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對招募效率與精準度的需求日益增加,AI 技術正迅速融入人才招募流程。根據 Resume Builder 在 2024 年的調查,目前已有超過一半(51%)的企業在招募過程中使用 AI,預計到 2025 年底,這一比例將上升至 68%。此外,HireVue 的報告指出,AI 在招募中的應用已從 2024 年的 58% 增加至 2025 年的 72%。這些數據顯示,AI 面試不只是科技上的創新,更是一場企業與求職者雙方都需要重新適應的「面試革命」。
為什麼企業紛紛導入 AI 面試?
對企業而言,節省時間與人力成本、排除主觀偏誤,並支援 24 小時不中斷的應徵流程,導入 AI 面試可以有效提升整體效率。此外,透過系統化分析辨識潛力人才,對於人力需求高或進行跨區域徵才的企業,更具有實質效益。AI 面試對求職者的挑戰
與傳統真人面談不同,AI 面試缺乏即時互動與非語言回饋,應徵者無法透過眼神交流、微笑或對話互動來建立連結或補充語意。AI 系統關注的面向包含語速與語調、表情與肢體語言、用詞準確性,以及回答內容的邏輯與情緒表現。
這意味著,求職者除了思考「說什麼」,也必須理解「怎麼說」、「說給誰聽」的重要性。未來的面試準備,不僅是履歷與內容,更包含數位溝通能力與鏡頭前的表達技巧。
求職新技能:數位表達力成為基本能力
AI 面試不會完全取代傳統面談,但它已經成為許多企業進行第一輪篩選的重要工具。這代表,除了專業能力與工作經驗之外,求職者還需要具備新的基本能力,包括:數位表達力、結構化溝通能力,以及在鏡頭前自信展現自己。
要有效應對 AI 面試,建議從三個層面著手:
一、了解 AI 評估重點
系統可能會分析語言清晰度、語調穩定性、表達邏輯、語意具體性與肢體語言等項目。語意模糊、語速忽快忽慢、表情僵硬或用詞不當,都可能影響評分結果。
二、面試前的準備工作(技術面+內容面)
以技術面來說,在面試前應確認設備與環境,例如:選擇安靜、無干擾的空間,確保光線與背景清晰,鏡頭角度自然,並檢查收音與網路穩定性。就內容準備方向來講,可事先蒐集常見題型,例如「自我介紹」、「解決問題的經驗」、「團隊合作的挑戰」、「壓力管理方式」等,並使用 STAR 結構(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進行練習。
三、面試進行中的應對技巧
首先,面對鏡頭時應維持自然微笑,眼神直視鏡頭,模擬面對真人的對談感。再來、語速要適中,聲音有層次,避免語調平板無變化。建議每題回答控制在 90 秒至 2 分鐘內,內容完整且不冗長。可採用「開場點題 → 詳細說明 → 簡單收尾」的結構進行回答。最後,也應避免使用模糊用語與口頭禪,例如「就是啊」、「可能吧」、「你知道的」等。AI 系統對語意清晰度的要求高,回答必須具體、有邏輯,才能展現你的專業與思考能力。
面對變化,提前準備是關鍵
我們可以透過提前練習來因應。建議使用模擬工具進行錄影練習,觀察自己的語速、語氣與內容結構,必要時也可尋求專業協助,針對面試策略與回答方式進行調整。
用實力與準備,迎接新時代的面試方式
雖然變化總會帶來壓力,但每一次學習,都是拓展能力的機會。只要你願意練習,有意識地準備與表達,AI 面試就不會成為阻礙,而是你展現實力的另一個舞台。畢竟,真正讓你與眾不同的,不是格式,而是你真實的故事與特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