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生而平等」(英語: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這句話是美國獨立宣言中的一項聲明。
當時想要建立獨立國家的那群人這麼說,其實是有特定目的的意圖。
「人皆生而平等」是指人人享有平等待遇,並應享有相同的權利和機會。
雖然這個概念通常被解讀為指人人平等,但依據《獨立宣言》的上下文,其實指的是美洲殖民地與其他國家享有平等地位,並主張其自治權。
若是不明就裡地把這句話單獨放到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大的問題。
所有概念基本上都是人造的,必須思考背後的意義,才不會被特定意識形態所利用。
(更不要說,當時只有男人能參政,"men are equal",那麼women呢?LSBT們呢?)
首先,
人的秉性、智能、資源都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個家庭、同一組基因、同一天出生的雙胞胎,還是有面臨不同命運的可能。
所以人不可能平等。無論在任何方面。
這個現象在不需要門檻就能進入的各種公共場所,看的尤其清楚。
(如果拿個平板去那邊坐一天,肯定會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可以寫:)
以地區公立醫院為例,在診間候診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聽到醫生跟前一個病人的談話。
醫生因為希波克拉底誓詞,理論上是不能歧視病人的。
也就是只要有病痛存在,醫生就應該努力治癒病人,無論病人的外貌資歷等等。
有時候醫生也會失去耐心,因為某些病人聽不懂人話。
醫生:你消化道功能不好,要少吃油炸物。
病人:可是我喜歡吃炸雞。
醫生:建議少吃。
病人:我真的很喜歡吃。你不能想想辦法嗎 ?
(隱約看到醫生頭上冒煙,內心os:要吃就去吃,滾啦!!)
有時候,並不是病人聽不懂,而是病人不願意聽懂。
人是有私慾的。總是為了自以為是的自尊與堅持,強人所難。
運氣好凹到了,就是多賺到的。
沒凹到,卻也沒有實質上的損失。
所謂的平等,在雙方實力不對等,或是被私慾蒙蔽理智的情況下,是不能充分實現的。
每個人都有過去,過去的經歷成就了現在的你。
過去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創造未來。以上是老生常談的一段話。勉勵人洗心革面。
然而老生們忽略了環境因素對於一個人的邏輯與思考方式,會產生不可能抹去的痕跡。
來自環境的養成根深蒂固的觀念,幾乎是不可能完全除去其影響的。
人生抉擇的後果,通常不是與生俱來的智力或是理解力,而是環境累積的影響。
如何在a環境內養成或是維持b環境的思維,是極度困難的。
又回到人的理性是否普遍存在,這個老問題。
好像雞生蛋或是蛋生雞這個千古不變的邏輯問題,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