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記錄了耶穌受難前夜的核心事件──設立聖餐、在客西馬尼的掙扎、門徒的失敗與耶穌的被捕。這是一章極其莊嚴的經文,不僅敘述歷史,更揭示信仰的根基與人性的真實。耶穌在面對苦難時的堅定、溫柔與順服,成為信徒在軟弱中倚靠的榜樣與力量。 一、陰謀與預備:出賣者與逾越節的安排(路22:1–13) 宗教領袖「想法子要怎樣殺害耶穌」(22:2),這不是出於真理的熱心,而是出於害怕民眾。撒但進入了猶大的心(22:3),他便與祭司長商議,願意出賣耶穌(22:4–6)。 耶穌則吩咐彼得與約翰預備逾越節筵席(22:7–13),這不是逃避,而是照著神的時間表,邁向十架。祂明知猶大的背叛、門徒的軟弱,仍選擇順服,預備救恩的最後一程。 屬靈反思:信徒也可能如猶大那樣,在人前跟隨主,實際卻為己圖利。耶穌對神的順服提醒我們:即便前路艱難,也當信靠神的主權,忠心完成託付。 二、設立聖餐:為你們捨的身體(路22:14–23) 耶穌與門徒同席,說:「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22:15)祂拿起餅、杯說:「這是我的身體……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22:19–20) 聖餐是主為門徒所設,提醒我們常常記念祂的犧牲。這不是儀式性的重複,而是呼應一個真理──我們與主的關係是建立在祂的身體與寶血之上。 耶穌也預告:「賣我之人的手與我一同在桌子上。」(22:21)表明祂對猶大的出賣並非不知,卻仍然給他機會悔改。 屬靈反思:我們領受聖餐,是僅止於儀式,還是真實思想主的愛與十架的代價?我們是否看重這「為你們捨」的身體,並活出與福音相稱的生命? 三、門徒的誤解與主的提醒(路22:24–34) 門徒在此刻仍爭論誰為大(22:24),耶穌指出:「你們中間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22:26) 祂不是責備,而是教導:「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22:27)並應許忠心者將來要在神的國中與祂同坐席(22:30)。 耶穌也預言彼得三次不認祂:「撒但想要得著你們……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22:31–32)彼得雖自信堅定,卻終將軟弱。 屬靈反思:我們是否也如門徒一般,在危機來臨時仍在追求地位?主不是要我們爭首位,而是學祂謙卑服事。當我們信心動搖時,是否記得主為我們祈求,使我們可以回轉堅固人? 四、客西馬尼的掙扎與順服(路22:39–46) 耶穌往橄欖山禱告,對門徒說:「你們要禱告,免得入了迷惑。」(22:40)祂自己則「跪下禱告」,說:「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22:42) 這是一場真實的屬靈爭戰。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如大血點滴在地上」(22:44)。祂不是不願受苦,而是在極大痛苦中仍選擇順服:「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屬靈反思:我們如何面對神旨意中那「不能免的杯」?主在最深的痛苦中選擇順服,是我們在苦難中仰望的典範。真正的信心,是願意說:「成就你的旨意。」 五、被賣、被捕與審問(路22:47–71) 猶大帶兵丁來,假意親嘴出賣耶穌。門徒中有人動刀,但耶穌制止,並醫治受傷者(22:50–51)。這不是軟弱,而是祂堅定不使用血氣的方式成全神的計劃。 彼得跟在後面,卻在火爐邊三次不認主(22:57–60)。當雞叫,耶穌轉身看彼得(22:61),彼得便痛哭出去──這一眼,是提醒、是赦免,也是呼喚悔改。 耶穌被戲弄、鞭打、審問,卻堅定地說:「從今以後,人子要坐在神全能者的右邊。」(22:69)面對控告,祂沒有辯解,卻清楚見證自己的身份。 屬靈反思:當世界敵對基督時,我們是否仍勇敢承認主?我們是否像彼得一樣,在試探中跌倒,但也能悔改、重新站起?主不是只看我們的成功,而是看我們是否願意回轉。 十架之路,是榮耀與順服之道 第二十二章是一章深具張力與情感的經文──有聖餐的設立,有背叛的暗流,有禱告的掙扎,有失敗的痛哭,有審問的壓力,但貫穿始終的,是主的順服與慈愛。 -祂明知被賣,仍與門徒一同吃飯; -祂明知苦杯,仍選擇順服父神的旨意; -祂明知門徒將跌倒,仍為他們祈求與恢復; -祂明知審問虛假,仍堅守真理的見證。 願我們效法主,不懼前路、不逃掙扎,乃是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在十架道路上,持守信心,忠心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