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體驗傳統觀念的博大精深
人類在不知覺中受傳統觀念束縛,自己也有中國傳統觀念,身為一個媳婦,必須孝敬公婆,這種觀念驅使著我主動順從,公婆沒有拿刀子駕著我脖子,要求我必須這麼做,出於心甘情願,自己枷鎖自己,去年我生病了,自我檢討之後,決定拿鑰匙為自己打開這個枷鎖,打破以往一個自己最愛的觀念,德國諺語說得好「青春走得太快,領悟來得太慢。」我之所以領悟的太慢,是因為錯誤的思想,盤繞在腦海,無法擺脫。
話說中國傳統思維,身為一個小媳婦,在夫家的義務,繁文縟節,被要求的勞動特別多,與外子比起來,在他們家得不到平等待遇,總有這麼的說辭:「媳婦還可以再娶。」似乎要有被趕出去的準備,經過社會洗禮之後,漸漸會發現,身為成年人,尤其是小媳婦角色,仍然要有自己的獨立自主能力。難道不知道中國禮俗不成文規定嗎?
其實在結婚前就有耳聞,婆媳相處之道,盡量保持安全距離,才是聰明的女孩,然而人都有著情懷,想要奉獻自己的心,結婚當時我的母親剛過逝,選擇百日內完成婚禮,選擇距離公婆家附近買房子,這是我對已逝父母思念之情,放在新的家庭𥚃,對公婆特別孝敬,如此單純的想法而已。
真正執行之後才發現「相處」是另一課題,二十多年來公婆為了生活瑣碎,小孩子的起居事情,時常打電話給我,交待完畢後,結尾還會補一句:「聽到沒!」接下來就是另一頭電話切斷聲,命令式態度是他們的習慣,我第一次不服,被婆婆喝斥之後,只能低聲下氣地接受,只知道他們很沒有禮貌,不尊重別人,但是一想到自己工作忙碌,晩上還要帶小孩,就沒認真傾聽內心不舒服的聲音。
直到去年我生了一場大病,才認真回憶以前的互動模式,剛開始可能出於疼愛孫子,就對我和外子教養孩子這件事,做出許多比手畫腳,隨著時間推移,演變成命令式的態度,執行控制權,乖巧的個性就會逆來順受。
才發現扮演小媳婦角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自己生病期間只是一想到和公婆這種相處模式,當天的病情就會加重,難道以後還要繼續這樣嗎?
破斧沈舟的決心繼續前進
於是告訴自己:「沒有人可以同時扮演多種角色,我同時扮演媳婦、人妻、職員、孩子的媽及娘家的好妹妹,又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實在是太天真,所以得了病不是沒有原因的。」接下來要做的事,人際關係的斷捨離,即使往後日子回到應有的孤單,也沒有什麼關係,只是多多思考自己其他的長處。
查理蒙格說:「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專長,如果你拿不專長的事情繼續做,你一定會失敗。」當個小媳婦,不是我的專長,我的專長是在其他方面。
從小我的家庭教育,教育我們要獨立自主,從學生時期,努力考上師大,結婚後當了三年代課老師,之後轉換跑道,考上高普考。在公務員期間,利用下班之餘不追劇,常看財經雜誌新聞,買了些股票及基金,喜歡投資理財,和外子努力存了一桶金及一棟房子。
光鮮亮麗的上班族背後隱藏著不確定性
然而結婚第十年,外子遇到失業這件事,少了他這一份薪水收入,是從來沒有想過的事,仔細思考之後,他想要創造被動收入,自行決定學習投資,他去上了一些理財課程,接觸不少投資人,其中幾位投資人展現投資成果,我們兩討論之後一起合資買資產,學習編輯我們的「資產計劃書」、「財務報表」、「資金調度表」、「還款計劃表」 、「報酬率估算表」,加上銀行信任公務員的穩定收入,貸款一些錢讓我們投資運用,操作至今已經十年,造就了現在可以執行到99歲成功投資項目。資金來源於我和外子的存款及貸款,沒有依賴公婆任何一毛錢,打造一池子穩定現金收入。
現在才有多餘時間思考,思考如何解開20年多年來,人際關係的不適,何必在原地痛苦打轉,人生路程還很漫長,未來還想要模仿巴菲特呢!一覺醒來還有新的投資思維,要成為終身學習機器。
洛克菲勒說:「創業時期,晚上睡覺時,總是思考著怎麼償還貸款,但是隔天一覺醒來,覺得要繼續向銀行借錢的想法,浮上心頭,才有造就了今日龐大的事業體系。」非常喜歡洛克菲勒的創業精神,和外子現在的投資一樣,仍然需要保持良好永續投資狀態。
夾心餅的角色是很容易扮演
外子夾在我們三方之間,應該會非常兩難,其實他可以維持原先正常的互動,不必刻意拉攏三方,並且想要提醒外子:「機械式保持一致是人性本質,甚至容易被社會傳統思維潛移默化影響,一般人缺乏獨立思考及判斷,尤其是年紀越來越大的人,如果想要改變三方態勢,將會是苦勞,沒有功勞。」這是尊重彼此的做法,絕對不要像一般人,喜歡擔任裁判官或法官角色,裁判每一件事情,對還是錯,如果真有這麼厲害,人人應該都可以去擔任這個要務。
我和外子還有兩個子女要養育,思考著如何盡快恢復到以前健康狀態,不必依靠任何人照顧,此時突然回憶起,結婚前那個天真無邪,小姐自由自在的樣子,腦子閃過一個念頭:「惟有拋開不必要的枷鎖,及博大精深的傳統思維,才能找到以前的快樂。」結婚前的模樣,是讓自己快速恢復的最佳範本。
自己種的因,自己去斷捨離
於是我找公婆表達自己的想法:「未來我們的相處,會有新的模式⋯⋯。」當下婆婆發怒了,她又再次展現在這個家庭的強勢角色,我們暴發些言語衝突,最後還是理性收場,他們決定放手,不再干預我和外子的生活。
今年開始選擇做自己,我和外子年紀近50及60歲,才決定不必活成公婆想要的樣子,其實什麼時候改變,都不會嫌太晚。
公婆年紀近80、90歲需要勞動支援,不常互動的其他三個子女,皆已經退休沒在工作,也許老人家可以重新找回和子女互動的時間,不要一有空檔就對媳婦發號施令,別再把「媳婦沒效(台語發音)」掛在嘴邊,以後我們可以成為普通朋友,各自在平行路上前進,或是在某個十字路口相遇,找回各自真正的休假日,身心靈健康狀態之下,繼續展現獨立自主的能力。
空出來的時間準備下一個目標
奇妙的事情發生了,自從不理會中國傳統博大精深的人際網絡之後,相隔不到一個月,我的身心靈恢復神速,斷捨離之後就是無限自律與自由,開始和外子四處遊走,運用自己的專長,保持好奇心和學習,發現人生下一個目標,空出來的時間學習日文,希望未來能體驗日本當地生活,在其他國度仍然可以執行家庭及投資的發展,同時看齊我的標竿學習對象「查理蒙格」,成功地經營自己的家庭及投資理念,持續到99歲。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