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月薪達到『十萬』以上的HR,工作的五大特點,妳知道嗎?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不是因為薪水高才值得尊重,而是因為你替公司想得夠深,才值得這份薪水。」

近年來人資主管的薪酬,在條件資歷好的人資主管極度缺乏的情況下,可謂水漲船高。年薪二百萬的人資主管以前是鳳毛麟角,但現在在我認識的HR主管中,可謂比比皆是。

raw-image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所歸納認識的優秀人資主管都有的五大工作特點。

這些HR主管,看似平凡,實則不凡。他們不只是會做事,更是「會拆解問題、設計解法、擴散影響」。其實薪水的本質就是對個人『責任與價值』的體現,而他們之所以值那個價,靠的不只是運氣,而是高度精練(並可複製的)五種職場工作特徵。

特點一:被指派工作,不只問工作細節,更會問產出標準

高段位HR不會一拿到任務就急著動手,他們第一步一定是「定義好交付標準」。因為他們知道:你如果不清楚對方要什麼,很可能會做出「努力了卻沒人要」的廢功。

他們擅長使用 SMART 模型來鎖定任務目標:

  • S(Specific)具體化:不是「提升留任率」,而是「讓離職率從23%降到18%」。
  • M(Measurable)可衡量:不要泛談「推動文化」,而是「三個月內導入三場文化對話工作坊」。
  • A(Achievable)可達成:不訂無法實現的夢幻KPI,而是結合資源現況評估任務可行性。
  • R(Relevant)相關性:不是任務做完就好,而是與公司年度策略有強連動。
  • T(Time-bound)有時限:不是「盡快交」,而是「在下週一例會前上傳報告並通知總經理簽核」。

補充視角:

高薪HR面對模糊指令,不會內心OS「老闆講不清楚」,而是主動反問關鍵的5W1H問題,挖出老闆沒說出來的真需求。他們不接「模糊任務」,因為那代表你會用倍數的時間處理情緒與猜測,最後再被「不符期待」打回重做。

實務案例:

某集團的HR總監接到「打造儲備幹部制度」的任務,第一步不是查國外最佳實踐,而是直接跟CEO確認:「我們培養這批幹部的目標是填補未來缺口、還是提升中層穩定度?是做三年儲備還是半年投產?」一輪SMART釐清後,整個制度設計只花了六週就完成初版測試,最終導入成功率超過85%。

特點二:請示工作,必帶方案,不做伸手牌

一流HR從來不會「有問題就請示」,而是「有解法再請示」。

當他們遇到組織變革、人力吃緊、薪酬設計等難題,不會開口就問「老闆你覺得怎麼辦」,而是先思考規劃,提出兩到三個可執行方案,並帶著判斷與立場上桌。這也會讓老闆知道:她不是來丟問題的,而是來分擔決策的。

他們的說服邏輯,通常採用 RIDE 模型:

  • R(Risk)風險描述:描述現況與問題,例如「近三個月離職人數超標,超過年度預算邊界」。
  • I(Interest)共同利益:連結公司的目標,例如「留任關鍵人才是組織穩定基礎」。
  • D(Difference)方案差異:呈現不同選項的優劣與影響,例如A方案立即見效但成本高,B方案需三個月才見成效但節省預算。
  • E(Effect)可能影響:點出風險與副作用,例如A方案會造成其他部門抱怨資源不均,需搭配說明會緩衝。

補充視角:

這種「帶解法請示」的習慣,反映的是高階HR的底層心態:「不要讓老闆幫你工作,而是讓老闆選你設計的答案」。他們知道,公司最缺的不是執行者,而是能減少老闆決策負擔的「前置處理員」。

實務案例:

一位HRBP發現某單位因工時過長導致流動率暴增,他評估了內部調配、彈性工時與增設外包三方案後,用RIDE框架簡報給COO,最後獲批最快上線的外包案,三週後壓力指數下降18%。

特點三:匯報工作,突出結果,不講流水帳

高薪HR都知道:沒人有空聽你講辛苦歷程,只想知道值不值得支持你繼續做。

所以他們在主管面前簡報,第一句話永遠是「我們目前達成了什麼關鍵結果」,而不是「我們做了哪些努力」。這樣的說話方式叫做:用結論導向贏得信任,用邏輯支撐爭取資源。

他們使用的是 PREP 模型:

  • Point(先講結論):直接陳述重點,例如「我們本季訓練計畫達成率98%,課後轉換指數超過目標15%」。
  • Reason(說明理由):為什麼這樣執行,例如「因為我們優化了培訓前預備制度與主管對話機制」。
  • Example(實例說明):具體行動與成果,例如「ABC部門主管提報的人才已進入升遷名單」。
  • Point(重申觀點):收尾再次強化,例如「這套訓練流程建議推廣到其他業務單位,將大幅提升升任準備率」。

補充視角:

PREP結構其實不是溝通技巧,而是一種邏輯思維表現。真正的HR高手,不只會做事,還能把做事的價值「翻譯」成對公司有用的語言

實務案例:

某HR總監向董事會報告績效調整方案時,並未詳細說明方案內容,而是用一張圖對齊「薪酬調整後,整體產能提升預估模型」,搭配同業benchmark比較,短短7分鐘就讓董事點頭通過:這就是報告「投資報酬率」而非「執行過程」的魅力。

特點四:分享工作,細說流程,不講感想

很多HR主管在內訓時會說:「我們當時其實也是跌跌撞撞…」然後講了一堆故事,但沒人知道怎麼複製。

而高薪HR會怎麼做?他們會把複雜的實踐拆成七個維度,用 5W2H 框架整理:

  • What:這件事是什麼?背景脈絡為何?
  • Why:為什麼要做?背後的業務驅動力?
  • Who:參與者是誰?涉及哪些利害關係人?
  • When:什麼時候做的?對應哪些節點與時機?
  • Where:發生在哪些部門/地區?具體場域?
  • How:如何設計與執行?過程與流程?
  • How much:投入的時間、人力、資源與成本?

補充視角:

他們的分享不帶雞湯、不講感性,而是「讓別人聽完可以立刻抄去用」的實戰說明。他們懂:經驗的價值,不是「感同身受」,而是「可被模仿」。

實務案例:

某HR分享新人加速培訓制度時,用5W2H從「痛點出發」一路講到「導入成本與ROI預估」,最後搭配一張一頁SOP流程圖,全場主管一致拍手要求導入。

特點五:復盤工作,總結SOP,精進下一輪

做錯不可怕,錯完沒學到東西才是白忙一場。

高薪HR從不把問題歸咎給誰,而是歸因給流程、判斷與系統設計。

他們復盤時,會使用 GRAI 架構:

  • G(Goal)目標回顧:這件事的起點是什麼?
  • R(Result)結果驗證:是否達標?有數據嗎?
  • A(Analysis)原因分析:問題來自哪?制度設計不良、角色錯配還是資源不對等?
  • I(Insight)洞察提煉:有哪些學習?是否需要寫成SOP/checklist/行動指南?

補充視角:

這種SOP導向的復盤,不是檢討會,也不是感覺分享會,而是「邏輯性地追蹤風險源」「結構性地回補漏洞」。

實務案例:

某次高階主管升遷計畫因評估偏誤導致重大錯用,高薪HR總監在三日內完成GRAI分析報告,列出五個結構性錯誤,修訂三項制度,新增一條「高階升遷行為模擬驗證機制」,讓後續提報穩定度提高60%。

不是「做到月薪十萬才專業」,而是「專業了才值月薪十萬」

高薪HR不是能力全能的人,也不是什麼事都自己扛的人。他們是擁有「結構化思維與解法習慣」的專業者。

他們的職場價值,來自以下三點:

  1. 思考前提比埋頭苦幹更重要
  2. 帶解法上桌,才有機會一起決策
  3. 做事有模型、說話有架構、複盤有規律

你準備好用這五種特質,踏上屬於你的HR十萬之路了嗎?


#以對話引導思考_以論辯形塑觀點。

👉歡迎聯繫:世安哥賴帳號 hrfriday2009

《顧問規劃/企業內訓/主管教練/職涯經紀》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世安|🔗分享此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世安哥的人資『跨界思維』
243會員
323內容數
2025/07/19
本文探討職場資訊公開的利弊,說明過度分享可能導致的風險,並提出「職涯隱私」與「策略性分享」的概念。文章以螞蟻與糖果的比喻,說明資訊裸奔的危險性,並透過實際案例分析,說明如何拿捏資訊公開的程度,避免因資訊過度曝光而受損。最後,提供三階段判斷架構,協助讀者學習在職場中有效運用資訊,提升自身影響力。
Thumbnail
2025/07/19
本文探討職場資訊公開的利弊,說明過度分享可能導致的風險,並提出「職涯隱私」與「策略性分享」的概念。文章以螞蟻與糖果的比喻,說明資訊裸奔的危險性,並透過實際案例分析,說明如何拿捏資訊公開的程度,避免因資訊過度曝光而受損。最後,提供三階段判斷架構,協助讀者學習在職場中有效運用資訊,提升自身影響力。
Thumbnail
2025/07/14
太多新創企業主在初期過度依賴「夢想喊話」,卻忽略了:真正讓人願意留下來的,不是激情,而是制度感與參與感。尤其在沒錢、沒品牌、沒資源的創業初期,你只能靠制度與文化這兩把刀,讓人甘願陪你打仗。
Thumbnail
2025/07/14
太多新創企業主在初期過度依賴「夢想喊話」,卻忽略了:真正讓人願意留下來的,不是激情,而是制度感與參與感。尤其在沒錢、沒品牌、沒資源的創業初期,你只能靠制度與文化這兩把刀,讓人甘願陪你打仗。
Thumbnail
2025/07/13
今天我們再次從「工具型隱喻」出發,帶你認識另外五種也非常貼近人資實務、更細膩真實的 HR 類型。 也許你不是斧頭型的開路者,也不是刀片型的雕刻師,但你或許是那把被低估卻不可或缺的~人資工具裡的靈魂。
Thumbnail
2025/07/13
今天我們再次從「工具型隱喻」出發,帶你認識另外五種也非常貼近人資實務、更細膩真實的 HR 類型。 也許你不是斧頭型的開路者,也不是刀片型的雕刻師,但你或許是那把被低估卻不可或缺的~人資工具裡的靈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現代職場中,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惑:究竟要不要接受升遷當主管?表面上看,當了主管似乎意味著更高的地位、更好的薪資待遇。但實際上,這個決定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近日,一位資深HR專家在社群平台上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案例。小美,一位30出頭的行銷專員,在公司工作已有5年。她的表現一直很出色,主管也多次
Thumbnail
現代職場中,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惑:究竟要不要接受升遷當主管?表面上看,當了主管似乎意味著更高的地位、更好的薪資待遇。但實際上,這個決定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近日,一位資深HR專家在社群平台上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案例。小美,一位30出頭的行銷專員,在公司工作已有5年。她的表現一直很出色,主管也多次
Thumbnail
嘿,各位職場菁英和打拼族們!今天我們要來聊一個超級敏感又容易引起爭議的話題:薪水到底能不能真實反映一個人的工作價值啊?這個問題可讓不少人糾結了!有人說「高薪才是王道」,也有人說「錢多事少離家近」才是人生勝利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Thumbnail
嘿,各位職場菁英和打拼族們!今天我們要來聊一個超級敏感又容易引起爭議的話題:薪水到底能不能真實反映一個人的工作價值啊?這個問題可讓不少人糾結了!有人說「高薪才是王道」,也有人說「錢多事少離家近」才是人生勝利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Thumbnail
今天要來分享,促使我離職高薪的管理顧問業的底層邏輯原因。進入職場前,新聞媒體和周遭人的閒言碎語,會給我一種認知是,「只要我獲得一份高薪的工作,就衣食無憂了,過上舒服的日子」然而,當我走進白領界的高薪行業,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Thumbnail
今天要來分享,促使我離職高薪的管理顧問業的底層邏輯原因。進入職場前,新聞媒體和周遭人的閒言碎語,會給我一種認知是,「只要我獲得一份高薪的工作,就衣食無憂了,過上舒服的日子」然而,當我走進白領界的高薪行業,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Thumbnail
老闆要多給員工一些錢,好事一樁。 但是,要給之前請想清楚,這些錢是工資嗎?還是不是工資? 是工資,那好處理呀,勞健保跟勞退就隨著級距調整提撥,當然每小時(日)加班費工資額也會提高,還有擬制工資(特休不休假工資) 結算也會增加。 若不是工資,那得說明定義清楚,重點是主管機關跟行政法院要採信於你才
Thumbnail
老闆要多給員工一些錢,好事一樁。 但是,要給之前請想清楚,這些錢是工資嗎?還是不是工資? 是工資,那好處理呀,勞健保跟勞退就隨著級距調整提撥,當然每小時(日)加班費工資額也會提高,還有擬制工資(特休不休假工資) 結算也會增加。 若不是工資,那得說明定義清楚,重點是主管機關跟行政法院要採信於你才
Thumbnail
薪酬管理在企業的成功中起著關鍵作用,它不僅能吸引優秀人才,還能激勵員工的表現。本文將揭示成功企業如何運用關鍵策略來合理設計薪資體系,帶給你一場關於薪資管理的魔法秀。
Thumbnail
薪酬管理在企業的成功中起著關鍵作用,它不僅能吸引優秀人才,還能激勵員工的表現。本文將揭示成功企業如何運用關鍵策略來合理設計薪資體系,帶給你一場關於薪資管理的魔法秀。
Thumbnail
好的主管不僅交辦工作,也有教導執行的能力。此外,好的主管會對你有建設性的反饋,並願意分享公司資訊。最後,鼓勵員工上課受訓或提升專業領域知識,也是好主管的標誌。
Thumbnail
好的主管不僅交辦工作,也有教導執行的能力。此外,好的主管會對你有建設性的反饋,並願意分享公司資訊。最後,鼓勵員工上課受訓或提升專業領域知識,也是好主管的標誌。
Thumbnail
許多人在應徵工作時,時常發現提出的薪資要求並不能被很好的滿足。這篇文章指出了很多影響薪資的因素,也提供了一些談薪水的方法。
Thumbnail
許多人在應徵工作時,時常發現提出的薪資要求並不能被很好的滿足。這篇文章指出了很多影響薪資的因素,也提供了一些談薪水的方法。
Thumbnail
既然當人下屬要為難,當人主管也要為難。至少當人主管權力比較多,薪水比較高。那麼何不掌握更高的權力,領取更高的薪水,
Thumbnail
既然當人下屬要為難,當人主管也要為難。至少當人主管權力比較多,薪水比較高。那麼何不掌握更高的權力,領取更高的薪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