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開始選擇當旁觀者,別多說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我們漸漸不想對公共議題發表意見,即使是在同事與同學面前。社群網路時代讓意見表達極端化,多數人開始選擇當旁觀者。

最近的調查來自加拿大,調查對象是加拿大人與美國人。有38%的加拿大受訪者坦言,有時不敢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因為害怕遭到報復。美國受訪者有此顧慮的比例更高,達45%。82%的加拿大人感覺到「整個社會講話越來越小心」。

2020年的調查,將近三分之二的美國人(62%)表示政治氣候讓他們不敢公開發表某些觀點,因為擔心「別人會覺得被冒犯」。多數民主黨支持者(52%)、無黨派人士(59%)及共和黨支持者(77%),都表示「有些政治意見不敢說」。只有16%的美國成年人表示「和任何人都能自在談論政治」。

許多學者認為,這種「噤言」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取消文化」,第二是因為政治態度的兩極化,人們不只意見對立,還會厭惡或鄙視不同政治意見的人。許多美國人傾向在未確定對方立場前保持沉默,以免引發衝突。

2022年的調查,將近一半的受訪者感到自己言論自由不如以往,45%的人擔心在直系親屬面前說出自己想法不太好,有62%表示在網路群眾面前,最好是不要多說話。學者認為,當預期表態會帶來強烈反彈、攻擊或甚至人肉搜索,就可能選擇不說,讓許多民意在網路上難以呈現。

2022年的調查,五分之三的澳洲人會在談論社會議題時隱瞞自己的想法。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曾因害怕他人反應,而刻意不表達對某些熱門話題的觀點。這種現象在年輕族群中更為普遍:Z世代年輕受訪者最容易因為「取消文化」而選擇沉默。澳洲年輕人在網路上看到其他人因為發表言論被抨擊或排擠後,也就開始自我審查,主動迴避分享那些可能被攻擊的意見。

英國的調查,覺得自己觀點「不夠進步」的人,更常感到最好別多說話。2020年英國的調查發現,藝文從業者中有將近六成認為業界存在讓人「不能暢所欲言」的氛圍。2024年發布的一份報告說:84%的英國藝術界受訪者表示「從不、很少或僅有時」覺得自己能夠在公共場合自由表達觀點。78%的人同意「在藝術圈裡,持右翼保守觀點的人絕不敢坦承自己的立場」。

最新數據和研究一再顯示,在政治極化、網路文化壓力、政治正確等因素推動下,歐美國家許多民眾選擇對某些議題保持沉默,在親友前迴避敏感議題,在公共論壇更是瞻前顧後,害怕被盯上、被攻擊。結果就是:在沉默螺旋裡浮上台面的意見,未必能代表多數人。要如何讓人們不同的意見也能表達出來,在社群網路時代,反倒是比以往更艱困的任務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6K會員
579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1
高學歷、讀名校,反而更難找到如意工作?AI已開始扭轉時代趨勢? 這是最近美國社群網站上的話題,畢業於知名大學的年輕人,哀嘆找不到如意工作、履歷沒有回應。
Thumbnail
2025/07/11
高學歷、讀名校,反而更難找到如意工作?AI已開始扭轉時代趨勢? 這是最近美國社群網站上的話題,畢業於知名大學的年輕人,哀嘆找不到如意工作、履歷沒有回應。
Thumbnail
2025/07/10
沉迷短影音,在做各種投資或生活決策時,對「金錢損失」會比較不在意,會更快速、有時是更衝動地做決定。最新研究發現,沉迷短影音會活化大腦特定區域,獎勵高風險的行為。
Thumbnail
2025/07/10
沉迷短影音,在做各種投資或生活決策時,對「金錢損失」會比較不在意,會更快速、有時是更衝動地做決定。最新研究發現,沉迷短影音會活化大腦特定區域,獎勵高風險的行為。
Thumbnail
2025/06/30
美國失業率在2024年5月維持在4.2%,近期的經濟數據不差。不過,有些專家質疑這樣的數據,無法反應一般民眾的生活處境。
Thumbnail
2025/06/30
美國失業率在2024年5月維持在4.2%,近期的經濟數據不差。不過,有些專家質疑這樣的數據,無法反應一般民眾的生活處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淡化他人的評價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社交媒體和數位平台使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接觸到他人的意見和評價。我們的行為、選擇甚至想法,似乎都置於一個公開的舞台上,時刻面臨著眾人的審視。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容易讓自己陷入對他人看法的過度在意中,逐漸失去自我。然而,要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我們
Thumbnail
淡化他人的評價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社交媒體和數位平台使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接觸到他人的意見和評價。我們的行為、選擇甚至想法,似乎都置於一個公開的舞台上,時刻面臨著眾人的審視。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容易讓自己陷入對他人看法的過度在意中,逐漸失去自我。然而,要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我們
Thumbnail
聽一些朋友講,想經營個人粉專發表理財投資心得,不過怕被網路酸民砲轟,不敢做這件事情。 我是鼓勵大家勇於發表自己的心得想法,這就是一個內化跟成長的過程,並沒有不好。講自己的想法或創作,在自己的自媒體平台上,沒什麼問題。 大部分的人,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很正常,但是人有一種特性,1
Thumbnail
聽一些朋友講,想經營個人粉專發表理財投資心得,不過怕被網路酸民砲轟,不敢做這件事情。 我是鼓勵大家勇於發表自己的心得想法,這就是一個內化跟成長的過程,並沒有不好。講自己的想法或創作,在自己的自媒體平台上,沒什麼問題。 大部分的人,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很正常,但是人有一種特性,1
Thumbnail
看到這句話你是否有共鳴? 首先必須感謝偉大的網友們在我看到的某篇文章上留下這句話 真心覺得,雖然現在網路上大家都有言論自由的權利 有時容易造成大家太過姿意妄為隨心所欲說自己想說的話,甚至覺得自己不需要負任何責任 但每當我看到被置頂的網友留言還是讓我覺得超有共鳴的!中肯到爆! 哈哈~所以也就
Thumbnail
看到這句話你是否有共鳴? 首先必須感謝偉大的網友們在我看到的某篇文章上留下這句話 真心覺得,雖然現在網路上大家都有言論自由的權利 有時容易造成大家太過姿意妄為隨心所欲說自己想說的話,甚至覺得自己不需要負任何責任 但每當我看到被置頂的網友留言還是讓我覺得超有共鳴的!中肯到爆! 哈哈~所以也就
Thumbnail
就算我們看官覺得罪狀幾乎成立,它還是有背離事實的可能性。
Thumbnail
就算我們看官覺得罪狀幾乎成立,它還是有背離事實的可能性。
Thumbnail
想起之前在讀書會上討論的話題——當我們在社群平台看到不合時宜的發言,甚至是針對我們自己所屬群體(ex: 文組、女性、支持某些理念者……)的抹黑與攻擊時,是否應該主動發言表達不同觀點或甚至適時反擊? 『如果自己什麼都不說,會不會久了大家就會認為他們是對的?』朋友認為,不同的聲音很重要,表達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想起之前在讀書會上討論的話題——當我們在社群平台看到不合時宜的發言,甚至是針對我們自己所屬群體(ex: 文組、女性、支持某些理念者……)的抹黑與攻擊時,是否應該主動發言表達不同觀點或甚至適時反擊? 『如果自己什麼都不說,會不會久了大家就會認為他們是對的?』朋友認為,不同的聲音很重要,表達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在聽取意見時,不需要聽進每個人的想法。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意見,需要一些經驗來分辨哪些是真正有幫助的。
Thumbnail
在聽取意見時,不需要聽進每個人的想法。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意見,需要一些經驗來分辨哪些是真正有幫助的。
Thumbnail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Thumbnail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