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生與死」可說是每個人都必定會遭逢的生命經驗,也必定得要面對的人生課題。然而,人們卻可能在那習以為常或是視而不見的狀態裡,茫茫然地活著。關於生,那像是一種必然,或者說偷偷地說服自己至少可以像是一種理所當然;關於死,那則是一種逃避,難以面對的焦躁,讓心裡頭悄悄地拉開一些自覺安全的距離。然而,不去正視死亡,卻不表示不存在;不去感受生命,卻可能如行屍走肉一般地活著。也許死與生的界線,從來就沒有人們所以為的如此清楚。有句話說,從來沒有好好活過的人,死亡又能壞到哪裡去,雖然極其殘酷,但卻也精彩地訴說著兩者之間值得讓人玩味的交疊。

克林姆的這一幅畫作,名為〈死與生〉(Death and Life)。乍看之下,其將生與死切分到畫面的左右兩側。右側以生為題,那所彰顯的豐富色彩以及克林姆所擅長的圖騰意象更是充滿於畫面之間。而於其中,人們緊緊相依,或是抱著一個小男嬰的母親、或是雙手合什的老婦人、或是相互依偎的一對男女、或是靦腆害羞的少女……等等。那是「生」,那是生之喜悅,那也是生之魅惑。夾雜於其間的圖騰,含括著克林姆所常常使用象徵卵子的圓形與象徵精子的長方形,那更是生的起源。

然而,另一方面當沉浸在生的喜悅之時,畫面左側那像是死神一般的圖像,以骷髏頭的表現方式,不由得讓人心驚。不僅如此,那讓人不寒而慄的微笑,以及彷彿張眼凝視著畫面右側的神情,搭襯著雙手所持的物件,更像是虎視眈眈地想要隨時襲擊右方的生之華。而衣服上滿滿關於十字的圖像,點出宗教一直以來嘗試詮釋關於死亡的種種意象。然而那究竟讓人安於生之逸,抑或者讓人遠離死之憂。

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是奧地利極為著名的現代主義畫家,並且開創了維也納分離畫派。其那充滿象徵式的圖騰意象,彷彿嘗試去挑起人們未必能夠真正意識到的感受與情緒。由於克林姆崛起的時代,也正是精神分析逐漸萌芽的關鍵,使得關於意識、潛意識的種種課題成了維也納極受關注的課題。更因為這樣的因素,使得人心的探索成了人們極為重視的核心。這幅畫作完成後一年,克林姆也告別了人世,若說克林姆所創作的「吻」給予人們浪漫與綺麗的遐想,那麼也許「死與生」想要傳遞的是關於生命更深沉的探問與反思。

        尤值得玩味的是,畫作的題目是「死與生」,而非「生與死」,死亡的意象也許更能牽引出關於生的在乎與反省。死亡的覬覦,或許讓生命遭受到壓迫,死亡的威脅,或許讓存在充滿著焦慮,然而死亡的意象,不也賦予了關於活著的想望與意圖。以死而知生,死亡的存在讓生命有了限制,甚至為存在注入了難以去除的焦慮。然而卻也因為那樣的限制,而戮力創造更多的可能,也因為那樣的焦慮,而嘗試去賦予存在的價值。以有限而成就無限,以焦慮而體悟存在,那是生的華美,但那不也是死的深邃。



延伸閱讀

關於畫心。心話這一系列文章的介紹與總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85會員
222內容數
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因為己身為心理師,所以往往在思考的面向上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期待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2025/05/19
總還記得第一次看見這一幅畫,便深深地為它著迷,畫中的女人,在燦爛藍天的背景之下手插腰昂然地看著遠方,那傳遞著一種自信,也是無畏。尤其是畫中以人物為核心,與其相鄰的背景幾乎都以藍色調為主,而白雲則是象徵性地分散在距離人物較遠之處。不知是否因為此一緣故,總覺得這幅畫藏著一種撥雲見日之感。
Thumbnail
2025/05/19
總還記得第一次看見這一幅畫,便深深地為它著迷,畫中的女人,在燦爛藍天的背景之下手插腰昂然地看著遠方,那傳遞著一種自信,也是無畏。尤其是畫中以人物為核心,與其相鄰的背景幾乎都以藍色調為主,而白雲則是象徵性地分散在距離人物較遠之處。不知是否因為此一緣故,總覺得這幅畫藏著一種撥雲見日之感。
Thumbnail
2025/03/12
心裡頭琢磨著,當畫中的兩位女子望向眼前那一抹綠,是否各自在心頭泛起一圈圈的漣漪,而那是否根源於,生命中那曾有的璀璨與相信,還是面對生機的盎然,牽動著那顆躍躍欲試的心。仔細檢視著,其實畫中兩位盛裝打扮的女子,不免讓人感到與背景之間有點格格不入。
Thumbnail
2025/03/12
心裡頭琢磨著,當畫中的兩位女子望向眼前那一抹綠,是否各自在心頭泛起一圈圈的漣漪,而那是否根源於,生命中那曾有的璀璨與相信,還是面對生機的盎然,牽動著那顆躍躍欲試的心。仔細檢視著,其實畫中兩位盛裝打扮的女子,不免讓人感到與背景之間有點格格不入。
Thumbnail
2023/10/01
    第一次看見這幅畫,是收到朋友寄來的明信片,習慣性地先觀看文字之後,才翻到背面觀看影像。也在那時深深地震懾於這幅關於海洋的圖畫。更感訝異的是這幅畫的作者,竟然是印象派中極為著名畫家的雷諾瓦。
Thumbnail
2023/10/01
    第一次看見這幅畫,是收到朋友寄來的明信片,習慣性地先觀看文字之後,才翻到背面觀看影像。也在那時深深地震懾於這幅關於海洋的圖畫。更感訝異的是這幅畫的作者,竟然是印象派中極為著名畫家的雷諾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生命其實每天都在訓練我們面對死亡,如果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就活在中陰之中,無時無刻不在無常當中,我們就有機會學會面對實相,但這得訓練,每天的練習,慢慢增長..終究我們就是得面對生死,如何優雅的在生死之中穿梭,才是生命真正的課題。
Thumbnail
生命其實每天都在訓練我們面對死亡,如果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就活在中陰之中,無時無刻不在無常當中,我們就有機會學會面對實相,但這得訓練,每天的練習,慢慢增長..終究我們就是得面對生死,如何優雅的在生死之中穿梭,才是生命真正的課題。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出生前就計劃好了自己的人生? 了解出生前計劃,讓我們一窺過去的受苦經驗,並非是受到命運無情的捉弄,並非是偶然發生、沒有邏輯可言的災難。 暗夜降臨的意義在於,我們不再遺忘:「你永遠大於自己經歷的痛苦、恐懼、悲傷與憂鬱。」 請明白,沒有什麼支配一切的力量,在掌管我們的人生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出生前就計劃好了自己的人生? 了解出生前計劃,讓我們一窺過去的受苦經驗,並非是受到命運無情的捉弄,並非是偶然發生、沒有邏輯可言的災難。 暗夜降臨的意義在於,我們不再遺忘:「你永遠大於自己經歷的痛苦、恐懼、悲傷與憂鬱。」 請明白,沒有什麼支配一切的力量,在掌管我們的人生
Thumbnail
「我們皆是,彼此分散在世間的意識。」 有說法是:「一生的旅行,是來尋找碎片的。」 ...尋找我們被分散出的意識碎片,並感受「共鳴」。 就像,宇宙分化出了所有個體,那樣。   是的,靈魂意識初始想體驗的, 一直是「過程」。 畢竟,既然生死都是一樣的,那差別就在「過程」。  
Thumbnail
「我們皆是,彼此分散在世間的意識。」 有說法是:「一生的旅行,是來尋找碎片的。」 ...尋找我們被分散出的意識碎片,並感受「共鳴」。 就像,宇宙分化出了所有個體,那樣。   是的,靈魂意識初始想體驗的, 一直是「過程」。 畢竟,既然生死都是一樣的,那差別就在「過程」。  
Thumbnail
死,從來就不是結束,卻永遠都是開始。死,是打開門,而不是關起來。 當你了解生命是永恆的,你就了解死是你的幻象,是為了讓你非常關切你的肉體,因而幫助你相信你是你的肉體。然而你不是你的肉體,因此,肉體的毀滅對你沒有關係。 死應該教你的是,生命才是真的;而生命應當教你的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死,而是無常(
Thumbnail
死,從來就不是結束,卻永遠都是開始。死,是打開門,而不是關起來。 當你了解生命是永恆的,你就了解死是你的幻象,是為了讓你非常關切你的肉體,因而幫助你相信你是你的肉體。然而你不是你的肉體,因此,肉體的毀滅對你沒有關係。 死應該教你的是,生命才是真的;而生命應當教你的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死,而是無常(
Thumbnail
有的靈魂喜歡這樣,有的喜歡那樣。每個靈魂的角度都會不一樣,於是才有你、我、他。 要求別人跟我一樣的角度、一樣的方式來歷練人生,那完全是沒有意義且不合理,因為如果那樣,根本不需要分出彼此了。
Thumbnail
有的靈魂喜歡這樣,有的喜歡那樣。每個靈魂的角度都會不一樣,於是才有你、我、他。 要求別人跟我一樣的角度、一樣的方式來歷練人生,那完全是沒有意義且不合理,因為如果那樣,根本不需要分出彼此了。
Thumbnail
「你一直以來都以為自己活着,可是也許你已死亡,只是在光中重新再活一次。 别跟我來那套,什麼那不是真實的。這個地方可比你想像的要真實的許多。」 現在,我來告訴你:之前你已經看過-看過許多次了,不然你現在不會在這裡-而且你將再次觀看。 
Thumbnail
「你一直以來都以為自己活着,可是也許你已死亡,只是在光中重新再活一次。 别跟我來那套,什麼那不是真實的。這個地方可比你想像的要真實的許多。」 現在,我來告訴你:之前你已經看過-看過許多次了,不然你現在不會在這裡-而且你將再次觀看。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