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解讀冷戰後架構與分歧(16)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這也是為何到川普任內,整個反伊斯蘭國聲勢起來的主因,敵中派想要快刀斬亂麻,抽離出中東亂局,又不要留下禍根,必然擴大打擊。而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地緣利益在此跟美國有共識,是而協助加速其滅亡。總之,伊斯蘭敵人派的問題,在於現實面強大不起來。意識形態是對立,但伊斯蘭本身內鬥問題就夠大了,若不是賓拉登等極端組織,很可能在小布希任內,就會面對川普第二任的歐洲問題。

筆者要強調,不管是拿哪一個對手當敵人,都是單極體系支持者的想法,對多數美國人民而言,實際行為比較接近「孤立主義」,只是中產階級的利益在美國成為霸權時,就已經擴及全球,下意識會反對孤立,而上層的統治階層,有接觸到美國利益本質者,才會對單極、多極體系有深入的想法。

意思是,不要拿著美國路邊街訪意見,或是電視訪談學者,做為「美國」想法。美國人口很多,利益紛雜,更會內鬥,現在還加上共和民主兩黨公開對立,價值觀與意識形態差異拉大,定義出的「美國利益」完全不同。

錢給歐洲賺,仗讓美國打

只有在明確的外敵壓力下,各方意見才會逐漸統一,沒有外敵威脅前,吵成一團才是合理的。更重要的是對我們來說,要屏除台灣人本位思考,以及去除假理想主義的干涉,才能分清對美國而言的利益在哪。

何謂假理想主義?說一百條,行動沒半條。

柯林頓兩任將美國帶入多極體系的世界,這是歐洲諸國對其評價不低的因素,因為對歐洲尤其是西歐來說,不干預內政的美國才是好朋友,而在冷戰時期,美國對西歐的施壓從沒停過。若再加上歐洲本身的民族主義情節,美國最好不要回到歐洲,單純做生意就好,這才是心裡話。

歐洲在此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將北約與歐盟切割,各位可以回想一下,歐洲人是不是遇到問題,經濟就是歐盟,軍事給北約處理,但兩邊的帳本不互通?依法而言是如此,但如果歐洲要整合,「歐洲軍」本就該早早處理,但現實不可能做到,我們只要看歐盟歷史,再對照「南斯拉夫解體後戰爭」就能明白。

馬斯垂克條約(編:確立歐盟成立的奠基條約)包含冷戰前的西歐,以及統一後的德國,此時為1991年底,時間正好跟蘇聯崩解一致,歐洲在1991年已經能平穩面對這事態。

讓我們看一下,1990年斯洛維尼亞獨立公投,爆發邊界短期戰爭,在歐盟調解下獲得成功。1991年克羅埃西亞、馬其頓公投,旋即爆發獨立戰爭,克羅埃西亞內的塞爾維亞自治區爆發內戰,同樣在歐盟與俄羅斯調解下停戰。這場戰爭的種族仇殺,一點都不比日後的科索沃屠殺好到哪。

冷戰後歐洲內戰不斷,歐盟始終無力調解

真正的問題是,當聯合國維和部隊撤離後,克羅埃西亞就攻進了停戰區,實質併吞了原本的塞族自治區。說好的民族自決呢?幾十萬塞爾維亞難民怎麼辦?戰後的克羅埃西亞塞族人口大幅下降,這算不算清洗?

歐盟根本處理不了,一方面南斯拉夫算一半蘇聯傳統勢力圈,另一方面歐洲人根本不想派出地面部隊,更不願意介入複雜的巴爾幹種族情勢,這種下了之後更大衝突的禍根。

而在1992年,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獨立,歐盟承認其獨立地位的同時,境內塞爾維亞人成立了塞族共和國,立刻遭到波赫的鎮壓,爆發成內戰。打到1994年才由北約介入,更妙的是北約的歐洲成員跟美國對於「怎樣介入」沒有共識(這很複雜又很好笑),最後還是柯林頓介入調停解決。聯合國維和部隊在波赫內戰,被大量俘虜當作談判籌碼,算是將聯合國的權威按在地板上磨擦了。

之後就是台灣最熟的科索沃戰爭,在南斯拉夫解體後,塞爾維亞想要清洗科索沃,將其中的阿爾巴尼亞人驅逐,手段接近消滅文化,當然引發鄰國阿爾巴尼亞的抗議與介入。科索沃的獨立公投超過九成同意,依舊不被塞爾維亞承認,直到波赫戰爭結束後,塞爾維亞才調轉頭來處理。

這就是台灣熟知的科索沃屠殺、南斯拉夫大使館空襲事件的前因。不過要說對誰錯可麻煩,因為這邊有「大塞爾維亞」、「大阿爾巴尼亞」的主張在其中,科索沃解放軍對塞爾維亞人的屠殺力道,還被美國列作恐怖組織,後來塞爾維亞軍隊開進去,種族屠殺阿爾巴尼亞人,招致北約介入轟炸,誤炸了中國大使館。最後,塞爾維亞妥協撤軍。

美國分裂漸衰前因:多極世界加孤立主義

在這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歐盟跟北約的態度。其實,德國跟法國,具有獨自介入干預的實力,但國內民意始終不同意,已經習慣透過北約干預,但北約作為多國組織,有不同利益在,很難說服採取共同行動。往往都要等南斯拉夫出現屠殺,畫面都放映到全球媒體上,才在民意壓力下去做些什麼。

政治人物不想跳進去的原因是,這區域幾乎每個國家跟民族都在相互清洗,誰又能說對錯?殺人少對方十萬的國家算比較好,只有屠殺沒有鼓勵強姦所以道德較高尚?可一般民眾哪管這麼多,看到畫面就想要立刻地制止,尤其在美國,柯林頓在1998年陷入各種風暴,需要製造外部新聞脫身,不然這些戰爭到底怎麼收尾,還有得打。

這邊的重點是,多極體系有沒有發揮其效果?根本就沒有,最後都是拉著美國下場。而美國在多極秩序的建立上,反倒吃了大虧,尤其是柯林頓任內被大力頌揚的經濟繁榮,更在小布希甫上任就開始泡沫,經濟問題總不能說是換總統就崩潰吧。

為何?這就涉及多極體系邏輯中,對全球化的態度。今天我們看到挺川跟反川的美國人,尤其在大學學歷以上,以及勞工階層為何差那麼大?這可不光是大學左傾的影響,更多的根源要追溯到柯林頓時期,全球化開始殲滅美國本土製造業,加速富州跟窮州的差距,同時全球化促成的巨型海港都市,進一步分裂美國的都市與鄉村。

原本美國人享有的穩定通膨,各階級都有工作機會的環境,可以簡化成建立在單極體系下,各國為了買安全所提供美國的保險費。多極體系加上孤立主義的影響,多重削弱了美國在後面20年的全球力量。

這一點,在共和黨身上,是拒絕承認其孤立色彩的破壞力,民主黨則否認傾向多極體系的後遺症,會讓美國失去領導地位的利益。

美國衰退歐洲裁軍,邪惡軸心趁勢崛起

柯林頓種下的禍根,在國際上是促成混亂,欠缺強有力的霸權干預,如巴爾幹地區鐵定會亂起來。在國內則是破壞階級穩定,讓本就不穩定的勞工,瞬間進入全球競爭,必然造成失業與通膨。

為何美國信奉多極體系者,看不到這種問題?因為多極體系信仰,比單極體系更加理想化,相信可以透過溝通與談判,取得普世共識。這是68學運對美國的文化侵蝕,讓後冷戰時期的學術界跟官僚,普遍相信在美國獲得冷戰勝利後,可以著手建立國際秩序。

事實上,就是沒有,包含西歐的傳統盟邦,實際作為都是虛與委蛇,尊崇最原始的國際利益法則行事。這套在歐巴馬任內才被推行的普世價值,很快在全球網路的洗腦下,被大量認同了。

最詭異的莫過於普世兩字,這原本是基督教信仰下的概念,理應是「信奉上帝的普世弟兄」的概念,被挪用成意識型態不同者也能適用的形容詞。

此普世非彼普世,對於價值觀完全不同者,普世價值更像是一種可以利用的口號。

歐巴馬兩任對西歐的破壞,莫過於讓歐洲人相信普世價值可以帶來裁軍,削減軍費以發展經濟,而這也在全球化的邏輯下被過度延伸,造成10年後無法處理烏克蘭問題的前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7.6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10/28
最後,提高自主性,可以總結為凡事求變,求變指的是自己要變,不是要求別人變。 這個系列四大章,筆者在其中想的核心概念就兩個,一個是自己要動手做的,就該好好花時間去做,另一個是要求自己優先於要求別人。
Thumbnail
2025/10/28
最後,提高自主性,可以總結為凡事求變,求變指的是自己要變,不是要求別人變。 這個系列四大章,筆者在其中想的核心概念就兩個,一個是自己要動手做的,就該好好花時間去做,另一個是要求自己優先於要求別人。
Thumbnail
2025/10/26
將伊斯蘭當成敵人,在90年代沒有什麼聲音,就連以色列的遊說者,也不這麼認為。說穿了就是,伊斯蘭自己就內鬥不止,不同教派仇殺不休,地理造就的文明落差更大。請各位記得,在蓋達組織到處活躍的那幾年,有穆斯林是這樣說的:「他們(蓋達)說的才不是伊斯蘭化,是阿拉伯化。」
Thumbnail
2025/10/26
將伊斯蘭當成敵人,在90年代沒有什麼聲音,就連以色列的遊說者,也不這麼認為。說穿了就是,伊斯蘭自己就內鬥不止,不同教派仇殺不休,地理造就的文明落差更大。請各位記得,在蓋達組織到處活躍的那幾年,有穆斯林是這樣說的:「他們(蓋達)說的才不是伊斯蘭化,是阿拉伯化。」
Thumbnail
2025/10/22
政治跟軍事的切割,也象徵軍事專家,或是軍隊的將軍們,對政治的理解也很差。美國的狀況還相對好,軍校都是頂尖人物才能就讀,將軍們的政治涵養不會低於常春藤畢業的政治人物。其他國家的只能比慘,將軍的意見若不是太過脫離政治現狀,就是毫不受重視。
Thumbnail
2025/10/22
政治跟軍事的切割,也象徵軍事專家,或是軍隊的將軍們,對政治的理解也很差。美國的狀況還相對好,軍校都是頂尖人物才能就讀,將軍們的政治涵養不會低於常春藤畢業的政治人物。其他國家的只能比慘,將軍的意見若不是太過脫離政治現狀,就是毫不受重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從共產陣營垮台後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到川普上台、槍械、種族、性別等左右派分裂急劇加速的《身份政治》,再到這本《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政治學者福山以著作提出他對現實的解釋與思考。 在本書裡,他對美國「自由主義民主國家」政治體制及原則面臨的威脅,表達了高度的擔憂。因此,本書率先重申自由主
Thumbnail
從共產陣營垮台後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到川普上台、槍械、種族、性別等左右派分裂急劇加速的《身份政治》,再到這本《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政治學者福山以著作提出他對現實的解釋與思考。 在本書裡,他對美國「自由主義民主國家」政治體制及原則面臨的威脅,表達了高度的擔憂。因此,本書率先重申自由主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歐洲議會選舉揭曉,極右派席次大增,范德賴恩仍為最大黨派,馬克宏解散國會。歐洲股匯價崩跌。川普陣營大受鼓舞,在拉斯維加斯說落選會第三次世界大戰。 BJ:科普一下,現在西方在講的左右派,專指移民政策和保護主義。左派收移民,右派不收移民;兩派都要保護主義。跟傳統經濟左右派的意涵不同。 世界大戰早就開始
Thumbnail
歐洲議會選舉揭曉,極右派席次大增,范德賴恩仍為最大黨派,馬克宏解散國會。歐洲股匯價崩跌。川普陣營大受鼓舞,在拉斯維加斯說落選會第三次世界大戰。 BJ:科普一下,現在西方在講的左右派,專指移民政策和保護主義。左派收移民,右派不收移民;兩派都要保護主義。跟傳統經濟左右派的意涵不同。 世界大戰早就開始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歐洲三國承認巴勒斯坦國後,更多國將跟進。美國持續拒絕"單方面承認"。 美國將解禁援烏武器,可直攻俄羅斯本土。俄羅斯進行戰術核武演練。 BJ:現在有一個國家的態度是,不管其他國家怎麼認為,只有他自己說了算。如果這不是霸權,什麼是霸權? 天佑人類。 --- BBC報導:台灣昨日Google熱搜
Thumbnail
歐洲三國承認巴勒斯坦國後,更多國將跟進。美國持續拒絕"單方面承認"。 美國將解禁援烏武器,可直攻俄羅斯本土。俄羅斯進行戰術核武演練。 BJ:現在有一個國家的態度是,不管其他國家怎麼認為,只有他自己說了算。如果這不是霸權,什麼是霸權? 天佑人類。 --- BBC報導:台灣昨日Google熱搜
Thumbnail
近期美國政府處於一個裡外不是人的狀態。 左邊是死忠好友以色列,不挺不行;右邊是國際輿論撻伐,也不能砸了民主招牌。 是你的話會兩肋插刀,還是撒手不管呢? 聰明的美國大哥,當然是兩個都要啦!
Thumbnail
近期美國政府處於一個裡外不是人的狀態。 左邊是死忠好友以色列,不挺不行;右邊是國際輿論撻伐,也不能砸了民主招牌。 是你的話會兩肋插刀,還是撒手不管呢? 聰明的美國大哥,當然是兩個都要啦!
Thumbnail
中國,他們做了很多爛事,在內部有各樣的鎮壓、暴力。但首先,這對美國不構成威脅。其次,美國對此並不關心,因為美國很容易接受並支持盟友內部也有類似暴行。美對外援助主要接受者是以色列,該國幾乎每天都在不斷地進行恐怖、暴力和鎮壓。第二大受援國是埃及,史上最嚴重的獨裁統治下約有6萬人入獄...我們關心嗎?不!
Thumbnail
中國,他們做了很多爛事,在內部有各樣的鎮壓、暴力。但首先,這對美國不構成威脅。其次,美國對此並不關心,因為美國很容易接受並支持盟友內部也有類似暴行。美對外援助主要接受者是以色列,該國幾乎每天都在不斷地進行恐怖、暴力和鎮壓。第二大受援國是埃及,史上最嚴重的獨裁統治下約有6萬人入獄...我們關心嗎?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