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策展下的編織體驗模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原本只是一場公益性質的實體講座,卻默默地轉化為一場結合國際策展的編織體驗展覽,展出地點位於435藝文特區的光復館。

這場展覽的起點,源自筆者在「設計思考與實踐」課程中所開設的初階編織課程。該課程已於我的班級推行三個學期,教學成效良好,逐步累積出一套以體驗為導向的教學模型:

  • 第一學期,學生以「盲人框架」為創作限制,培養對感知與身體的敏銳度。
  • 第二學期,學生實際戴上「盲人眼鏡」,模擬視覺障礙者的生活情境,深化對感官的理解。
  • 第三學期,學生佩戴「老化模擬眼鏡」,體驗視覺退化的狀態,進一步發展對老化與生命歷程的同理心。

「體驗」若非親身實踐,往往難以真正理解,也難與個人生活產生連結。編織亦是如此。為了讓學生與編織建立關聯,我請他們攜帶一件屬於自己的舊衣物,在課堂上進行剪裁與再創作。這些看似無用的廢棄衣物,透過重新設計與縫製,在新的結構中重獲新生。

起初,學生們往往困惑地問:「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然而,當他們開始動手剪裁、縫合時,創意也隨之浮現,啟發了自我表達的興趣與動機。

本次展覽展出五件作品,其中四件來自學生於課堂上的創作,結合盲人模擬的體驗,進一步發展為帶有動物意象的進階編織作品。這些作品揉合了學生的個人情感記憶,並融入台中興安社區「綠光尋夢園」的在地元素,試圖重現十二生肖的文化意象與故事。

其中兩件作品——牛與兔子的立體造型——即是在上述脈絡中誕生。牛的靈感源自筆者於日本人吉市矢岳町的實地訪談,一位當地畜牧業者提到:「一頭牛一年可生產約1TB的牛奶。」這句話不僅啟發學生的創作,也成為校內參與「矢岳町國際合作專案」成果展覽的亮點之一。

第五件作品則來自南社社區的藝術科技裝置實作。我們將課堂中的編織方法延伸至社區應用,並於此次展覽中加裝底板與結構支撐,以延長展品的保存期限。此外,作品也運用了多件廢棄衣物進行補強,並於表面塗上保護漆,避免觀眾觸碰導致磨損,使其更適合長期展示。

回到策展的初衷——我們原本規劃於435藝文特區開設體驗教室,時間擬於展前或展後舉辦,後來思索若與開幕日同步進行,或許更能放大其效益與參與感。

開幕當日(2025年8月30日),將有來自日本多所大學的教授蒞臨,包括山梨大學、九州大學與北海道大學。我們規劃安排一場由三位講師共同引導的「動態展演體驗」,邀請10位學員現場進行編織互動,預計呈現一場約一至一個半小時的即時教學與藝術行動。

這不僅是一場靜態的展覽,更是一場讓身體與材料、經驗與記憶、在地與國際交織的教育實踐。

我們預計準備十個木框,讓報名學員創作專屬作品。活動將由筆者率先進行分享,說明策展與生活之間的連結;接著由創作者介紹她在南社社區創作時的脈絡與理念,特別是如何將NFC技術融入創作之中;最後由芝田典子藝術家、筆者與創作者三人共同帶領參與者進行實作。

活動材料部分,除了由主辦方提供外,也包含來自山梨大學、九州大學與北海道大學的素材,象徵這是一場國際共製的交流計畫。報名者也可攜帶自己的廢棄衣物參與,讓課程轉化為個人化且具有文化記憶的國際體驗。

筆者後續也希望將本次展覽與教學歷程撰寫成一篇「文化紀行」文章,記錄這場結合創作、教學與策展的多層次實踐。

說到紀行,我想起過去在朱銘美術館的工作經驗。每次特展結束後,研究部門都會由策展館員規劃撰寫一冊展示書籍,記錄策展人、藝術家與館員的想法,留下展覽的策展脈絡,並讓外界了解展覽背後的思維與方法。

一場展覽的規劃,通常至少需要兩年時間。第一年會先辨識利害關係人,擬定合作項目,確認主辦與協辦單位,逐步展開合作關係。接下來尋求贊助或補助資源,擴大活動效益。最後則是針對展覽內容的細節設計與執行,確保活動的延續性與教育意義。

此次展覽,也期望能呈現我們在教學歷程中與社區、學生、國際夥伴的合作模式,讓策展成為一種行動與理解交織的延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走讀城市創生─許正賢的沙龍
28會員
210內容數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2025/07/18
昨晚,我參加了 Lynn 舉辦的讀書會。之所以報名,一方面出於對這本《華頓商學院情緒談判課》的興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曾在我的課程中見識過 Lynn 出色的採購專業,而這次她將觸角延伸至「情緒談判」領域,更令人期待。 女性視角下的情緒談判 Lynn 首先分享了自己從採購到業務發展的歷程,點出女
Thumbnail
2025/07/18
昨晚,我參加了 Lynn 舉辦的讀書會。之所以報名,一方面出於對這本《華頓商學院情緒談判課》的興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曾在我的課程中見識過 Lynn 出色的採購專業,而這次她將觸角延伸至「情緒談判」領域,更令人期待。 女性視角下的情緒談判 Lynn 首先分享了自己從採購到業務發展的歷程,點出女
Thumbnail
2025/07/16
從一場講座開始的自我追問 7 月 1 日,我坐在宿舍晚上打開YT,聽書店老闆分享〈不只是作品,更是產品〉。我的心得是:「若想長期創作,先把靈感拆解成可重複的『原子習慣』,才能在日復一日的行動裡孵化出最小可行性產品(MVP)。」這句話像石子落水,引起一連串漣漪:我想到那些漂泊四方、被稱為「浪人」的朋
Thumbnail
2025/07/16
從一場講座開始的自我追問 7 月 1 日,我坐在宿舍晚上打開YT,聽書店老闆分享〈不只是作品,更是產品〉。我的心得是:「若想長期創作,先把靈感拆解成可重複的『原子習慣』,才能在日復一日的行動裡孵化出最小可行性產品(MVP)。」這句話像石子落水,引起一連串漣漪:我想到那些漂泊四方、被稱為「浪人」的朋
Thumbnail
2025/07/15
今天與 Miles 討論現代學生常見的兩個困境──「體驗不足」與「缺乏榮譽感」。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對目標的堅持往往難以長久維繫。筆者認為,「努力」與「紀律」原本就是相輔相成;若再加上優秀同儕的支持,更能增添完成目標的信心。   筆者曾參加書店老闆開設的第六期創作課。最初正逢校方招生季,排課時
Thumbnail
2025/07/15
今天與 Miles 討論現代學生常見的兩個困境──「體驗不足」與「缺乏榮譽感」。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對目標的堅持往往難以長久維繫。筆者認為,「努力」與「紀律」原本就是相輔相成;若再加上優秀同儕的支持,更能增添完成目標的信心。   筆者曾參加書店老闆開設的第六期創作課。最初正逢校方招生季,排課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假日時剛巧來桃園吃飯,預約了「與誰對齊?」的展覽,這是「胖老師繪畫教室」的學員,在上了一年三個月的課程之後,所辦的展覽,我在2022年也曾經參與課程並舉辦當代藝術個展,深知辦展籌備實在不易,但能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最有成就感的事,今天也要來好好的觀展。
Thumbnail
假日時剛巧來桃園吃飯,預約了「與誰對齊?」的展覽,這是「胖老師繪畫教室」的學員,在上了一年三個月的課程之後,所辦的展覽,我在2022年也曾經參與課程並舉辦當代藝術個展,深知辦展籌備實在不易,但能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最有成就感的事,今天也要來好好的觀展。
Thumbnail
寒假期間構思 下學期 八年級獨立研究 課程, 內心就有萌芽讓學生以研討會的概念舉辦自己的專題成果展~
Thumbnail
寒假期間構思 下學期 八年級獨立研究 課程, 內心就有萌芽讓學生以研討會的概念舉辦自己的專題成果展~
Thumbnail
新學季的第二天實習,帶著新的思考與星期二的學習來到了今天,今天我給自己的目標是觀察不同形式的互動與引導形式,然而從品師的課程,與綠光種子教室的課後輔導過程中,我看見並學習到了珍貴的事物。
Thumbnail
新學季的第二天實習,帶著新的思考與星期二的學習來到了今天,今天我給自己的目標是觀察不同形式的互動與引導形式,然而從品師的課程,與綠光種子教室的課後輔導過程中,我看見並學習到了珍貴的事物。
Thumbnail
由於去年我是直接從JS直播班出發的,想當然沒參加過體驗營這類的短期嘗鮮課程,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體驗看看了,也因為我本身有一些些基礎了,這次就果斷幫自己加碼擔任志工,多多少少能幫助到剛開始就卡住的同學,希望能借著多次的經驗累積來增加我的經歷。
Thumbnail
由於去年我是直接從JS直播班出發的,想當然沒參加過體驗營這類的短期嘗鮮課程,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體驗看看了,也因為我本身有一些些基礎了,這次就果斷幫自己加碼擔任志工,多多少少能幫助到剛開始就卡住的同學,希望能借著多次的經驗累積來增加我的經歷。
Thumbnail
3月底迎來第一場的實體工作坊教學 雖然人數不如預期,立刻轉換形式就像是小型家教班, 當然這問題點也跟課程宣傳日期太短與地點有關。 最後還是順利舉辦完第一場, 整體來說有達到舉辦工作坊的目的 練習如何思考、軟體操作繪圖、實際案例演練, 課程過後也要進行AAR,檢討有哪些部分可以再改進
Thumbnail
3月底迎來第一場的實體工作坊教學 雖然人數不如預期,立刻轉換形式就像是小型家教班, 當然這問題點也跟課程宣傳日期太短與地點有關。 最後還是順利舉辦完第一場, 整體來說有達到舉辦工作坊的目的 練習如何思考、軟體操作繪圖、實際案例演練, 課程過後也要進行AAR,檢討有哪些部分可以再改進
Thumbnail
這一場很特別,有聽障生也有坐著輪椅的學生,我事前先幫自已做了簡單的手語小抄,不知道狀況會如何就先準備著,沒想到聽障生們都有助聽器,她們聽得到聲音,只是訊號不一定清楚,學校方面非常用心還請來了一位聽打員,即時把我在台上講的話,立刻打字做成字幕給學生看
Thumbnail
這一場很特別,有聽障生也有坐著輪椅的學生,我事前先幫自已做了簡單的手語小抄,不知道狀況會如何就先準備著,沒想到聽障生們都有助聽器,她們聽得到聲音,只是訊號不一定清楚,學校方面非常用心還請來了一位聽打員,即時把我在台上講的話,立刻打字做成字幕給學生看
Thumbnail
這個假期過的很充實 連續兩天的課程 四位專業老師的教導 (維旎老師、若葳老師、云美老師、瓊月老師) 各地優秀同學的互動 收穫滿滿 能量滿滿 除了學習到豐富的知識 還玩了很多有趣又實用的遊戲 分享幾個印象深刻的 第一是學習321 第二是提問能力 第三是工具運用 第四是創意創新 第五是流質&晶質
Thumbnail
這個假期過的很充實 連續兩天的課程 四位專業老師的教導 (維旎老師、若葳老師、云美老師、瓊月老師) 各地優秀同學的互動 收穫滿滿 能量滿滿 除了學習到豐富的知識 還玩了很多有趣又實用的遊戲 分享幾個印象深刻的 第一是學習321 第二是提問能力 第三是工具運用 第四是創意創新 第五是流質&晶質
Thumbnail
在課程中可以見到來自不同背景、具有不同經驗、懷有不同想法的學員們齊聚一堂,一起藉著精油打開自己的視野,每一次提出的問題也能為其他人帶來啟發,看到大家回饋了不同的學習體驗,是經營一個空間很重要的收穫。
Thumbnail
在課程中可以見到來自不同背景、具有不同經驗、懷有不同想法的學員們齊聚一堂,一起藉著精油打開自己的視野,每一次提出的問題也能為其他人帶來啟發,看到大家回饋了不同的學習體驗,是經營一個空間很重要的收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