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與朋友對談開放式關係,正是因為其中一位朋友在開放式關係的過程中努力,他像我們訴說了許多他的煩惱、慾望、不知所措,是非常錯綜複雜的人性道德大亂鬥。
那時我好像是為了瞭解開放式關係,閱讀了一本書《道德浪女:多重關係、開放關係與其他冒險的實用指南》,我那時看完覺得滿好看的,也想說有機會應該要重看,但我目前完全沒有重翻的想法了,而且老實說,現在的我有99%的內容已經都不記得了,只記得一件事:「就是在開放式關係中需要誠實」,我大概就印象舉例:假如你跟你的伴侶正在進行開放式關係,而今天你認識了一位有好感的對象,你想試著跟他約出來互動,那你需要誠實地跟你的伴侶交代你想做什麼、你要做什麼、你可能會做什麼。
所以在談話中,我出現了想使人信服的心,開始像本行走的教科書,可是我一點說服力都沒有,其他朋友也完全無法苟同。而他們一致認為彼此之間談好一種相對的誠實條件即可,因為人不可能做到百分百誠實,所以我分享的「在開放式關係中需要誠實」簡直就只是開放式關係中的烏托邦,而烏托邦是不可能存在的,那刻我終於閉嘴,開始反思自己,這個過程想教會我什麼?
我發現從閱讀相關書籍得來的教條,沒有內化轉化成自己的信念的話,說出來的話語也只是空洞的,根本無法令人信服尊崇,而令人信服尊崇其實也不是重點,而是當站在一個制高點講話時,說出來的話根本搔不到癢處,無法解決任何問題,只是在唱高調,有夠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