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網路上只要一發生事件,馬上就會有「好心網友」跳出來整理懶人包: 圖文並茂,重點清楚,讓你5分鐘掌握來龍去脈。
看起來好像很方便,但不經查證的資訊,很有可能是錯誤資訊。
懶人包的「使用前注意事項」
懶人包本身不是壞事,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它的確能幫助我們快速了解事件背景。 但我要提醒的是,它不適合全盤照單全收。特別是那些資訊接受度高、容易「全盤相信」的人, 如果作者本身帶有立場、帶有目的, 你看到的就不再是客觀整理,而是經過包裝的帶風向。
舉例來說: 如果作者支持某政黨,那懶人包很可能會
- 強調有利該黨的結果
- 模糊或跳過負面訊息
- 用字潛移默化地影響你對事件的判斷
久而久之,你以為你在理解事件,其實正在被帶風向。
懶人包正確使用法
我自己的做法是把懶人包當成入門說明書,而不是結論。
每次看到懶人包,我會做幾件事來交叉驗證:
1.問自己幾個問題:
這個內容前後邏輯通順嗎?
觀點有沒有矛盾?
結論是不是太過主觀?
用字語氣是否帶著情緒?
2.查找其他資料來源: 搜尋看看有沒有不同立場的說法,對照一下各方的差異。
針對有疑問的部分,Google驗證一下真實性。
3.請AI協助反查: 善用資源讓效率提升,把懶人包丟給AI,問它這份內容有沒有問題、有沒有被忽略的觀點。
甚至可以請他提供從中是否有什麼商業機會或是制訂更好的對策
結語:資訊是快速的,但思考不能省略
懶人包可以幫你節省時間,但你不能把判斷力也外包給別人。
如果你希望真正看懂一個議題,那麼就要保有自己的判斷力和好奇心, 多方求證,事事存疑,再一步一步的拆解,讓你更接近事件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