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電子製造業陷入去庫存與訂單能見度不明的長期陣痛之後,PCB大廠欣興電子的財報正釋放出一連串耐人尋味的訊號。
撰文|合併財報專家|2025年7月
存貨跌價止血,Q1轉折露曙光
根據財報資料,欣興自2024年第二季開始出現劇烈的庫存跌價損失,尤其在2024.Q4單季跌價損失高達新台幣5.13億元,創下全年新高。
但來到2025.Q1,這項數字大幅收斂至新台幣 1.64億元,為過去一年最低水準,意味著存貨價值開始回穩。
從2024.Q4到2025.Q1,跌價損失大減67.9%,顯示市場價格已不再惡化,可能為跌價循環尾聲。
進一步回顧近五季表現:
- 2024.Q1:+51.5百萬元(回升利益)
- 2024.Q2:-3.04億元
- 2024.Q3:-2.08億元
- 2024.Q4:-5.13億元
- 2025.Q1:-1.64億元
這段跌價週期高度對應市場需求滑落與客戶端去庫存期程。若未來數季存貨跌價持續收斂,甚至出現回轉利益,將有機會釋出實質EPS回溫動能。
稼動率未解凍,隱憂未退
然而,雖然庫存跌價趨穩,但另一個更棘手的問題仍然懸在頭上:產能稼動率依舊低迷。截至 2025.Q1,欣興的「稼動率不足損失」達新台幣 12.65億元,為近五季最高紀錄。
五季變化如下:
- 2024.Q1:10.87億元
- 2024.Q2:10.85億元
- 2024.Q3:9.83億元(唯一短暫改善)
- 2024.Q4:12.00億元
- 2025.Q1:12.65億元
這樣的走勢顯示,即便價格止穩,訂單量並未隨之顯著回升,生產線依然閒置嚴重。
稼動率長期低迷,不僅代表固定成本無法有效攤提,還意味著欣興的營收、毛利率將面臨長期壓抑。
財報訊號該怎麼解讀?
欣興的現況透露出一種「止血但未康復」的財務輪廓:
- 價格端止跌,跌價損失減緩,產品ASP回穩
- 產量端尚未改善,稼動率損失創高,訂單需求仍弱
- 財報短期無法轉正,需觀察2025.Q2是否同步改善。
若將這波變化視為典型電子產業的週期底部訊號,投資人可留意兩個觀察指標:
- 2025.Q2 是否出現存貨回轉利益?
- 稼動率損失是否首見季度下滑?
若這兩者同步出現,才有條件宣告「營運反轉起點」。
關於作者:
在Big 4會計師事務所歷練多年,曾參與上市櫃客戶IFRS財報查核,亦在投資銀行部門輔導企業IPO,近年來專注跨國製造業的合併財務報導資訊系統導入專案,是合併報表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