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個屁:解讀潛意識裡的自我保護語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時候,我們的語言乍聽之下像是一句無害的自嘲,但其實,那是我們拿來保護自己的小盾牌。

「我從小就這樣。」

「我昨天就想買了。」

這兩句話我說得很自然,語氣裡帶著一點笑,但心裡的潛台詞可能是:

「你根本不懂,請不要貼標籤。」
「別干預我的節奏,我知道自己在幹嘛。」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有點驚訝——原來我的語言那麼有戒心、那麼聰明,而且,還挺有禮貌的(笑)。


場景重現:

📘 場景一:買書,被說「妳是不是一焦慮就買書?」

我的回答是:「我昨天就想買了,今天只是繼續看而已。」

🎥 場景二:問問題,被說「妳幹嘛這麼焦慮?」

我的回答是:「我從小就這樣。」

這兩句話乍看是輕描淡寫,其實是我在保護自己的內在節奏。


第一層潛台詞:快速防禦 + 結束話題

說「我從小就這樣」時,其實我在說:

  • 我不打算跟你解釋太多,因為你也不是真的想理解。
  • 這不是情緒失控,是我一貫的處理節奏。
  • 不需要你干涉,謝謝。

這種話聽起來好像在聊天,其實已經默默設好界線。

是一種很乾脆的 自我保護語言模式


第二層潛台詞:帶點自嘲,讓人知難而退

「我從小就這樣」這種說法,也像在輕輕推開對方的評價慾望——

你如果真要貼我標籤,那我就先自己貼好了。

「是啦,我就是這樣的人,改不了,也不想改。」

這種語氣裡有點認命、有點幽默,也有點無奈,

但它的功能很清楚:我不打算把你拉進來解釋這一切。


第三層潛台詞:建立穩定的自我敘事

其實,這也是我在回應一種潛在的危機感:「我不想因為你的一句話,動搖我對自己的理解。」

所以我說:「我從小就這樣。」

是在告訴自己:

  • 我不是情緒突然爆發的人
  • 我不是失控的人
  • 我一直都這樣,很穩定、很有邏輯

這是我在為自己建立一種 連續性身份

不讓一時的誤解,動搖我對自己的主體認知。


再看另一句:「我昨天就想買了」

看起來只是補充資訊,實際上這句話也是一種潛台詞防衛戰:

潛台詞1:「我不是臨時失控,是早有打算」
你以為我情緒化?其實我只是行動派。
我行事有計畫、有節奏,你看到的只是一個片段。


潛台詞2:「不要用情緒解釋我的選擇」

別再用「焦慮感」來分析我。
我不是那麼容易被單一情緒推著走的人。


潛台詞3:「也許你才是焦慮的那個」

有時候,對方急著分析我的行為,其實是因為——

他/她自己感受到了一種不安,
需要透過貼標籤來穩住自己。

所以,我回應得很平靜,但心裡也許默默地想:

「到底是誰焦慮啊?你自己吧~」


這些語言,是內在主權的「溫柔防衛術」

我們有時候太有禮貌,太會配合,但在那份社交表面下,我們的潛意識其實很清楚:

  • 什麼話該回應
  • 什麼標籤該拆除
  • 什麼界線該不動聲色地畫出來

而這些語言,不吵不鬧,卻有驚人力量。


「原來我的內心這麼沒禮貌,哈哈」——但說不定,正因為我外在太有禮貌,內心才這麼有個性!

我後來發現,我的潛台詞有點壞,但也挺可愛

你懂個屁…

  • 場景一:「我從小就這樣」=終身免責聲明版你懂個屁
  • 場景二:「我昨天就想買了」=24小時內的臨時切割版你懂個屁

「你懂個屁」這句話,我從來不會說出口。但我的語氣、我的邏輯、我選擇的字句,會把它完整表達出來。
而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因為那表示——

我沒有讓對方的誤解進到我心裡,我用我的方式,把我的節奏守住了。


結語提問|你說的那句話,是為了什麼?

下次當你回一句「我就這樣啊」、「我早就想好了」時,不妨停一下,問自己:

這句話,是防衛?是界線?還是認同?
它保護了我什麼?又隱藏了我什麼?

也許你會發現,自己的語言其實比想像中更有設計感。


📌 推薦下一篇閱讀(即將推出):

📖《焦香的邊角:我的焦慮不是毛病,而是高能狀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策略敘事坊
15會員
79內容數
🖋️ 策略敘事|敘事技巧與品牌經營,累積數位資產,拓展影響版圖。 💪 柔性力量|自我成長與個人突破,培養內在韌性,走出力量之路。 🧠 思想筆記|書籍評論與觀點反思,穿透日常表象,尋找深度啟發。 在這裡,我們透過策略寫作探索財務自由,練習柔性力量,反思成長路徑,開展一場從寫作開始的自由練習。
策略敘事坊的其他內容
2025/07/30
本文探討「別人感受到你的焦慮」所帶來的困擾,並分享三個真實案例,說明不同回應方式帶來的影響。作者認為,重點不在於是否焦慮,而在於他人如何解讀你的狀態,以及如何回應。好的回應方式應是尊重、理解、給予空間,而非評判、指責或直接解決問題。文章最後呼籲建立一個能自在表達、坦然被看見的場域。
Thumbnail
2025/07/30
本文探討「別人感受到你的焦慮」所帶來的困擾,並分享三個真實案例,說明不同回應方式帶來的影響。作者認為,重點不在於是否焦慮,而在於他人如何解讀你的狀態,以及如何回應。好的回應方式應是尊重、理解、給予空間,而非評判、指責或直接解決問題。文章最後呼籲建立一個能自在表達、坦然被看見的場域。
Thumbnail
2025/07/23
你不是太敏感,只是還沒找到翻譯自己的語言方式。這個系列文章,將帶你重新理解焦慮,並學會如何將焦慮轉化為個人能量與氣場。從人際互動、潛臺詞到能量轉化,學習如何更好地與自己及他人相處。
Thumbnail
2025/07/23
你不是太敏感,只是還沒找到翻譯自己的語言方式。這個系列文章,將帶你重新理解焦慮,並學會如何將焦慮轉化為個人能量與氣場。從人際互動、潛臺詞到能量轉化,學習如何更好地與自己及他人相處。
Thumbnail
2025/07/16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四大社交角色(觀察者、閱讀者、守護者、行動者)的內在動力和互動特質,幫助讀者更瞭解自身優勢,建立穩固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2025/07/16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四大社交角色(觀察者、閱讀者、守護者、行動者)的內在動力和互動特質,幫助讀者更瞭解自身優勢,建立穩固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2024.5.29 「學習溫柔的說出心裡話,給世界一個愛你的機會。」 「不要小看你的一念之間。」 我看著這些文字,都能看懂,但具體它們想讓我學會的是什麼?我不是很清楚。
Thumbnail
2024.5.29 「學習溫柔的說出心裡話,給世界一個愛你的機會。」 「不要小看你的一念之間。」 我看著這些文字,都能看懂,但具體它們想讓我學會的是什麼?我不是很清楚。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你有完整的自覺意識嗎?我有,印象中小時候大概幼稚園或是低年級時吧,我問自己:「不知道長大後的我會不會覺得自己現在很幼稚?」當時自己想想:不曉得,不過以後的我應該不會這樣想吧~ 現在每次回想當時跨時空的對話,都會覺得自己很可愛,並且告訴她你很棒! 後來我發現任何事情和自己討論最實在
Thumbnail
你有完整的自覺意識嗎?我有,印象中小時候大概幼稚園或是低年級時吧,我問自己:「不知道長大後的我會不會覺得自己現在很幼稚?」當時自己想想:不曉得,不過以後的我應該不會這樣想吧~ 現在每次回想當時跨時空的對話,都會覺得自己很可愛,並且告訴她你很棒! 後來我發現任何事情和自己討論最實在
Thumbnail
學到重要的一課,儘管「高敏感」容易察覺對方的需求,但是好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對方「對話」的這個溝通過程卻是非常必要的
Thumbnail
學到重要的一課,儘管「高敏感」容易察覺對方的需求,但是好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對方「對話」的這個溝通過程卻是非常必要的
Thumbnail
欸,你很好,不管你做什麼決定都是你自己的事!(你要有這種自我肯定的自信)我覺得不好的事,也是我覺得的事!沒有人覺得「你都不好」,也沒有人說「我覺得這樣比較好,你就要這樣!」不要急著想要讓別人認同自己!
Thumbnail
欸,你很好,不管你做什麼決定都是你自己的事!(你要有這種自我肯定的自信)我覺得不好的事,也是我覺得的事!沒有人覺得「你都不好」,也沒有人說「我覺得這樣比較好,你就要這樣!」不要急著想要讓別人認同自己!
Thumbnail
從小到大有過自己與自己對話嗎?這個對話有時可能會變成自己的自言自語,或者當緊張時或對某事感到擔心時會對自己說的一些心理話,「冷靜,我可以的。」、「完蛋了,我這次一定會搞砸!」,有時是鼓勵的話有時是讓人有些卻步的話。
Thumbnail
從小到大有過自己與自己對話嗎?這個對話有時可能會變成自己的自言自語,或者當緊張時或對某事感到擔心時會對自己說的一些心理話,「冷靜,我可以的。」、「完蛋了,我這次一定會搞砸!」,有時是鼓勵的話有時是讓人有些卻步的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