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沒有退路,而是你一直沒想過,其實你早就站在一張滿是機會的網絡上。」 ——一位曾在展場設計公司耕耘14年的設計師
他離開了一個待了14年的地方。
不是因為能力不夠,也不是表現不佳,而是疫情之後,公司結束營業。他可靠、誠實、細膩又負責,是老闆每年主動幫他加薪、同事交付困難專案都會放心的那種人。但公司關門,一切終止。他才真正意識到,如果你的價值沒人看見,再多年的努力都可能歸零。
不是沒門路,是你根本沒主動去敲門
後來他去做賣場銷售人員2年。他從一個善於跟客戶溝通設計概念的人,變成要讓客人當場掏錢下單的銷售人員。
他卡在締結訂單階段。
不是不會講話,是講不出決斷力。
心裡總是有個關卡:我覺得產品不錯,但我不敢太強硬推你買。
溝通力不是嘴巴利,是你說出來的話,能讓對方信任你、願意行動。那不是話術,是底氣。
你不是沒有資源,是你把它藏在了角落
我們一起做了3C資源盤點。他才發現,自己其實有三個本事:
誠信與責任感:客戶信任他、同事依賴他
實戰經驗與整合能力:從提案到執行,環環相扣
人脈網絡:廠商、工班、客戶——他一通電話就能動起來
但問題是,這些資源他從沒當成資產去經營。客戶回頭找他,他只覺得是「朋友相挺」;同事要合作,他也只是「幫個忙」。
事實上,那些信任、那些「隨時找得到你」的連結,才是職涯最有價值的保障。
職場從來不是靠學歷,而是靠誰記得你能解決問題
他提到想轉換到一個完全不相關的領域。我聽了他的想法,沉默了一下,然後說:
「不是你不能選新路,而是你不能假裝過去十幾年沒發生過。」
你可以換跑道,但你得帶著自己已經擁有的工具上場。
否則那些你累積出來的信任、人脈、資源,只會悄悄蒸發。
什麼叫「經營人脈」?不是滑手機關心近況,而是讓別人知道你現在能幫上什麼忙
我請他做一件事:
打開過去合作的上下游名單,去瀏覽那些公司現在有沒有需要有整合能力、懂提案、也懂落地的人。不是要他去投履歷,而是要他先找到誰可能需要他、誰能看得懂他價值。
因為職涯不是排隊等面試,而是讓市場記得你還在這裡,還很有用。
你不是沒人脈,是你沒把人脈當資源
你會驚訝,有多少人喊著沒機會,卻從不主動讓自己出現在機會面前。
你不是沒有底子,而是太習慣把努力藏起來;
你不是沒人脈,而是你從沒當它是一種可以運用的價值。
人脈不是電話簿,是人家願不願意在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你。
所以,如果你問我: 這位朋友該怎麼走下一步?
我會說:
放下從零開始的幻想,拿回你早就握在手裡的實力;
把人脈,變現成下一個舞台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