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段時間,我的身體總是在提醒我——它還沒準備好。
一發癢、一起疹子,就像內在的警報器響起,叫人立刻停下來。只要碰到炸的、辣的、海鮮、芒果、花生、酒、甜點…… 那些曾經讓我心動的味道,一口就能讓我癢上一整晚,像無數隻螞蟻在皮膚底下鑽來鑽去。
起初,我什麼都不敢吃。
連最單純的水煮雞肉和青菜,都要反覆確認成分。 外出聚餐不再是期待,而是一場緊張的冒險。
當別人說「這個超好吃!」我只能笑笑地看著,然後低頭,喝一口白開水。
那三年多的日子,我不只是戒口,
更像是和身體一起,重新學會謹慎。
我們一起變得節制、變得慢、變得小心翼翼。
最嚴重的時候,甚至覺得:連呼吸都在試探世界,是不是太刺激了。
後來,不知道是從哪一天開始,癢感不再常來敲門。
我試著吃一口小辣,沒事; 再試一口以前不敢碰的甜點,也沒事。
身體,好像慢慢穩了。
但奇怪的是,那些曾經讓我魂牽夢縈的味道,
如今再入口,竟覺得也不過如此。
我一時之間說不清,那是感動,還是空虛。
是我終於恢復正常了? 還是,我已經不再依賴這些刺激?
也許,真正改變的,不只是體質,而是心境。
我發現自己不再靠「吃什麼」來獲得滿足,
而是從「不被折磨」、「不用提心吊膽」的狀態中,
感受到一種久違的安定。
那種穩定的自己,原來比什麼都珍貴。
比甜的、辣的、香的還珍貴—— 因為這是我走過的痛,教我珍惜的。
健康的身體,是再多財富和醫藥都換不來的。
而能與身體和平相處,是我人生最深刻的學習之一。

🕊️ 留給大家的一段話:
也許,我們都曾經為了某種「不能」而感到挫折,
但那些看似受限的時刻,也可能正是在教我們,如何更溫柔地對待自己。
你呢? 你是否也曾在某段身體不適或心理低潮裡,慢慢學會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