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不只是生與死的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死刑到底該不該廢除?」

這是社會上最具爭議、也最容易引起情緒的問題之一。

當社會發生重大刑案,尤其是震驚人心的殺人案件時,輿論往往傾向要求嚴懲,殺人償命幾乎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正義。

但當我們真正靜下心去理解死」背後的意義時,會發現這不僅是一項法律懲罰,更是對生命、正義、人性與制度的深層提問。

正義,是否等於報復?

多數支持死刑的人會說:他殺了人,就該償命。這樣才算公平。

這樣的觀點,聽起來合理,也讓人感覺到社會有在替受害者發聲。

但是,用殺害一個人來平衡另一個人的死亡,能真正還原正義嗎?

報復性的正義讓人情緒上感到滿足,但在法律上,我們要的是公平與穩定,而非一場情緒發洩。

我們該問的是,死刑真的能阻止下一場悲劇發生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們追求的,是一種安慰,還是真正的改變?

死刑真的有嚇阻效果嗎?

死刑是否真能發揮嚇阻效果,長年來始終是社會熱議的議題。 支持者認為,極刑能產生強烈的震懾作用,讓潛在犯罪者望而卻 但事實上,多項研究卻顯示死刑並不顯著降低重大犯罪發生率。 相較之下,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有效率的司法機制與教育改革,往往對預防犯罪更具成效。 犯罪的產生往往來自結構性問題,如貧窮、教育不平等、心理疾病未被妥善處理等,僅靠一種極端刑罰,難以真正解決根本原因。 當國家以死亡作為懲罰方式時,也不免讓人反思:我們是否用同樣的暴力,回應了暴力? 如果我們追求的是一個更安全、更人道的社會,也許應將焦點放在預防與修復,而非報復與恐嚇。

錯判的風險,是死刑無法承擔的代價

沒有一個司法系統是百分之百完美的。

只要有判錯的可能,死刑就成為一種不可逆的風險。

歷史上不乏冤獄的案例,當事人被判死刑,直到多年後才因新證據或技術翻案。

但有些人,已經來不及等到真相被揭露。

廢除死刑,某種程度上是對司法制度的一種謙卑承認 我們承認制度可能會錯,而我們不該用一個人的性命去賭。

沒有人,有絕對的權力去決定他人的生死

當我們支持死刑時,是否曾靜下來想過:

一個政府、一個制度,真的可以全然公正地決定誰應該活、誰應該死嗎?

我們當然痛恨罪行,也不否認社會需要懲罰。

但如果我們同時相信人性會犯錯、制度會出錯,那麼,「剝奪生命」這件事,是否過於絕對與武斷?

沒有人擁有決定他人生命的絕對權力,即使他穿著法袍、握有判決書。

一個真正成熟的社會,應該是願意在傷痛與正義之間,尋找更不傷害生命的方式。

廢除死刑,不等於輕縱加害者

這是許多人誤解的地方:廢死 ≠ 不處罰。

反對死刑的人並不是主張放過壞人,而是主張用不傷害生命的方式進行懲處與矯正。

許多國家在廢除死刑後,採用終身監禁、不得假釋,甚至限制社交與活動自由等替代方案,讓加害者終其一生承擔責任。

關鍵在於,我們的目標是什麼?

是讓社會更安全,還是讓憤怒得到釋放?

這兩者,不一定能畫上等號。

被害者家屬的傷痛,死刑能彌補嗎?

最難回答的問題,是面對那些失去摯愛的家屬。

當他們站出來說:「一命償一命」時,我們沒有資格要求他們寬容。

但我們也必須思考:

對於他們而言,真正的平復,是來自於兇手的死亡,還是來自於社會對他們的支持、對真相的揭露、對制度的完善?

很多時候,我們錯把死刑當作唯一能還給受害者家屬正義的方式。

但正義不該建立在另一場死亡之上,而應該是讓傷痛能被聽見、被承接,讓悲劇不再重演。

制度之於人性,是鏡子,還是武器?

人性本來就有善惡,我們不否認惡的存在,也不為加害者辯解。

但法律與制度的存在,是為了在混亂中守住底線。

當我們以國家之名去執行死刑時,我們其實也在回答一個問題:

這個社會,願意用什麼方式面對黑暗?

死刑的存廢,是對文明成熟度的一種測驗。

也許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廢除它,但我們能不能開始有更多理性的討論、更多的理解與修復,而不是只有憤怒?

文明的試煉:一場關於死刑的人性辯論

我們無法替每一個被害者家屬感同身受,

也無法簡單地對社會的憤怒說冷靜一點

但我們可以做的,是在這場討論中更真誠、更深刻

去問:「我們相信的正義,到底是什麼?」

去思考:「這個社會要走向更強硬,還是更成熟?」

死刑不是一個可以倉促回答的問題,

而是一場,關於人性與文明的長遠對話。 死刑的存廢,值得我們用更多理性與同理心深入討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宇宙碎片裡打撈溫柔
0會員
6內容數
在宇宙碎片裡打撈溫柔,寫給在時代洪流中努力保持清醒與柔軟的我們。 這裡談社會,也談自我。 從資訊過載、性別議題,到日常情緒與成長焦慮, 我試著在冷硬的現實裡,撿拾那些不被看見的情緒、觀點與希望。 如果你也曾在深夜為這個世界感到疲憊,卻仍不願放棄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那這裡或許會是你停靠的溫柔星球。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華人社會很忌諱談到「死」這個字,但正視死亡對生活有正向影響。文章探討死亡觀念,提出理性看待死亡的建議。
Thumbnail
華人社會很忌諱談到「死」這個字,但正視死亡對生活有正向影響。文章探討死亡觀念,提出理性看待死亡的建議。
Thumbnail
中華民國的死刑制度是一個受到爭議的議題,涉及更廣泛的人權問題。本文詳細探討了中華民國死刑的歷史背景、執行方式、以及在不同時期不同政府採取的政策。同時,本文討論了反對者和支持者各自的觀點,從而全面展示了中華民國死刑這一爭議性議題的複雜性和多面性。
Thumbnail
中華民國的死刑制度是一個受到爭議的議題,涉及更廣泛的人權問題。本文詳細探討了中華民國死刑的歷史背景、執行方式、以及在不同時期不同政府採取的政策。同時,本文討論了反對者和支持者各自的觀點,從而全面展示了中華民國死刑這一爭議性議題的複雜性和多面性。
Thumbnail
關於死刑、違憲、廢死、憲法法庭這幾個名詞,你真的知道發生什麼事嗎? 隨著被社會洗滌越來越多,我漸漸的喜歡上了對政治及社會事件 "吃瓜"的習慣,因為當你站在不同政營,你會發現彼此之間的世界觀是截然不同的,你無法、無權、更無閒去說服對方接受你的世界觀。
Thumbnail
關於死刑、違憲、廢死、憲法法庭這幾個名詞,你真的知道發生什麼事嗎? 隨著被社會洗滌越來越多,我漸漸的喜歡上了對政治及社會事件 "吃瓜"的習慣,因為當你站在不同政營,你會發現彼此之間的世界觀是截然不同的,你無法、無權、更無閒去說服對方接受你的世界觀。
Thumbnail
2024年4月23日,憲法法庭舉行死刑釋憲案的言詞辯論。想要深入了解死刑嗎?今天來分享一下小編的書單!
Thumbnail
2024年4月23日,憲法法庭舉行死刑釋憲案的言詞辯論。想要深入了解死刑嗎?今天來分享一下小編的書單!
Thumbnail
今天聯合報A2版,刊登以「大法官廢死表忠」作標題的社論。作者閱讀整篇內容,願純粹從「法」的角度,針對死刑釋憲問題,表達個人觀點。
Thumbnail
今天聯合報A2版,刊登以「大法官廢死表忠」作標題的社論。作者閱讀整篇內容,願純粹從「法」的角度,針對死刑釋憲問題,表達個人觀點。
Thumbnail
以上有問題廢死團體歡迎提告,反正我去廢死團體他們fb google評論提問區不知道被我嗆了多少難聽字言,都還不告我妨害名譽罪,你就可以知道廢死聯盟就是俗辣組織,不敢告我哈哈因為也告不成
Thumbnail
以上有問題廢死團體歡迎提告,反正我去廢死團體他們fb google評論提問區不知道被我嗆了多少難聽字言,都還不告我妨害名譽罪,你就可以知道廢死聯盟就是俗辣組織,不敢告我哈哈因為也告不成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4月23日上午10點,憲法法庭為審理【111年度憲民字第904052號王信福等聲請案】及相關併案共37件聲請案,有關刑法第33條第1款、第226-1條、第271條第1項、刑法第332條第1項、第348條第1項、第19條第1項和第2項以及刑事訴訟法第388條等規定行言詞辯論。開啟了死刑存廢這個大哉問!
Thumbnail
4月23日上午10點,憲法法庭為審理【111年度憲民字第904052號王信福等聲請案】及相關併案共37件聲請案,有關刑法第33條第1款、第226-1條、第271條第1項、刑法第332條第1項、第348條第1項、第19條第1項和第2項以及刑事訴訟法第388條等規定行言詞辯論。開啟了死刑存廢這個大哉問!
Thumbnail
法律究竟能不能規定無期徒刑受刑人不許假釋,使其成為「終身」監禁,這個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Thumbnail
法律究竟能不能規定無期徒刑受刑人不許假釋,使其成為「終身」監禁,這個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Thumbnail
目前台灣刑法還存有死刑,但是要判死刑需要具備哪些必要條件呢?律師又該如何為其辯護呢?這本《與死刑拔河─死刑的辯護經驗與建議》是上個月在台北公共冊所書店,NGO團體舉辦的公民書展時買的,除了因為是廢死聯盟出版的、又剛好有特價之外,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法官到底需要依據哪些條件、證據,最後有「理由」
Thumbnail
目前台灣刑法還存有死刑,但是要判死刑需要具備哪些必要條件呢?律師又該如何為其辯護呢?這本《與死刑拔河─死刑的辯護經驗與建議》是上個月在台北公共冊所書店,NGO團體舉辦的公民書展時買的,除了因為是廢死聯盟出版的、又剛好有特價之外,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法官到底需要依據哪些條件、證據,最後有「理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