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追完了近期的新日劇《幸福就是吃飯睡覺等待》,看完之後心裡覺得暖暖的,很平凡踏實。
人生,到底什麼是幸福呢?此刻,請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們拿出一張紙(或直接在手機上),寫下或畫出心中「幸福」的模樣。過程中,可以從幾個問題思考:
- 如果幸福可以用顏色代表,它會是什麼顏色?
- 如果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形容,你會寫下什麼?
- 如果它是一張照片或一幅畫,你會選擇哪一張來代表?
- 幸福會帶給你什麼樣的身心感受和影響?
- 當你處在幸福的狀態時,你會如何看待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
打破成功學的迷思
在亞洲社會中成長的我們,大多數人或許都和女主角聰子一樣,很少有機會好好探索自己。我們從小被鼓勵去追求一種「只要努力,就能過上想要人生」的成功學,天真地相信,這套公式能帶來幸福。
但現實是什麼?在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常常藏著一雙疲憊不堪、傷痕累累的腿。有時候,我們以為的幸福人生,不過是短暫被肯定、領了不少薪水,然後再用這些錢來療癒、看病、填補自己。
聰子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或者更精確地說,是疾病讓她不得不打破所有對舊有世界的相信。她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過日子了,身體的變化是無法否認的事實,而過去能夠做的,現在都做不了了。
然而,也正因為如此,她做出了改變:
換了一份薪水較少但不再耗損自己的工作,搬到了租金較便宜的住處,開始自己煮飯、減少外食和社交、研究藥膳。這些看似「退而求其次」的妥協,反而為她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正向改變和有趣的際遇。
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
每天,她可以睡飽、有時間感受陽光、微風和窗外的鳥鳴。她可以慢慢做一頓飯、吃想吃的東西或嘗試新的料理。也能選擇靜靜的一個人待著,也可以出外和街坊鄰居聊天串門子。
雖然沒有車、沒有房,也無法獲得母親的認可,但從這些微小的改變之中,她好像也越來越了解自己喜歡和不喜歡什麼。一直以來忍耐了什麼。並在不同的時刻裡,一次次的練習真實的表達、接受和拒絕。
幸福的真正意義
「幸福就是吃飯、睡覺、等待」
這句話看似簡單,卻不容易做到。如果可以加上更細節的描述,我可能會改寫成「幸福就是在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等待時等待。」
畢竟,對現代人而言,連吃飯睡覺都是被干擾的。更別提等待了。回想一下,你上次等車、等朋友、等看病時,都在做什麼呢?(多半是在滑手機)
我們已經習慣把所有的空隙填滿。這或許正是一種逃避——逃避面對自己和聆聽內在的呼喚。但人生總共不過三萬天(可能更少),如果把精力都放在成為別人想要我們成為的樣子,或反覆逃避自己,那會不會太可惜了?
認識自己,是此生最重要的成就
在諮商中,我常常告訴個案(也自我提醒)——我們此生最重要的成就,正是認識自己。
我們不見得要和聰子一樣,因為幸福對每個人而言都不同。我們仍然可以努力地工作、追求想要追求的目標。但或許在做出任何行動時,能夠在過程中騰出一點時間和空間詢問:「這是我想要的嗎?我的選擇符合我當前的身心狀態和需求嗎?」
我相信,當一個人願意對自己產生真誠的好奇時,幸福就有機會以不同的形式降臨到生命中。
也許它不會轟轟烈烈地出現,但它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片刻輕輕靠近。
在早上醒來時陽光灑在枕邊的光線裡。在喝下一碗熱湯的溫暖沉靜裡。或是在什麼都不做的午後。
-
你們還記得剛才寫下的「幸福模樣」嗎?
或許,從此刻開始,我們都能真正地落實那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