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帶著三位夥伴進行<3C職場資源盤點—core, capability, connection>的線上練習。一個小時結束,我準時下線,理所當然地以為一切告一段落,轉身去做別的事了。
沒想到過了5分鐘左右,他們主動追加了另一個小時的線上會議,呼喚我回去參加。我覺得有趣,所以趕快放下手邊的事,又回去參加會議了。
我問:「你們怎麼還在?」他們說:「好像還沒完成。」
我問:「那你們接下來要做什麼?需要我回來跟你們一起做什麼?」
.....沉默了。
這時我才發現:雖然每個人都對自己目前的職場資源做了盤點,但是好像「還沒完成。」他們想要知道盤點完的下一步,要去哪裡。
資源盤點,其實是在照鏡子
三位夥伴的盤點成果各有亮點:
有人重新認出自己的人脈資源,那些曾經互信合作過的關係,在獨立工作的路上,是寶藏。
有人看清楚自己累積的政府專案經驗,發現自己熟稔的流程與招標規範,在公部門接案圈,是殺手鐧。
還有一位超有意思,他在盤點過程中越寫越清楚,明白自己累積的價值很集中、不分散,終於不再三心二意。
聽起來不錯,對吧?但也有一個鋒利的現象浮出來:
當一個人對目前的工作感到「滿意」,他會在能力(capability)部分寫得很豐富。
但當一個人靠成就感在撐,對當下產生懷疑,他就會傾向把重心寫在核心價值(core)或特質上,能力項目變得空洞。
為什麼?
因為他已經不確定,自己的專業還有沒有價值。那是一種深層的自我懷疑。
盤點的時候,筆寫著寫著,內心其實是在問自己:「我還有什麼職場資源是要被看見的?」
資源從來不是填完表單就有的,而是你敢不敢拿出來用
在職場,老闆是不是你的資源?當然是。
而你,也是老闆的資源。有沒有想過,你們其實是互相的資源?
很多人最怕老闆問那句話:「我可以怎麼幫你?」
你愣住,答不出來。不是因為你不用幫助,而是你沒盤點過自己缺什麼。你不知道要跟老闆要什麼資源。
你不講,老闆怎麼知道他有限的資源要多給你一點?
資源,是你主動拿出來要進行交換的,不能靠別人端給你。
所以,當你說「我想做些什麼」,你真的想清楚了嗎?
我們都該定期問自己:
我盤點完的這些資源,下一步怎麼轉化成價值?
我有哪些資源還沒用,還不敢用?
我要創造什麼結果,才值得讓別人投資我?
既然花了時間做職場資源盤點,藉由填寫表格的過程自我沉澱,來讓自己知道已經累積哪些有用資源,接著就是為自己的下一步,找到此階段適合的舞台。
昨晚在我再次問了 : 你們需要我做什麼時?很高興有人說出,想知道我對他的下一步的建議是什麼?
相信經過這個練習,三位夥伴對於自己的下一步都更了然於胸,並且知道可以從哪裡切入,有方法,有底氣。
藉由帶著他們梳理,讓他們看清楚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很棒的練習。
祝福這三位夥伴,接下來都可順利走向自己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