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給生活的情書 #5:原來,我是慢頻率創作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這一週過得好嗎?真沒想到這個電子情書計畫已經默默的執行了一個月了!不知道這段期間,你是否也享受每一週的電子情書?💕

其實在電子情書計畫開始前,我經歷了好幾次社群停更。每一次,我以為自己已經休息夠了、準備好再次啟動了!但卻總是在幾天後,再次感覺筋疲力竭、毫無靈感與動力。甚至有一度懷疑:「經營社群媒體,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那個時候,我會因為無法穩定產出,而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夠成為一位創作者?我也曾經嘗試過要成為一位更「自律」的人,無論是從網路資訊或是書籍中,學習如何「有效的規劃自己的一天」、如何透過技巧與工具來安排日程、怎麼樣一鍵生成更多內容....。

當時的我,沒有意識到自己內在的失控與無力,只知道用更多的技巧與策略,讓自己「看起來」像是一位專業且合格的社群創作者。

拿掉「社群創作者」的標籤後,我是什麼樣的人?

這句話其實可以套用在任何工作職位上,換一種問法其實就是:「撇開工作不談,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大環境教會我們要成為一位「有所貢獻」、「有所價值」的人,而我們對整體社會的貢獻與價值,就是體現在我們的工作之上。我發現不只是我自己,還有好多的人也同樣總是在工作上打轉,只有當工作表現有所提升時,我們也才連帶的感受到「自己正在進步」。

原來我在無意識中,將自我價值與工作牢牢的綁在一起。

所以當我無法順利進行產出、發佈貼文時,那份無力感其實並不是來自於「沒有靈感」,而是更深層的「我沒有價值」、「我無法有所貢獻」的感受,然後我用不同的策略與方法不斷壓榨自己,只為了有所產出。

但偏偏,那些不是發自內心的文字、為了發佈而發布的作品,讀者們都能夠在字裡行間中感受到。想當然爾,那些作品的回饋、反應與數據都不好,我也同樣無法獲得任何成就感、最後形成一個無止盡的惡性循環。(光是寫這段就讓我覺得肩頸酸痛)

我們明明是一個渴望為世界帶來貢獻的靈魂,卻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把自己壓榨成沒有喜悅的機器人。


原來,我是慢頻率創作者。

在意識到自己處在無盡的惡形循環中時,我知道自己必須停下來、重新與自己對話。我知道自己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策略,而是需要練習回歸到自己的頻率、再次與內在對齊。

當時,我問我自己:「什麼樣的創作方式是讓我享受的?」

即使全世界都在宣傳短影音帶來的好處,我發現自己還是更喜歡用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而且比起短篇的社群貼文,像是現在這樣,能夠用故事堆疊的長篇文章,反而是我更加享受的創作狀態。

我問自己:「我喜歡閱讀的內容是什麼?」

雖然 Know How 類型的文章總是能夠帶來流量、並提供實際的價值。但我發現我並不享受閱讀這樣條列式的教學文章、平時也不喜歡閱讀工具書;我很喜歡閱讀作者字裡行間的情感流動、很喜歡看見他們在平凡小事中體驗到的靈感。

最後我問自己:「什麼樣的產出方式與頻率,才是讓我最舒服與自在的?」

透過上面兩個對自己的提問,其實答案早已呼之欲出。
當我意識到自己享受創作的方式與內容後,我更加確定自己並不適合大多數、高效型的行動策略。因為生活中的靈感需要沉澱、一篇生活的故事,也需要時間的積累。我不會天天都有故事、也不會無時無刻都有靈感,我需要更多的時間、慢慢地整理與輸出,與每一位閱讀者,展開更深度的交流。​

策略本該為創造者服務,而不是由創造者來配合策略

其實不只是社群創作者,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命裡的創作者。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成功學、有太多的工具書,教我們如何成為自律的人、高效的人,但卻忽略了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是有生活的轉折、有生理週期變化,有靈感流動的、活生生的人。

我想說的,並不是那些策略與方法沒有意義,而是想要表達:「策略與方法,是來協助我們前進的工具,而不是我們需要貫徹始終的生活方式。」畢竟,策略與方法都是死的,我們是活的。

與其強迫自己配合死板的策略與計劃,我們需要做的,其實是學習如何覺察自己當下的狀態,並找到能夠為「此刻的我」服務的行動策略。

允許自己成為流動的創造者,不是停留在空泛的虛無之中;而是在不同的頻率狀態下,找到符合自己的行動策略。

我用了四年的時間才學會如何回歸自己的頻率、如何找到自己的行動策略。而此刻的我,想將這段期間的學習擴大、也為更多和我一樣,總是感覺主流行銷方式不適合自己的「慢頻率創作者」,打造一個回歸自己內在流動的虛擬公寓空間、一起學習如何在慢頻率的創作流動中,保持對創作的熱情、以及收入的平衡。

目前這個「 慢頻率公寓 🏡 」仍在籌備階段,在今天想要邀請對這項企劃有所感應的你,優先填寫「入住表單」✨

讓我知道你是誰、你關心什麼,也讓我知道這個空間,可以長成什麼模樣,來迎接慢頻率住戶們!

填寫入住表單 🏡

​最後,祝福我們都能在自己的生命流動中找到平衡、成為自己生命中,自在的「創造者」。🌱



✨✨✨ 不要錯過每週的電子情書 ✨✨✨


點擊訂閱「給生活的情書」電子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erena on Earth 🌎✨
2會員
10內容數
來到地球升級打怪,寫下我的闖關心得!
2025/06/26
當時的我不懂醫生和攤販商的社會層級區別、也不理解學術研究者和體力勞動者有什麼本質上的差異。對當時的我來說,大阪燒姐姐就是一個成熟、獨立,而且很會切高麗菜絲的酷大人。我看著自己盤子裡的高麗菜煎餅,不禁好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眼睛也染上了一層層灰矇矇的濾鏡呢?」
Thumbnail
2025/06/26
當時的我不懂醫生和攤販商的社會層級區別、也不理解學術研究者和體力勞動者有什麼本質上的差異。對當時的我來說,大阪燒姐姐就是一個成熟、獨立,而且很會切高麗菜絲的酷大人。我看著自己盤子裡的高麗菜煎餅,不禁好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眼睛也染上了一層層灰矇矇的濾鏡呢?」
Thumbnail
2025/06/18
這一週的你過得好嗎?不知道藍風暴波符的這幾天,你是否也感受到了一點混亂、摧毀和需要重新來過的感覺? 今天的電子情書,想與你分享一個內在整合的旅程 也寫給那個,持續在探索與認識自己的你。
Thumbnail
2025/06/18
這一週的你過得好嗎?不知道藍風暴波符的這幾天,你是否也感受到了一點混亂、摧毀和需要重新來過的感覺? 今天的電子情書,想與你分享一個內在整合的旅程 也寫給那個,持續在探索與認識自己的你。
Thumbnail
2025/06/09
堅持從來都不是咬著牙的苦撐,堅持是來邀請我們,一起學習如何溫柔的陪伴感覺到挫折的自己,也協助我們創造更寬敞的學習空間,使我們擁有更多力量的持續向前。
Thumbnail
2025/06/09
堅持從來都不是咬著牙的苦撐,堅持是來邀請我們,一起學習如何溫柔的陪伴感覺到挫折的自己,也協助我們創造更寬敞的學習空間,使我們擁有更多力量的持續向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7/4到8/4,總共寫作30篇,休息兩天,字數約3.6萬字。 這一個月,時常鼓勵自己,就是一天一天寫,不敢去想要寫滿30天,怕壓力太大更難繼續。暫停的那兩天,儘管覺得有些可惜,但是有彈性,更能感受到對自己發揮人道精神的包容力😂
Thumbnail
7/4到8/4,總共寫作30篇,休息兩天,字數約3.6萬字。 這一個月,時常鼓勵自己,就是一天一天寫,不敢去想要寫滿30天,怕壓力太大更難繼續。暫停的那兩天,儘管覺得有些可惜,但是有彈性,更能感受到對自己發揮人道精神的包容力😂
Thumbnail
回顧過去整個月,上下滑動相簿,時間顯示七月的只有幾張在室內拍攝和不小心截圖到的照片。
Thumbnail
回顧過去整個月,上下滑動相簿,時間顯示七月的只有幾張在室內拍攝和不小心截圖到的照片。
Thumbnail
上週停了一次,這週感覺如果不寫一篇,就會変成三週記,然後會一直發懶,到変成月記之類的。但也不想硬擠,無病呻吟,畢竟現在有《思路》已經差不多是日日在記錄,所以《Brief a Week》就得挑些重點記錄。 在方格子那邊的討論區裏跟林燃(創作小說家)談起各平台的付費閱讀機制,本來就想一篇,但又一直
Thumbnail
上週停了一次,這週感覺如果不寫一篇,就會変成三週記,然後會一直發懶,到変成月記之類的。但也不想硬擠,無病呻吟,畢竟現在有《思路》已經差不多是日日在記錄,所以《Brief a Week》就得挑些重點記錄。 在方格子那邊的討論區裏跟林燃(創作小說家)談起各平台的付費閱讀機制,本來就想一篇,但又一直
Thumbnail
好像有點久沒發文,就隨意抽了一頁,嗯…… 沒發過,內容也蠻有趣的,就發吧! Dear diary: 提筆無話畫相思,落淚藏血寫寂涼。 相思話是空中夢,寂涼到頭只漠然。 冷漠凝氣血,血淚流不出。 氣躁鎖心頭,火攻肺不止。 接連咳三月,其氣終也休。 四時長遞嬗,五行善輪生。
Thumbnail
好像有點久沒發文,就隨意抽了一頁,嗯…… 沒發過,內容也蠻有趣的,就發吧! Dear diary: 提筆無話畫相思,落淚藏血寫寂涼。 相思話是空中夢,寂涼到頭只漠然。 冷漠凝氣血,血淚流不出。 氣躁鎖心頭,火攻肺不止。 接連咳三月,其氣終也休。 四時長遞嬗,五行善輪生。
Thumbnail
明明說儘量昨天更新兩部小說,卻依舊沒有進度(最近發生一些不愉快事件影響心情,外加左腕、左肩和右手臂在痛,以及為了寫「結伴同行」耽誤了些時間😅)😮‍💨今天我會像昨晚一樣,打開Discord的「趕稿地獄區」一邊直播音樂一邊寫文(昨晚這樣做後新一篇遊記小說立即完成),感覺上在像有人監視的情況下能寫快
Thumbnail
明明說儘量昨天更新兩部小說,卻依舊沒有進度(最近發生一些不愉快事件影響心情,外加左腕、左肩和右手臂在痛,以及為了寫「結伴同行」耽誤了些時間😅)😮‍💨今天我會像昨晚一樣,打開Discord的「趕稿地獄區」一邊直播音樂一邊寫文(昨晚這樣做後新一篇遊記小說立即完成),感覺上在像有人監視的情況下能寫快
Thumbnail
自從...從薯國這個小天地離開,就沒有每天更新文章,該說是沒動力嗎?還是我懶,但又很想紀錄什麼,卻想不到可以寫什麼🤔 明明平淡的生活裡,處處都有小小的驚喜,但真的過了就忘了,很想當下紀錄這種喜悅、悲傷跟感覺啊! 好吧!我又在亂寫了😆
Thumbnail
自從...從薯國這個小天地離開,就沒有每天更新文章,該說是沒動力嗎?還是我懶,但又很想紀錄什麼,卻想不到可以寫什麼🤔 明明平淡的生活裡,處處都有小小的驚喜,但真的過了就忘了,很想當下紀錄這種喜悅、悲傷跟感覺啊! 好吧!我又在亂寫了😆
Thumbnail
繼續我鬆散的生活,日子過得很慢,時間的概念變得模糊,似乎無法掌握。 上班時很多事都照著schedule走,每個月結帳出報告,專案開會出差,滿滿的行程,並且心裡有底,預先規畫準備。每個月過得很快,完成好多事。一個月又一個月,一步一步往前。 上班的時候也總覺得若可以不用工作,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想學
Thumbnail
繼續我鬆散的生活,日子過得很慢,時間的概念變得模糊,似乎無法掌握。 上班時很多事都照著schedule走,每個月結帳出報告,專案開會出差,滿滿的行程,並且心裡有底,預先規畫準備。每個月過得很快,完成好多事。一個月又一個月,一步一步往前。 上班的時候也總覺得若可以不用工作,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想學
Thumbnail
最近滑threads(穗)的時間変多了,除了是打發時間外便是注意一些我有興趣的議題,看看別人的思路。每一個話題,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見。我通常是很懶得寫下來,真的是懶人(無誤)。關於「出版」,我都會想到後續產業鏈不夠健全,導致出版之路到了紙書電書出完就幾乎結束。因為才疏學淺,我就不寫為什麼後續產
Thumbnail
最近滑threads(穗)的時間変多了,除了是打發時間外便是注意一些我有興趣的議題,看看別人的思路。每一個話題,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見。我通常是很懶得寫下來,真的是懶人(無誤)。關於「出版」,我都會想到後續產業鏈不夠健全,導致出版之路到了紙書電書出完就幾乎結束。因為才疏學淺,我就不寫為什麼後續產
Thumbnail
最近自己的時間就跟日記一樣短而零碎,讀這本遊子的日記意外地與裡面的徬徨與不安產生一些共鳴。
Thumbnail
最近自己的時間就跟日記一樣短而零碎,讀這本遊子的日記意外地與裡面的徬徨與不安產生一些共鳴。
Thumbnail
時間過得不慢,透過寫日記的方式讓我能即時檢視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沒想到從去年九月開始,這件事成為了每天的自然,對於急性子的我來說,停下來寫篇日記有點不可思議,但我似乎也有找到與它共處的方式,也感謝與我互動的你們。 上週回顧:2023年的最後一個禮拜,用一個懲罰遊戲結束 |1/1 (一)
Thumbnail
時間過得不慢,透過寫日記的方式讓我能即時檢視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沒想到從去年九月開始,這件事成為了每天的自然,對於急性子的我來說,停下來寫篇日記有點不可思議,但我似乎也有找到與它共處的方式,也感謝與我互動的你們。 上週回顧:2023年的最後一個禮拜,用一個懲罰遊戲結束 |1/1 (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