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你,還記得學生時代最怕的三個字嗎?「考試」。
面對無窮無盡的考試,你以為畢業後就能擺脫學習,但進了職場才發現,新的考題比學校更難,叫做「跟不上」。
學無止盡,是殘酷的生存規則。-畢業即停止
傳統觀念告訴我們一件事:
讀好大學,畢業後就能找好工作。
現實是,讀好大學不一定找得到好工作,就算進入好工作,壓力、工時都比其他工作來的繁重。還有一件事要注意:不可怠惰。
以前我們總會被告知:
「學生時期好好念書,長大後就輕鬆了。」
長大後真的比較輕鬆嗎?你現在有覺得自己比學生時期還輕鬆嗎?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大人會講出這麼不負責任的話。那是因為他們也是被這樣騙過來的。
我們的教育觀念告訴我們:「現階段好好讀書,以後就輕鬆。」
進入社會後,不僅沒有變得輕鬆,反而更困難,上班不僅要完成工作,還要跟同事相處融洽,以及應付上司。遊戲難度感覺像是從普通變成了地獄級。
光是上班還不夠。隨著時代的科技進步,我們也需要與時俱進,跟著時代一起成長。我們必須要能跟上時代的腳步,保持學習,避免跟不上而被淘汰。
-即將被淘汰
在我父母那個年代,確實有辦法靠著一項工作技能做一輩子的工作,但現在這想法根本痴人說夢話。
科技的進步你我共睹,AI的崛起取代了一部分人的工作,像文章審稿的工作,可以靠AI來幫忙找錯字以及不通順的字句。
回推 10 年的時間,那時就有點AI的影子,那就是「工業 4.0 」。
以前:機器壞了 → 人發現了 → 找人修 → 停工損失錢
現在(4.0):機器自己偵測狀況 → 預測什麼時候會壞 → 提前通知 → 幾乎不會停工
這個過程的更改,意味著某個工作即將失業?
如果機器會自動聯絡維修公司來維護,是不是我不需要中間的傳遞人員,那這職務即將被淘汰。
殘酷且沒有預警的突然被淘汰,沒有憐憫,只有現實。
比起上一代,我們這一代需要更高的洞察以及學習能力。
以前產業變動可能有十年之久,你想換工作領域挑戰,有足夠的時間讓你備戰。可現在給你的時間不多了,近年來AI技術逐漸成熟,學會這項技術,彷彿是當年世界大戰,各國開發核武器一樣,爭相想要擁有。
AI 不會取代所有人,但會取代不願學習的人。
如果你的工作被AI取代,那你要做的事情不是抱怨,而是自省。
是不是生活過得太安逸?科技逐漸進步,但自己卻沒有進步,慢慢的科技跟上了自己,結果自己被淘汰掉。
像上面的例子一樣,如果沒發現AI 會自動成為聯絡的橋樑,慢慢的科技會取代自己。
-未來在哪?
很多人從大學畢業後便失去了方向,對原本的科系本來就沒多大興趣,也不知道要做什麼,沒有個方向。
方向是人找出來的,路是一步步開拓出來的。
很多人大學畢業後,第一個念頭是「考研究所」,卻說不出自己為什麼要考。
真的想進一步鑽研,還是只想延後面對社會的壓力?考上研究所真的能換來安全感嗎?還是只是換個地方躲避焦慮?
如果只是逃避,時間不會幫你找到方向,只會讓焦慮變本加厲。比起考研究所逃避現實,不如先開始行動,邊走邊修正。
與其花兩三年考試,不如先踏出第一步,去工作、去嘗試。喜歡,就留下並精進;不喜歡,也至少刪掉一個錯的選項。
方向不是坐著想出來的,是走出來的。
要先開始,你才知道未來的自己該往哪裡走,永遠不開始,你不會知道該往哪去。
不知道該往哪裡走,就先找一條路先走再說,做了你才知道對不對。如果方向不對,隨時調整方向就好,總比待在原地還要來的厲害。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如果你真的很不幸,嘗試了很多事情卻都沒有興趣,但你只是想要努力,該怎麼辦?我建議是隨波逐流。
跟著主流走的優點,就是結果不會太差。
現在主流AI技術非常厲害,你並不需要把AI技術學得很精通,但至少不要什麼都不知道。
別人問你有沒有用過ChatGPT,你卻說生活中用不到,所以沒有接觸。我想這只是個藉口而已,對於完全不了解的事物,投入點成本去了解不是什麼壞事。
當這個未知的技術成為主流時,你卻還停留在無知的狀態,要跟上主流是相當困難的。
當因為你的能力跟不上主流而被公司裁員,要再重新回到職場,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當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先跟著主流走。
還有一個能力相當重要,就是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什麼?對我來說它是一個綜合能力的統稱。
邏輯思考、閱讀能力、資料統整、語言表達,這都是學習能力的一小部分。
你的邏輯思考清晰,閱讀能力卻不怎麼樣,那你很可能會因為閱讀能力的落後,影響整體的學習能力。
其他能力都很強,但語言能力就不怎麼樣,會讓你想把學到的東西,轉述給他人聽時遇到障礙。
你可以把這 4 個,能力當作遊戲的能力值,缺什麼就去補什麼。
-不倒的勇者
人的一生都會經歷一次的非自願性離職。什麼時候?不知道。
非自願性離職的時間點很重要,如果是在你需要錢的時候發生,那就是災難。
如果你每個月要繳車貸、房貸,還有小孩的奶粉錢,一個月沒有收入,對一個家庭來說,可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我有位朋友,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三十多年,直到五十幾歲,幾乎把整個人生都獻給那家公司。他從沒想過有天會失去這一切。經歷的金融風暴,公司宣布裁員,他的名字出現在名單上。
沒有緩衝,沒有預警,只是一句「感謝你的努力,我們不得不做這個決定」。他除了本業很厲害,但其他的都不會,不會製作簡報,表達能力又不好。三十年來,他沒換過環境,也沒學過新技能,以為只要忠誠,公司就會照顧他一輩子。
但時代不是這樣運作的。當你成長的速度比不上變化的速度,淘汰就是命運。
那一刻,我才更明白,缺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個能力──韌性。
如果一個人擁有非常快速的學習能力,那他不管到哪個地方,都一定能活得好好的。他人要花三個月才能熟悉的工作,他花一個月就能相當熟練,是不是就不用擔心非自願性離職。
要如何培養韌性?平時多做不一樣的事情。
如果你很習慣吃同一家早餐店的鐵板麵,沒有它你就不想吃,有天鐵板麵不賣了,你會怎麼做?是不是會去嘗試其他品項。
就是這舉動,嘗試不同選項,而且你需要有意識地讓自己去嘗試。
可能一開始的時候會相當不習慣,會遇到自己不喜歡的餐點,但你也有可能發現自己喜歡的餐點。
世界就是這個樣子,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如果你恐懼不確定性,擔心明天會過得跟今天不一樣,等到那天來臨時,你將會倒下。
所以,你該成為不倒的勇者。
教育告訴我們只要好好的讀完書,畢業後就不需學習。但學無止境,以前有辦法靠一項技能工作一輩子,但現在無法。
科技的進步超越了人類的認知,當一個人成長的速度低於科技進步的速度,那這人終將被職場給淘汰。
AI的興起更讓人擔心自己的工作會不會不保,有沒有一天會遭遇到非自願性離職,那天來的話該怎麼辦?
開始行動,培養學習能力,跟上趨勢。你不需要精通所有技能,但至少要知道現在的主流技術是什麼。
加上你有韌性,願意面對恐懼,願意為未來努力,你就擁有不被職場淘汰的能力。
學無止盡不是負擔,而是你給未來自己的保命符。
有多久你沒有學習新知識?
你周圍的人有在持續學習嗎?
你有在目前的職場上保持進步嗎?
要是明天將過上不一樣的生活,你認為自己有辦法活下去嗎?
你覺得25歲最該學習的技能是什麼?留言告訴我,下篇我們聊「到了 25 歲,穩定還是麻痺?」