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7 日,鴻海子公司鴻華先進(Foxtron)與 日本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 簽署了首份 MOU,雙方將合作開發並 OEM 供應第三季量產的純電新車,鎖定澳洲/紐西蘭市場。這份合作對於鴻華先進而言,不只是打開日本門戶,更有機會帶來可觀的訂單與毛利貢獻。今天,我們來梳理最新進度,並嘗試估算這波 OEM 搭配的潛在利潤!
---
🔍 一、MOU 內容與進度回顧
簽署時間:2025 年 5 月 7 日
合作範疇:由鴻華先進(Foxtron)負責新 EV 車型的整車開發,並由裕隆(Yulon)台灣工廠委託製造,OEM 掛 Mitsubishi 車標。
市場與時程:首發市場為澳洲/紐西蘭(Oceania),預計 2026 年下半年正式上市交車。
目前雙方已進入「進一步協商定案」階段,預計在 2025 年底前簽署最終合作協議。
---
📈 二、潛在訂單規模與出貨預估
根據澳洲電動車市場規模:
2024 年澳洲純電動車銷量約 40,000 輛,紐西蘭約 6,000 輛。
若鴻華先進供應車款能占 15–20% 市佔,合計約 6,900–9,200 輛/年。
取保守值 7,000 輛 為基礎,這是 OEM 合作的首年出貨預估量。
---
💰 三、OEM 利潤估算
假設 每台車銷售均價為 3 萬美元(約合新台幣 90 萬元),在 OEM 模式下,Foxtron 端可以爭取 5–8% 的組裝及開發利潤:
單車利潤:30,000 × 5% = 1,500 美元(約 4.5 萬台幣)
年度總利潤:1,500 美元 × 7,000 輛 = 1,050 萬美元(約新台幣 31.5 億元)
這樣的利潤貢獻,對鴻華先進當前的年度營運而言,將顯著提升集團毛利與 EPS。
---
🛠️ 四、投資人必看三大關鍵觀察點
1. 最終協議簽署時程
觀察 2025 年底前是否完成正式合約,以確保第一批產能排程落地。
2. 量產試裝與驗證進度
留意 2026 Q1–Q2 的工廠試產報告,若能按期完成供貨認證,後續出貨可望穩定。
3. 毛利率表現與成本控制
實際示範 OEM 毛利率是否能維持在 5–8% 水準,並關注原料、物流成本變動對利潤的影響。
掌握這三大重點,就能同步參與鴻華先進的營運成長與股價催化機會!
---
🌷 粉色花海女孩小結
鴻華先進與三菱汽車的 MOU,不僅是一次國際 OEM 的嘗試,更可能為集團帶來超過 30 億台幣的利潤貢獻。
從簽署進度、訂單規模到毛利估算,一篇文章帶你一次看懂所有關鍵。只要確認「正式合約」、「試產進度」與「利潤表現」順利兌現,這波海外 OEM 紅利就能實際落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