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術養生與體態調整的討論中,「撐筋拔骨」是一個頻繁被提及的概念,常被形容為一種能找回身體原始運動模式、穩定骨架、回歸正常生理角度,進而達到身心靈平衡的玄妙之法。這個詞聽起來高深莫測,似乎蘊含著東方哲學的智慧。然而,我認為我們需要將其從神秘的「話術」中剝離,以現代的功能解剖學和運動科學視角,務實地解析其背後的原理與實踐。

「撐筋拔骨」所追求的目標是值得肯定的:改善身體柔韌性、增加關節活動度、優化骨架排列和體態,這確實是武術訓練和日常養生所必需的。但其描述方式往往過於抽象,甚至帶有誤導性。實際上,這些目標可以通過科學的伸展與體態調整方法來實現,無需過度神秘化。
從功能解剖學來看:「撐筋」的科學解釋: 所謂的「筋」,在現代醫學中主要指肌腱、韌帶和筋膜。這些結締組織負責連接骨骼、肌肉,並參與力量的傳導和關節的穩定。伸展運動的本質,是透過適度的牽拉來增加這些組織的彈性和長度,從而提高身體的柔韌性、改善關節活動範圍,並幫助肌肉放鬆。有效的伸展練習包括:
- 靜態伸展: 溫和地將肌肉拉長到一定程度並保持。
- 動態伸展: 透過身體活動來增加關節活動度,為運動做準備。
- 筋膜放鬆: 運用泡沫軸、筋膜球等工具,針對緊繃的筋膜進行按壓和滾動,釋放深層張力。
「拔骨」的務實理解: 「拔骨」並非將骨頭真正「拔高」或使其脫離正常生理位置,而是指通過身體拉伸對抗,在關節處創造一種「空間感」或「牽引力」。這有助於:
- 改善關節對位: 透過肌肉平衡放鬆收縮,使關節回到最佳生物力學位置,減少壓迫摩擦。
- 提升脊柱延展性: 透過意識引導和肌肉力量,讓脊柱各節之間產生向上或向外延展感,改善脊柱自然曲度,使其更具彈性。
- 建立正確體態: 當筋膜和肌肉的張力趨於平衡,骨骼才能更好地承重排列,形成穩定高效的身體結構。
至於「身心靈平衡」,這確實是身體活動能帶來的益處,但其機制並非簡單神秘力量。當身體透過伸展和運動而放鬆時:
- 生理層面: 體內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會降低,內啡肽等快樂荷爾蒙會釋放,自然會帶來身體上的輕鬆感和愉悅感。
- 心理層面: 專注於身體感受和呼吸,有助於轉移對焦慮的注意力,促進心緒平靜。長期身體訓練也能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
我的結論是,我們應當務實科學地看待「撐筋拔骨」這類概念。它所指的改善身體柔韌性、關節活動度與體態的目標是正確的,但實現這些目標的途徑,應當是基於對人體結構和運動原理的瞭解,並結合科學化、系統化的訓練方法。拋棄那些看似高深卻模糊不清的「話術」,專注於實際身體運用、力學原理和訓練實效,才能真正讓我們的身體恢復最佳狀態,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平衡。以上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