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太敏感,只是還沒找到翻譯自己的語言方式
系列簡介
你是不是也曾被說:「你看起來好焦慮喔」?
其實,有些所謂的「焦慮」,根本不是問題,而是一種:
- 沒被理解的推進感、
- 沒被翻譯的主體節奏、
- 還沒被正名的高能狀態。
這個三篇系列,幫你拆解「焦慮」這個被誤解的詞,從人際互動、語言潛台詞,到能量轉化,讓你重新設計焦慮的傳輸方式——不是壓抑它,而是讓它成為你氣場的一部分。
三篇文章索引
1️⃣ 【焦慮感,是誰投射出來的?】
🔗
當你被說「你看起來好焦慮」時,這真的是你的情緒嗎? 還是別人投射出來的解讀?本篇從三種日常互動出發,解析「誤讀型關心」的常見語氣,教你看懂情緒空間裡誰在主導。
2️⃣ 【你懂個屁:那些用來保護自己的潛台詞】
🔗(文章連結)
「我從小就這樣」、「我昨天就想買了」——這些話看似無害,實則是一套精緻的語言防禦系統。這篇深入拆解潛台詞背後的邊界意識與主體保護力,幫你看懂自己其實早就很有個性。
3️⃣ 【焦香的邊角:我的焦慮不是毛病,而是高能狀態】
🔗(文章連結)
焦慮,有時是一種行動感、一種預警力、一種推進的氣場。 本篇帶你把焦慮從「症狀」轉譯成「能量設計」,讓你不必壓抑自己,而是重新拿回能量的使用權。
給你的幾個延伸提問
- 我被說焦慮的時候,最想表達的其實是什麼?
- 我平常慣用哪些潛台詞來保護自己?
- 我希望我的能量氣場,帶給別人的感覺是什麼?
- 我有沒有把一些「敏感」誤當成「毛病」?
焦慮 × 高能小練習
你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練習重新設計你的焦慮/高能氣場:

總結語
焦慮不是你要被修正的部分,它只是提醒你:你其實一直都在用力生活、用力感知。
重點不是壓抑它,而是如何讓它轉化成節奏、成氣場、成影響力。
你不需要更溫柔,你只需要——
更了解自己的溫度是怎麼來的。
如果你也曾在節奏中被誤解,如果你也正在學習與自己的高能量共處, 歡迎收藏這份焦慮使用手冊,並關注後續更多「語言 × 能量 × 自我主權」的書寫。
歡迎按下追蹤,讓我們在思緒的邊角,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