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幾位在人資領域工作的朋友聚會,話題很自然地聊到了 ChatGPT。
我們發現,現在收到的履歷越來越「完美」,不單單是語句順暢、格式整齊、用字也很精準,幾乎就像是一篇篇精修過的品牌文案。但看久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有朋友笑著說:「現在的履歷啊,是 AI 出版社發行的!」根據 104 人力銀行 IG 的調查,有 68% 的求職者曾使用 ChatGPT 協助撰寫履歷或自傳。這個比例不小,也代表越來越多人開始倚賴 AI 來「包裝自己」。
AI 確實很有用,它能幫你理順句子、優化架構,甚至幫你美化表達。但當大家的履歷看起來越來越像,句子都很漂亮時,內容卻不一定能說服人。
那麼,在這樣的時代,我們要怎麼寫出真正有自己、讓人眼睛一亮的履歷呢?
一份打動人心的履歷,是讓人看見你這個人
履歷的重點,不是寫得多完美,而是能不能讓人資從這些字裡行間,看見你真實的樣子。寫履歷前,不妨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 做了什麼?
- 當時是怎麼做的?為什麼這樣做?
- 這段經歷對我有什麼影響或學習?
寫履歷,其實是一場你和自己的對話,去整理那些你走過的路、累積的力量。
五個方法,讓你的履歷更有「你」的樣子
一、寫下你真的做過的事,而不只是職責名稱
像是「負責專案管理,確保進度與品質」這句話沒錯,但太模糊。不如改成:「在年度產品改版中,協調設計與工程團隊排程,讓新功能提前兩週上線。」
具體、有畫面、有貢獻,讀的人才看得見你的角色。
二、加入一點你的語氣與觀察,讓履歷多一些溫度
例如:「這段經歷讓我發現,提早對齊需求比事後修正更有效。」或是:「我把任務拆成兩階段執行,雖然壓力變大,但錯誤率明顯降低。」
這樣的內容讓人感覺你不是只在執行,而是在不斷思考和成長。
三、寫下你調整或學習的過程
履歷不需要完美無瑕,反而更需要誠實。
像是:「專案初期因為缺乏使用者數據,方向偏差。後來透過使用者訪談,重新釐清需求,才找出真正痛點並優化流程。」
一段真實的修正過程,比虛構的成功故事,更讓人信任。
四、寫出你的思考,而不只是列出你做了什麼
除了「我做了什麼」,也可以寫「我為什麼這樣做」「我學到了什麼」。像這樣:「當時團隊資源有限,我選擇聚焦關鍵項目,以減少分散風險。」或:「這段經歷讓我學會以更有彈性的方式與不同部門合作。」
思考的脈絡,就是你與其他履歷最明顯的差異。
五、關鍵字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用得準、講得出來
很多人為了通過 ATS 系統,會把一大堆熱門關鍵字塞進履歷,如「專案管理」「策略規劃」「敏捷開發」等等。這樣做反而容易讓履歷變空。比起堆疊關鍵字,不如挑幾個你真的有實戰經驗的詞,搭配具體敘述。
像這樣:「在新產品專案中,導入敏捷開發流程,協調設計與行銷團隊,將三週開發期縮短為兩週,成功提前上線。」少一點浮誇,多一點真實,效果才好。
履歷是與自己在深度對話,是在為面試做準備
ChatGPT 是你很好的助手,可以幫你潤飾句子、整理邏輯、修正文法。但真正要說的,是你的人生故事。是你在工作裡的選擇、轉折、反思與學習。你不需要寫得完美無缺。而是要寫得真誠、有溫度、有力量。因為你,就是你職涯故事中,最重要的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