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工具型分類』之續篇:在刀片型與斧頭型之外,HR的五種工作類型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今天我們再次從「工具型隱喻」出發,帶你認識另外五種也非常貼近人資實務、更細膩真實的 HR 類型。

也許你不是斧頭型的開路者,也不是刀片型的雕刻師,但你或許是那把被低估卻不可或缺的~人資工具裡的靈魂。

raw-image

縫衣針型 HR:你擅長修補,但別叫你打地基

縫衣針型 HR 擅長的是:

• 靜靜觀察團隊氣氛與潛在裂痕

• 協助重建信任、撫平人際衝突

• 不聲不響地在組織中穿針引線、修補破洞

典型場景:

內部冷戰修復、跨部門誤解調解、職場氣氛重建、轉型陣痛期的內部陪伴……

但,縫衣針型 HR 的挑戰也很明確:

當組織根本沒有結構、缺乏制度與方向時,縫補技巧根本派不上用場,甚至還會被誤認為「愛插手」「多管閒事」。

照妖鏡型 HR:你看得透一切,但未必有人挺你

照妖鏡型 HR 擅長的是:

• 一眼看穿誰在裝、誰在演、誰在拉幫結派

• 精準辨識高風險人選與內部文化毒瘤

• 在暗黑政治環境中保有人格清醒與原則堅守

典型場景:

高階招募面談、組織政治盤點、危險人員辨識、PUA文化清除作戰……

但,照妖鏡型 HR 的挑戰也很明確:

真相不是人人想聽,當你照出來的不只是「妖」,還包含高層的自我時,HR 很容易被當作破壞氣氛的麻煩製造者。

潤滑油型 HR:你讓組織動起來,但也許沒人記得你的付出

潤滑油型 HR 擅長的是:

• 無聲地協助團隊之間運作順暢

• 快速理解問題癥結點並串起資源補位

• 在不穩定的環境中成為最穩定的潤滑劑

典型場景:

部門溝通協調、新人 onboarding、流程協作橋接、危機前線柔性應對……

但,潤滑油型 HR 的挑戰也很明確:

潤滑的過程太無感,別人只看到事情「沒事」,卻沒人看到你「讓它不出事」,長期下來極易被低估或忽略貢獻。

避雷針型 HR:你替大家扛雷,但自己不免全身焦黑

避雷針型 HR 擅長的是:

• 擋在第一線,吸收情緒炸彈與組織衝突

• 處理高風險議題、安撫憤怒與混亂現場

• 當公司出事時,你永遠是第一個站出來那個人

典型場景:

大規模資遣、勞資爭議、績效爭議、重大人事調整前線、面對老闆震怒場景……

但,避雷針型 HR 的挑戰也很明確:

在一次次幫組織「擋雷」的過程中,HR 本人往往被燒得面目全非,若沒有制度支持與權限保障,最後只會成為最容易被犧牲的角色。

無聲導師型 HR:你不教他怎麼做,你陪他變成什麼人

無聲導師型 HR 擅長的是:

• 在旁默默觀察與陪伴,非強迫式影響

• 激發主管與同仁的內在成長動機

• 在組織內建構長期信任與人才養成路徑

典型場景:

主管培訓、接班人計畫、職涯引導、文化導入、核心人才陪跑……

但,無聲導師型 HR 的挑戰也很明確:

在短視績效導向的組織中,這類 HR 常常被視為「太溫吞」、「沒 KPI」、「不具戰鬥力」,久而久之不是離開就是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總有人問:「我不強勢,也不鋒利,那我還能當好 HR 嗎?」這篇文章想說的,其實就是答案:HR 沒有標準件,只有適配度。

你可以是縫衣針、照妖鏡、潤滑油、避雷針,甚至是無聲導師。你不一定要在會議室拍桌,也不需要在戰報裡奪分,才算是一個有價值的 HR。

也許真正優秀的 HR,不是統一規格的戰鬥機,而是能在不同組織結構、文化脈絡與發展階段中,能夠發揮獨特功能的混合型工具。

我們不如這麼問自己:你的工作型態,是幫誰解決了什麼問題?

歡迎你分享你的 HR 類型,或是創造你自己的工作新隱喻 ~ 搞不好,你正是我們 HR 工具箱裡缺的那一把。


#以對話引導思考_以論辯形塑觀點

👉歡迎聯繫:世安哥賴帳號 hrfriday2009

《顧問規劃/企業內訓/主管教練/職涯經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世安哥的人資『跨界思維』
245會員
325內容數
2025/07/12
職涯發展常面臨隱性陷阱,例如盲目忠誠、自我懷疑、無聲努力等,這些錯誤看似美德,實則慢性毒素,影響個人發展。本文列出13種常見職涯慢性毒素,並提供修正策略,協助讀者建立職涯修復計畫,逐步改善,提升職涯發展。
Thumbnail
2025/07/12
職涯發展常面臨隱性陷阱,例如盲目忠誠、自我懷疑、無聲努力等,這些錯誤看似美德,實則慢性毒素,影響個人發展。本文列出13種常見職涯慢性毒素,並提供修正策略,協助讀者建立職涯修復計畫,逐步改善,提升職涯發展。
Thumbnail
2025/07/12
今天我們從工具的視角來談 HR。 有些 HR 細膩如刀片,精準、敏感、 處理細節毫不馬虎;有人強勢如斧頭,果決、有力、能在混亂中開路。 這不是在貼標籤,而是要讓你思考:你現在的特質,是否被用在正確的場域?
Thumbnail
2025/07/12
今天我們從工具的視角來談 HR。 有些 HR 細膩如刀片,精準、敏感、 處理細節毫不馬虎;有人強勢如斧頭,果決、有力、能在混亂中開路。 這不是在貼標籤,而是要讓你思考:你現在的特質,是否被用在正確的場域?
Thumbnail
2025/07/11
在組織裡,一個人的價值常被壓縮成KPI、報表或產能數據。但從人資與組織行為的視角來看,真正優秀的工作者,但是我覺得每位工作者其實都應該內建三種價值維度:勞動價值、專業價值、情緒價值。 這三者並非彼此取代,而是逐步疊加、相輔相成—它們構成了現代職場的「價值金字塔」。
Thumbnail
2025/07/11
在組織裡,一個人的價值常被壓縮成KPI、報表或產能數據。但從人資與組織行為的視角來看,真正優秀的工作者,但是我覺得每位工作者其實都應該內建三種價值維度:勞動價值、專業價值、情緒價值。 這三者並非彼此取代,而是逐步疊加、相輔相成—它們構成了現代職場的「價值金字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職場不做工具人,除了讓自身有不取代的專才、技能之外,還有最重要的巧實力,才有存活率增高的可能性。 在愛情裡有工具人,是沒有情感連結,只被某些與情感無關,可利於的價值,使自己還能間接與他人,產生偽關係連結。 那麼在職場裡的工具人,也就是可有可無,隨時可被取代的位置,另一則是工具人除了本身職務外
Thumbnail
職場不做工具人,除了讓自身有不取代的專才、技能之外,還有最重要的巧實力,才有存活率增高的可能性。 在愛情裡有工具人,是沒有情感連結,只被某些與情感無關,可利於的價值,使自己還能間接與他人,產生偽關係連結。 那麼在職場裡的工具人,也就是可有可無,隨時可被取代的位置,另一則是工具人除了本身職務外
Thumbnail
Die Wörterliste Halbtagsstelle (n, f) Areitgeber (n, m) = (eng.) employer Arbeitnehmer (n, m) = (eng.) employee Arbeitnehmerin (n, f) = female emp
Thumbnail
Die Wörterliste Halbtagsstelle (n, f) Areitgeber (n, m) = (eng.) employer Arbeitnehmer (n, m) = (eng.) employee Arbeitnehmerin (n, f) = female emp
Thumbnail
本文探討高薪帶來的問題,包括職業選擇束縛、公司砍預算的風險、出差或加班的家庭犧牲、以及物質慾望的影響。提出平衡工作與生活、定期自我檢視、提升心理韌性、和多元發展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本文探討高薪帶來的問題,包括職業選擇束縛、公司砍預算的風險、出差或加班的家庭犧牲、以及物質慾望的影響。提出平衡工作與生活、定期自我檢視、提升心理韌性、和多元發展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資深員工在一個團隊中的角色常常備受爭議。他們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但有時也會因為堅持舊有的工作方式或態度而影響團隊的氣氛和進度。今天,我們要分享一個關於資深員工的小故事,希望能讓大家對這個話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Thumbnail
資深員工在一個團隊中的角色常常備受爭議。他們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但有時也會因為堅持舊有的工作方式或態度而影響團隊的氣氛和進度。今天,我們要分享一個關於資深員工的小故事,希望能讓大家對這個話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Thumbnail
曾經看過一個職場文章討論,人資工作被作者歸類到表面行為跟內心傾向差異最極端的公司職務,也就是表面是關懷人本提勞工著想,但內心卻又同時算計如何替公司創造與壓榨最大利益。文章留言也有非常多非人資工作者出來贊同。同樣的內容在自己所處的人資群組就正反兩面意見均有,所以到底我們是勞方還是資方角色呢?
Thumbnail
曾經看過一個職場文章討論,人資工作被作者歸類到表面行為跟內心傾向差異最極端的公司職務,也就是表面是關懷人本提勞工著想,但內心卻又同時算計如何替公司創造與壓榨最大利益。文章留言也有非常多非人資工作者出來贊同。同樣的內容在自己所處的人資群組就正反兩面意見均有,所以到底我們是勞方還是資方角色呢?
Thumbnail
在組織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原先不在我們職責範圍內的工作,這篇文章介紹了一個原創的思考模型,通過這個模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並應對"像是隕石般砸下來的工作",也能夠合理化地向老闆要求協助與資源。
Thumbnail
在組織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原先不在我們職責範圍內的工作,這篇文章介紹了一個原創的思考模型,通過這個模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並應對"像是隕石般砸下來的工作",也能夠合理化地向老闆要求協助與資源。
Thumbnail
你覺得找工作就像大海撈針?你在工作中感到力不從心?別擔心! 今天,我將分享五個超酷的 AI 工具,讓你在工作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你覺得找工作就像大海撈針?你在工作中感到力不從心?別擔心! 今天,我將分享五個超酷的 AI 工具,讓你在工作中脫穎而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