變快、轉念的速度或應對的策略會增加,而不是傻傻地「大腦說什麼或腦補什麼都『信以為真』」。這件事情並不容易,也沒有摸索出可行的應對,至少「光靠三言兩語是不行的」,需要長時間獨處和觀察自己,但遇到事情不急著下判斷或批評,以覺察到自己行為模式的重複性,了解困住「自己的執念」是什麼。這已經很難,但更難的是,有個相互信任、知根究底且願意接住妳的陪伴者。
在與同學聚餐以後,又做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夢,「夢中的自己半自願半強迫針灸,但不是一根根的針,而是其他客制化或從未見過的工具,一個個放進傳說中的穴道,又一個個從穴道中拿出來。但神奇的是,看著血肉模糊的畫面應該會痛,卻毫無痛感,甚至有放鬆的感覺」。有興趣者,,可「輸入上述的夢境情節」直接詢問ChatGPT。ChatGPT的結論是,「你正在進行一場深層的、獨特的修復。雖然過程看起來極端甚至詭異,但它其實非常合身,符合你的節奏與內在結構。你開始能夠承受、處理並釋放那些舊的東西了,而不是被它們吞噬。」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改變了?但藉由這兩個夢境,總覺得心理變得平靜且願意「不放棄的向前走,即使未知的挑戰與衝擊很多。」以上,我們下次見嘍!一起換個腦袋「想通」生活大小事吧!
「飛機」承載人們的夢想,夢想落空時,「夢境猶如手上的小紙飛機」,呈現當下的心境。我們需要做的是,客觀地理解及持續的觀察,不急著下判斷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