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歲,你說自己過得穩定,但為什麼夜深人靜時,還會覺得空?」
這是我 25 歲時,在小週末的晚上想到的問題。
放假時,坐在熟悉的咖啡店,看著手中的咖啡卻喝不出原有的味道。卻突然想問自己:我是真的喜歡這樣的生活,還是因為不敢離開習慣?每天的上下班、吃飯,放假的時候聚會,但心裡沒有期待。我們常把麻痺,誤以為成習慣。
-喜歡?習慣?
還記得,去年的 365 天裡,你喜歡哪一天嗎?對哪一天特別有印象?
那天是不是讓你特別的快樂?可能是跟異性出去玩,也可能是趟出國旅行。
這天,對你來說一定是不一樣的。
對於我們喜歡的事物,會有情感的共鳴,以及充實又快樂。
但習慣呢?習慣是重複,且相當的平淡,甚至有時候會很無感。
你的大腦討厭改變,但它從不會替你的人生負責。
你是喜歡現在的工作?還是習慣?
我相信很多人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都只是習慣。談不上喜歡,但卻不想換。
可能你有問過自己,「這工作我喜歡嗎?」、「我做的這份工作,有價值嗎?」
但多半的時候,你會想到要換工作很麻煩。
要跟老闆遞辭呈、更新履歷,還要花時間去找新工作,光想到這些,離職的念頭就消失。
很多人目前的選擇都不是出於喜歡,而是習慣。
放假那天在咖啡店,我喝著熟悉卻以淡然無味的咖啡,為了自己一個問題:「如果目前的工作不需要考慮錢,我會辭職嗎?」答案是:會。那一刻我才知道,我不是穩定,而是麻痺。
你習慣了目前的工作,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換一個太麻煩了;你習慣這個對象,以後可能不會結婚,但分手後怕自己找不到更好的。
-自願麻痺?
很多人都說出社會後要追求穩定,穩定的工作、住所、伴侶。
穩定,社會把這個標籤貼在我們身上,不穩定的人,會被社會批評。
我們不喜歡不穩定的事情,要是未來很難預測,你的大腦會處在恐慌狀態,這對生存來說,不是件好事。但不是說風險就是壞事。
前幾篇文章提到,有些工作會慢慢地被AI取代,在世界都在改變的條件下,不改變反而成為一種風險,只是這個風險的代價,需要在未來支付。
而改變會帶來不確定性,就是風險,比起眼前的短期利益、風險,大腦更難計算未來所能帶來的一切。所以我們常常選擇麻痺自己。
「竟然不知道什麼時候工作會被AI取代,那現在就保持一樣吧。」這是大部分人合理化的藉口。
人是個矛盾的生物,理智上知道這樣做不好,但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常常會繞過大腦,說出一些很奇怪的藉口。
我有個女性朋友,她男朋友很常打她,旁人都說他的另一半是爛人,但她總會說出讓人跌破眼鏡的話,「他只是有比較多的情緒而已,每個人都有情緒的。」
理智上雖然知道另一半是恐怖情人,但內心卻害怕改變。
她寧可被打,也不敢離開,因為害怕「沒有比這更好的」。
-不離開,還是沒選擇?
害怕離開一段關係,怕找不到更好的,這是我們內心的恐懼。
雖然目前的選項不是最好的,但沒魚蝦也好。
如果你現在的月薪是 5 萬塊,你會選擇離職嗎?
我想大部分的人是不會,尤其是有家庭的人。雖然月薪 5 萬塊要養小孩很吃緊,但換工作之後,不見得找得到比 5 萬塊還多的工作。
可是,對面有一家公司拿著 6 萬塊的薪水跟你招手,我想你一定二話不說,恨不得現在跳槽到對面上班。
除非手上有更好的選擇,否則我們不會輕易放下目前的選項。
像是我的女性友人一樣,她不確定能不能找到比現在這位恐怖情人還好的對象,所以就將就留下。但要是對面有個身高 180 的帥哥再跟她招手,她也一定會馬上跟暴力男友分手。
在我之前的工作環境,公司開了一個月薪 25K 的工作,放在現在可能很低,但就以那時候的薪資來說,在周圍同性質的公司只開 22K 的情況下, 25K 已經算是很好的月薪了。
那時的一位同事就覺得薪水很少,有天他問我:「你覺得這家公司薪水高嗎?」
我沒有多想的回他:「還不錯啊,比旁邊的公司多 3 千塊。」
他楞了一下:「但有人說都市的工作薪水都有 3 萬。」
我停下手邊的工作,看著他問:「所以你是不喜歡這份工作?」
「也沒有,就是想要有更好的收入。」他馬上回我。
「如果金錢不是問題,你還會留在這裡嗎?」這句話在我嘴邊停了下來。
如果明天有人多給你 1,000 塊讓你跳槽,你是不是會立刻離開?如果是,那你別再說「我喜歡現在的工作」,因為你待在這份工作的原因不是因為熱情,而是為了生活。
對你來說,目前的工作不是喜歡,而是麻痺。
-麻痺的代價
有多久,你沒有因為挑戰一件事情而感到快樂?
過於平淡的生活會讓我們產生麻痺。確實,平淡是好事,但永遠的平淡呢?
如果你的每天都過得一模一樣,你還會期待明天的到來嗎?
我們先來討論什麼是熱情,簡單來說就是:你喜歡的東西。
就這樣?對。
但要如何找到熱情?我覺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嘗試,也就是說需要冒險。冒險對我們的大腦來說不是好事,前面說過大腦重新適應需要花費大量的資源,所以大腦排斥改變。
一直抗拒改變的大腦最終就是麻痺,麻痺久了,會讓人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因為他們不再接受挑戰。
接受挑戰才會成長。每天多挑戰自己一點點,雖然有時候會失敗,但要是成功了,大腦會感到相當的滿足。
相反的,長期不接受挑戰的大腦會僵化,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嚇死這個膽小鬼大腦。
「你想換工作嗎?」每當有朋友跟我抱怨工作上的鳥事,我都會很不客氣地說出這句話。
「也沒有,就覺得為什麼有些人工作態度是這樣。」朋友都會這樣回我。
我知道朋友只是想抒發情緒,但抒發情緒並不能解決問題。
「如果有更好的工作你會想嘗試嗎?」最後我都會這麼問。
「當然,能有薪水更多而且有工作意義的工作,誰不想做。」聽到朋友這麼說我就知道答案了。
如果是不想挑戰的人,會在我提出最後一個問題時,就安靜下來。但聽到有更多的挑戰時,眼睛發亮的人,你就會知道他的大腦渴望挑戰。
你有看過人的眼睛裡沒有光嗎?是你照鏡子時發現的嗎?
你以為自己在安全且穩定的工作上,其實你在消耗生命的熱度。
-走出麻痺
離開原本的生活,說來簡單可以很簡單,要困難也可以很困難,但多半的人都想得太難了。
假如你想換工作,最好的方式不是馬上丟出辭呈,而是打聽你想做的工作薪資收入在哪,以及這份工作的未來性。
把轉換職場切分成許多的小任務,一步步完成目標。如果一開始就把目標想得太複雜,大腦就會亮起警戒,不允許你做出巨大的改變。但是改變要是很小,就可以繞過大腦的機制,悄悄的改變生活。
改變生活不需要跨出很大一步,只需要一小步慢慢累積,最後你回頭時,才發現路已經走得很遠了。
你不需要今天就辭職,但你至少要先投出第一封履歷,否則五年後你還會坐在同一個位置上,看著一樣的工作環境,問自己同樣的問題。
我們總以為自己是習慣且喜歡這樣的生活,但多半是大腦在欺騙你,告訴你不用改變很好。
不改變的好處是短時間內都不會有什麼問題,但代價會在未來支付。比如你的工作慢慢地被取代,等到那天來臨時,你已無力回天。
有時候我們不願意改變,是因為我們並不知道有更好的選項。不想離開現在這段關係,因為怕分手後找不到更好的;不想從目前這份工作離職,是因為害怕找不到薪水更高的工作。
但是把更好的選項擺在眼前,你絕對會二話不說,馬上丟棄手上的爛選項。
走出麻痺的生活或是關係,都不用一開始就做出巨大的改變,只要一小步的慢慢往前走,時間久了,你就能擺脫現在讓你麻痺的生活。
你是喜歡現在的生活?還是已經麻痺了?
要改變目前的生活環境,你有辦法跨出那一步嗎?
如果今天就是你 25 歲的轉捩點,你還願意繼續麻痺嗎?
我們下一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