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就是,國家社會處在和平癡呆狀態,屬於忘戰必危。而各國領導高層,從小到大都沒有學過軍事,了解非常粗淺,而他們所接觸的政治學說,都是將軍事作為工具,多數還加以鄙視,以至於屢次出刀,少有成果,屬於好戰必亡。這兩者混合在一起,根本就是下一個亂世的起源。
這不是在開玩笑,當這個世代的政治人物,對軍事沒有概念,以為只要找些軍事專家就能彌補,問題就大了。
因為政治跟軍事的切割,也象徵軍事專家,或是軍隊的將軍們,對政治的理解也很差。美國的狀況還相對好,軍校都是頂尖人物才能就讀,將軍們的政治涵養不會低於常春藤畢業的政治人物。其他國家的只能比慘,將軍的意見若不是太過脫離政治現狀,就是毫不受重視。
軍政脫勾各行其是,「軍事」成空談
有人會問,軍事學不就是軍官在學的,用於打仗等等,難道台灣沒人會?當然有人會,只是會的人可能不知道自己會,覺得自己懂卻根本不會的更多。
包含台灣人在內,多數以為懂軍事的人,其實懂的只是軍武。所謂的軍事,最淺的一層是管理,白話一點說就是,一把槍是軍武,整支軍隊採購這種槍叫做軍事。所有的武器,只要變成軍隊大規模運用,其價格與維護成本就會指數上升,加上訓練與管理,每一個調整都牽連甚廣。
而這種大規模的施作,加上政府預算的編列,就會牽扯到政治經濟層面,如果把軍隊與社會的文武關係再加上去,更涉及國家文化的根本,這些林林總總合起來,才能稱之為軍事,與軍有關之事,非指與軍隊有關的事。
當今的軍事專家普遍有一些小問題,就是不明白政治的運作複雜度,往往認為某些武器的運用,部隊的訓練改變,可以讓戰場流向轉變。政治人物則是完全不明白軍事狀況,常把背誦武器數據的小百科當專家,將官方公布的武器數據當真。這也算是現代產業的副作用,二次大戰前的工業技術還沒今天電子產業那麼複雜,政治人物對經濟產業略有理解,就能明白其複雜性,現在可不行。
烏俄戰爭照妖鏡:國際戰略應就價值體系判準
烏克蘭可以說是照妖鏡,就算情報單位事前預警,美國政治高層有做什麼預防?幾乎沒有,一樣判斷沒兩周就會被俄國打趴了,但五角大廈的判斷可不是這樣,白宮也沒聽進去過。德國就更好笑,直接認為兩周內換國旗,那幫烏克蘭幹嘛,就差沒踢落水狗而已。
結果幾乎全世界的軍事專家都栽跟斗,只有一派人沒有猜錯。
這派人就是走價值體系看國際戰略關係,在台灣可以統稱為,不相信中製、俄製武器的性能那麼好的人。
因為價值體系的觀點,俄國跟中國的制度,注定不可能有良率高的軍工生產體系,貪汙腐敗程度只會比台灣高不會低,加上工業常造假,複製貼上太習慣,稍微有點業界經驗的,都能預估其武器數據灌水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