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我又重讀了大衛霍金斯的心靈力量這本書。我理解那是如同科學、宗教等由一個人框架起來的世界,也理解那是協助我做驗證及輔助參考的方法。但我不認為意識能夠被定義,至少現在的[我]不認為意識能夠被分層次。如果我不認同意識可以被分等級,這個架構能為我所用嗎?讓我重讀這本書的用意是甚麼呢?

孩子,意識的確無法被輕易地分切、被分割甚至被定義。意識地存在,即是你(靈魂)的意志的證明。然而,你對於這本書有個小小的誤解,那即是將之框架起來的能量,定義為[意識]。如果你將其框架起來的,當作是元素界的能量,你就能夠更好的理解,並且與之前的學習做交叉檢驗,做深層次的學習。
書中描繪的各種各樣的[情緒]、[意識狀態],那是不同層次,不同濃度的能量。那是那位靈魂的代表者,將之對於理解世界的理論,用不同的框架,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成品。你可以用欣賞一幅畫、一個雕塑品的角度,來欣賞這個靈魂的代表者的成果。孩子,當然可以使用他的框架來理解或是體驗這個世界。過去你所接觸的知識框架,以及現在接觸的知識框架,那是不同的[濾鏡],就像是用哈伯望遠鏡、用單眼相機、用手機來看[月亮]一樣。功能不同、方便性不同、解析度不同,不同的框架,亦即不同的[法],都能協助你們了解以及體驗這個世界。但不論你們用甚麼樣的法門工具,都只是[工具]而已,不代表真相本身。
大師,那麼原理是甚麼呢?為何人的身體,可以用來當作檢測的工具?以你們的角度來看,這個框架得以成立的原因是甚麼?
親愛的,在此之前,我們需要你先暫時的放下你目前在[統計]、[科學實驗研究]學習當中建立的框架。當你將所有的框架都放在一起,你們容易混淆,也容易蒙蔽了雙眼。如同你用手機翻拍單眼相機,再用單眼相機對準哈伯望遠鏡的窗口來看宇宙一樣,各種焦距以及光的反射,會讓你迷失在自我設限當中。
孩子,我們基於一個簡單的原理。我們(你與我們)能互動、溝通並且交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是一體的。雖然有不同的框架將我們分別成不同的個體,但在整體宇宙群的框架下,你與我們並無分別。當你將意識擴展,接納這個原理,你便能理解、感受以及感知這個世界萬物。
因此,當這本書的作者運用身體來理解世界事物及各種構念,也就是色受想行識,也就是各種框架,自然是可行的。你們不只可以通過肌肉來感知,你們也能通過器官、通過大腦,通過神經,甚至,通過意念來感受世界萬物。
只要你願意,並且通過修正、練習、校準,如同磨練一項技藝,來磨練你們擅長的感知方式,沒有甚麼能阻礙你們理解以及體驗、感知這個世界。
當你認知你與世間萬物為一體,你(靈魂)的意志成為意識,在物質以及元素(靈界)產生對接,如同原本保持相干性的原子們在你的意志之下,也就是[被觀測]之下產生了去相干性,這讓這些能量瞬間選擇了一個狀態,成為你感知到的事物以及形狀,並且反映在你的身體。
大師,那這些能量原本是混沌的,沒有任何[應該有的模樣]不是嗎?在我的意志下被干擾,為何不同的人來測試結果也能相同?不同意志的觀測難道不會成為不同的結果嗎?
孩子,你轉錯方向了,我們再回到上面的位置一點。當我們說[觀測]或是[框架],那是一種比喻,為了讓你能理解以及明白的方式來說明。當你錨定了一個物體,或是一個問題,一個問句,一個人名或是一個機構,就如同你將[你認知]中的這個人事物,這個構念作出一個替代模型,並且與之互動。這與你(這個肉體)的出生的概念是一樣的,你們的出生是靈魂的意志框架出來的一個片段,而你與我們互動問答,或是用這位作者實驗框架下的問答,甚至,用塔羅牌占卜,以及用靈擺、易經卜卦等各式各樣的[工具]來與不同的能量片段互動,其原理都是一樣的。
不同的人對於一個構念有不同的認知,框架下來的能量成分會有不同。然而,你與我們,以及與世界上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人,都是一體的,我們共享一個世界,所在的元素界是相同的。
當你與其他的人的感知,或是肌肉測試的結果相同,那僅僅是代表你們用的是同樣的框架,或者說,相差不遠的框架。當你與其他人的感知或是測試的結果不同,那代表你與其他人的框架不太相似。但你們所感知、測量的,都是同一個範圍內的能量。
因此,當你與其他人用同一個工具測到同一個結果,那僅僅表示你與這些人,不論是一個或是數萬個人,有著相差不遠的框架,不代表這個[工具]是真理、真相,或是絕對的存在。因為,在你們之外,仍有人測到不同的結果。
而人類的出生,源自於地球的意志,與所屬靈魂的意志混合。你們框架的力量,源自於你們意志的結果,這也代表,你使用了地球的意志、以及靈魂的意志來做框架。
同樣使用地球意志的力量來框架,因此會有相同的結果,是不是比較可以想像與理解呢?
而不同的結果,也來自於你們靈魂精微的差異,導致不同框架的微調。
大師,簡單的說,萬物本為一體,不論在有形界或無形界。因為是一體,只要我們願意調整我們意識的幅度、廣度、層次,我們能夠運用靈魂的意志來感知其他人事物或是構念。不論只有少數人,或多數人感知到的一不一樣,只是感知用的工具不同,我們理解或體驗就會不一樣,不代表哪種工具是絕對真理,所以你要我不需要去糾結誰對誰錯,我的理解正確嗎?
孩子,世間本無對錯。而你理解的,也需要再校正調整一下。我們所屬同一個元素界,但我們仍存在不同的區域以及位置。在這邊,你可以理解我們正在試圖將原本的大框架,再稍微的縮小,你可以想像,把手機的圖片用手指划開,放大來看。
當你們詢問問題、嘗試用各種不同工具來感知世界萬物以及各種構念時,你們本身所在的位置,以及標的物所在的位置的不同,也會影響你們的感知框架,而其收穫的體驗以及理解程度就會有不同的狀態。
孩子,當你問:[某某人認為我是重要的]、或是[我對某某人是重要的],兩種不同的問句,收穫不同的答案。因為位置不同,如同一個看左邊,一個看右邊,而有不同的視野。
然而,當你再問[某某人對我的想法這個問題在哪個層次],你嘗試的是理解這個意念能量的本質,也就是理解這個想法以及問題根源在何處。這個問題的層次的結果,是否讓你更深的了解了自己?
這與你過去經常帶著恐懼、憂慮、憤怒、悲傷等能量來提問,以及現在帶著好奇以及興奮來提問是一樣的原理。你處在不同的意識層次來思考、理解、感知世界,你提問的問題,就會有不同的感知收穫。
這世界為何會有這麼多種宗教、命理工具、科學以及領域?因為宇宙太大了,親愛的。當你糾結在是非對錯時,你可以嘗試使用這個工具,理解在這位靈魂代表者所架構出來的元素能量測量工具下,你正處在甚麼樣的意識能量之中。
當你們總是慣用某一個工具,你們會出現盲區。學習不同的框架雖然會導致許多自我限制,也能為你們帶來不同角度的看見。
孩子,這是為何你重讀這本書的原因。
放下過去的框架,學習新的框架,重新再認識這個世界,重新再一次用不同的角度理解自己的內在。
不斷的練習,直到你不再需要工具的那刻,那即是我們合一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