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很久以前就接觸到了斷捨離,雖然一開始對於斷捨離有興趣的原因是因為有人說斷捨離完後,體重跟著下降了幾公斤,整個人變瘦了、變得神清氣爽。
這個很久以前,大約是六年半前,我看到斷捨離的書籍。
於是我也開始嘗試斷捨離,尤其到疫情的時候,因為人們需要長時間在家,斷捨離開始大興盛。很多人開始講斷捨離的題材、YouTube、Podcast應有盡有。
我看了很多斷捨離的書、聽了很多YouTube、Podcast,甚至買了一日一捨的日曆書,跟著斷捨離、丟掉身邊多餘的物品。但我還是沒有變瘦,甚至越來越胖了。
現在的我,對於購物理智很多,在看到扭蛋的時候比較不會再手癢和手滑了。
對於什麼樣的衣服適合我,也有了越來越清楚的輪廓,雖然,因為身材的關係,我還是沒能隨心所欲的穿衣服。
或者是說,其實是我還沒有辦法真誠地喜歡自己的現在的身材的樣子。
我總想著,等我瘦一點,我再來買衣服。
我幻想著,我東西丟一丟,我就可以慢慢變瘦了。
現在看來,甚是荒謬。
是那些人騙人嗎?不是。
那為什麼那些人可以,但我不行?
雖然斷捨離沒有使我變瘦,但是我還是很喜歡這個概念。
斷捨離有非常多的流派,而我所認知、理解到的概念是這樣的:
唯有東西足夠少,你才知道什麼東西是重要的。
當東西夠少,你才能把有限的注意力給予那些重要的東西。
我透過每次的斷捨離,去重複確認這件事。
唯有你真的去實踐、去感受到東西變少對自己所帶來的改變,那才有意義。
這段路,我走了六年。當然,也無法避免偶爾亂買的時刻。
但沒關係,再次重新去審視自己和物品就好了。
在看了心態致瘦、匱乏經濟學這兩本書後,我才想到:
我審視了我和物品的關係,但是我沒有審視過我和食物的關係。
對於物品,我可以說丟就丟。
但是對於放在我眼前,別人買的伴手禮,從日本、美國、韓國,從世界各地來的甜點餅乾
我卻因為匱乏的心態,總是覺得,這個不能錯過!我先吃,吃完再來減脂。
因為想著要減脂,害怕以後都不能吃,反而越執著於食物。
打完連我自己都覺得荒謬,我到底是多愛吃。
斷捨離,我還需要斷捨離我對於食物的匱乏心態。
然後重新覺察自己跟自己的對話,去肯定自己的身體,而不是用責備的方式跟自己說話。
我現在會告訴自己,我是要成為健康的人。
這些食物真的有這麼珍貴嗎?對我的健康有幫助嗎?
不能下次再吃嗎?少吃這一次會怎麼樣呢?
當然,出去玩的時候就放鬆好好吃吧!
希望我們在對待自己、認識自己的道路上,可以越走越順利。
希望今天的你,可以跟自己說一聲,你做得很棒,明天也會是更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