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lo,
這一週過得好嗎?
今天的電子情書,想與你們分享一個特別的體驗:「一個高麗菜煎餅的故事。」
能夠在南台灣生活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即使夏季高溫難耐,但能夠在冷氣房裡舒舒服服的起床、看著湛藍的天空與陽光,還是會讓人忍不住感激窗外的好天氣。我慢悠悠的起床,在陽光的陪伴下為自己端上了豐盛的早餐:「高麗菜煎餅!」正當我甜蜜的享受著高麗菜的清甜,與玉米的香甜時,腦袋裡閃過了一段小時候的畫面。
小時候最崇拜的人:那個賣大阪燒的姐姐。
大概國小的時候,我時常去一間大阪燒攤位光顧。那間大阪燒攤位是由一位很酷的年輕姐姐經營的,她留著一頭黑色的長直髮、手臂上還有一個小小的刺青,她不會高聲呼喊客人、也不會硬擠出笑容對客人說:「歡迎光臨!」她總是冷冷酷酷的、安安靜靜的做自己的事。
因為當時生活的地方離她的攤位很近,所以我看過她一個人上攤、收攤,也見過她一個人備料、洗菜。我永遠記得小時候對那位姐姐的崇拜之情。每一次看見她俐落的切出高麗菜絲、流暢的調製麵糊,最後在那盤完美的大阪燒上撒上醬料時,我總是忍不住在心裡大喊:「真是太帥了!」。
當時的我不懂醫生和攤販商的社會層級區別、也不理解學術研究者和體力勞動者有什麼本質上的差異。對當時的我來說,大阪燒姐姐就是一個成熟、獨立,而且很會切高麗菜絲的酷大人。
我看著自己盤子裡的高麗菜煎餅,想起了那盤象徵純真年代的大阪燒,不禁好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眼睛也染上了一層層灰矇矇的濾鏡呢?」
在這些年裡,我透過這個「大人濾鏡」評判過多少人?多少事?我又是如何透過這個濾鏡,來評判自己的呢?那些我不斷告訴自己的不足,難道也都是濾鏡嗎?... 一瞬間,我的小腦袋瓜裡冒出了好多疑惑。
許多此刻不斷重播的信念,根本不是來自真實的自我。在向許多高頻訊息學習的過程中,最常出現的一句話就是:「從未與你分離。」豐盛從未與你分離、完美從未你分離、自由從未與你分離... ,那個大家常常在說的「本來即是」,其實指的就是那個與一切美好從未分離的、最真實、原初的自己。
不知道正在閱讀這封情書的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那個純真的眼光?那個時候我們對許多事情還沒有那麼多的批判、對我們來說純粹的欣賞某人、某件事物的本質,是一件再輕鬆、自然不過的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漸漸為那雙純真的眼睛套上濾鏡,甚至有一段時間還會自以為成熟的認為:「社會就是這樣。」然後我們批判著自己生命中的一切、也批判著我們自己,我們忘了自己真實的「本來即是」,也誤將濾鏡視為真實的世界。
覺察到了大人濾鏡後,我也擁有了穿脫濾鏡的自由。
這並不是要我們不切實際的回去做一個小孩,而是練習做一個對濾鏡有所覺察的大人。濾鏡並非一無是處,就像成年後的所有「限制」與過往經驗帶來的創傷一樣,它們都帶著某些我們所需要的事物,陪伴著我們一起前進。
當我們下一次覺察到自己的批判的時候,或許能夠試著停下來問自己:「我現在正帶著什麼濾鏡看待眼前的人、事、物?」這份覺察可以小到只是評判一塊「罪惡的炸雞」,或是大到在權威面前,讓我們停下來、問問自己:「這個人現在所說的一切,我是否要照單全收?」
回歸內心最本質的頻率,並不是要我們做一個無知的人,而是幫助我們想起,在套上濾鏡以前,那個彩色的世界。然後,或許就在某個吃著高麗菜煎餅的平凡早晨,我們會再次想起為街邊野花駐足的美好、也為生命的奇蹟再次敞開。
祝福,在接下來的每一天,都體驗著「本來即是」的完美與美好 ✨💕
✨✨✨ 不要錯過每週的電子情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